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麦类孢囊线虫的悬浮种衣剂。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吡虫啉和苯醚甲环唑的种衣剂,其剂型为悬浮剂。
背景技术:
麦类作物孢囊线虫是一类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的植物内寄生线虫,该病害在欧洲、中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伊朗、土耳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目前,麦类孢囊线虫在我国已经蔓延到13个省(市),特别是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小麦主产区发生普遍,且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孢囊线虫寄生麦类作物根系,影响根系水分营养运输,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同时线虫侵染造成根系的机械损伤加重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达70%以上。目前,我国生产上用于麦类孢囊线虫防治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少且多为颗粒剂,该种防治方法施药量大,成本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阿维菌素是由一族结构相似的十六元大环内脂化合物组成的杀虫杀线剂。其对线虫的作用位点是神经传导途径中的γ-氨基丁酸和氯离子通道,抑制线虫神经传导,使线虫麻痹死亡。目前,阿维菌素是生产上麦类孢囊线虫防治的常用药剂。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其作用于害虫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运动神经系化学信号传递,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而麻痹死亡。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光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活性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形成受阻并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从而抑制病菌生长。
种衣剂是一种由农药、成膜剂和相关助剂组合而成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制剂,用于种子包衣。相比传统的土壤处理药剂,种衣剂具有省药、省时、省工、低污染、持效期长的特点,是防治作物根部病害的理想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麦类孢囊线虫的悬浮种衣剂,通过将杀线剂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复配制成悬浮种衣剂,相比单一药剂,复配种衣剂防治效果好、用药量低,是防治麦类孢囊线虫一种很好的替代药剂。
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治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阿维菌素、吡虫啉和苯醚甲环唑。
按照质量比,所述种衣剂各原料及含量如下:
阿维菌素1%~5%
吡虫啉4%~15%
苯醚甲环唑1%~5%
分散剂3%~10%
湿润剂1%~8%
稳定剂0.1%~3%
防冻剂0.5%~5%
成膜剂0.5%~3%
消泡剂2%~8%
防腐剂1%~3%
着色剂1%~3%
水余量
所述配方中的分散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蔡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竣酸盐、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为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稳定剂所述悬浮稳定剂为黄原胶、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竣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防冻剂为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成膜剂为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梭甲基纤维素钠、轻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毗咯烷酮、聚丙烯酞胺或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所述的防腐剂为工业级甲醛、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着色剂为酸性大红、酸性红b、刚果红、碱性玫瑰精地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针对目前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发生现状和田间防治存在的问题,将阿维菌素、吡虫啉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制备成悬浮种衣剂,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的防治。
本发明所述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在高剪切乳化分散机内,按配比加入计量的阿维菌素、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分散剂、湿润剂、稳定剂、成膜剂、防冻剂、防腐剂、着色剂和补足的水,搅拌混合;
(2)开启高速剪切机,经10000r/min高速剪切10-20分钟,再使用砂磨机研磨至95%以上样品粒径在1至5微米,即获得悬浮种衣剂。
所述种衣剂应用方法为:在麦类作物播种前将所述种衣剂按照与麦类作物种子1:200-1:500药种比包衣后,自然状态下晾干播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种衣剂采用三种有效成分复配,相比杀线剂阿维菌素单剂有明显增效作用,并且可以延缓线虫对单一药剂产生的抗药性;
2.本发明的种衣剂对麦类作物孢囊线虫防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田间孢囊数量;
3.本发明的种衣剂对麦类作物生长安全,能促生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按质量比,称取各原料:
活性成分阿维菌素2%
活性成分吡虫啉8%
活性成分苯醚甲环唑4%
分散剂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3%
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
稳定剂黄原胶0.15%
防冻剂乙二醇2%
成膜剂聚乙烯醇2%
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1%
防腐剂苯甲酸钠1%
着色剂酸性红b2%
水余量
制备方法:
按上述配方称取各组分,将有效成分原药、分散剂、湿润剂、稳定剂、防冻剂、防腐剂、成膜剂、消泡剂、防腐剂、着色剂及去离子水混合入烧杯中,开启高速剪切机10-20分钟,再使用砂磨机研磨至95%以上样品粒径在1至5微米,平均粒径在3微米以下时,即获得红色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2
按质量比,称取各原料:
活性成分阿维菌素2%
活性成分吡虫啉4%
活性成分苯醚甲环唑4%
分散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
分散剂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2%
稳定剂黄原胶0.15%
防冻剂聚乙烯毗烙烷酮2%
成膜剂聚乙烯醇2%
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1%
防腐剂柠檬酸钠0.5%
着色剂玫瑰红1.5%
水余量
制备方法:
用上述原料制备种衣剂地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质量比,称取各原料:
活性成分阿维菌素3%
活性成分吡虫啉6%
活性成分苯醚甲环唑3%
分散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
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
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
稳定剂纤维素醚0.1%
防冻剂丙三醇2%
成膜剂聚乙烯醇2%
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1%
防腐剂山梨酸钾1.5%
着色剂酸性大红2%
水余量
制备方法:
用上述原料制备种衣剂地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制备方法:
按质量比,称取各原料:
活性成分阿维菌素3.5%
活性成分吡虫啉8%
活性成分苯醚甲环唑2%
分散剂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
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
稳定剂竣甲基纤维素钠0.15%
成膜剂聚乙烯醋酸酯2%
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1%
防腐剂山梨酸钾1.5%
着色剂碱性玫瑰精2%
制备方法:
用上述原料制备种衣剂地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制备方法:
按质量比,称取各原料:
活性成分阿维菌素2%
活性成分吡虫啉10%
活性成分苯醚甲环唑4%
分散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
分散剂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
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
稳定剂纤维素醚2%
成膜剂聚乙烯醇1.5%
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1%
防腐剂山梨酸钾1.5%
着色剂碱性玫瑰精2%
水余量
制备方法:
用上述原料制备种衣剂地方法同实施例1。
上诉实施例1-5制备的种衣剂在麦类作物上按照下述方法使用:准确称取上述5个实施例的种衣剂,将种衣剂与水按照1:1混合均匀,按照药剂(种衣剂+水):种子=1:150进行包衣;包衣时注意将种子和药剂混合均匀,有条件可以使用种子包衣机,种子包衣后在通风处晾干。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使用上述种衣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试验地点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一禾谷孢囊线虫发生严重的小麦田块,每个药剂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50m2。按上述方法制备3%阿维菌素悬浮种衣剂作为对照药剂。
防效调查:以包衣处理后试验小区土壤中孢囊减退率与对照小区土壤中孢囊减退率计算相对防效,防病效果(%)=(空白对照区孢囊减退率一药剂处理区孢囊减退率)/空白对照区孢囊减退率*100。防治效果见表1。
表1:阿维菌素·吡虫啉·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田间防效
由表1可见,相比杀线剂阿维菌素单剂,阿维菌素、吡虫啉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后对小麦孢囊线虫显示了显著的增效作用,复配后药剂度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效为75.1%-85.4%,防效明显。
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调查:播种后1个月调查小麦出苗率;小麦返青期调查小麦生长情况;小麦成熟后收取小区内全部小麦进行测产,计算小麦增产率:增产率=(处理区小麦产量-空白对照区小麦产量)/空白对照区小麦产量*100。小麦生长情况与产量见表2.
表2:阿维菌素·吡虫啉·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调查表
由表2可见,实施例1-5种衣剂处理后小区小麦出苗率与对照小区无明显差异,表明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相比阿维菌素单剂和空白对照,实施例1-5种衣剂对返青期小麦生长有明显促生作用,且产量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具有显著的促生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