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0332发布日期:2018-12-28 20:06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嘧霉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属于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其作用机理与其他杀菌剂不同,因此,嘧霉胺尤其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已经产生抗药性的病菌有效,无交互抗性。嘧霉胺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物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并杀死病菌,药效更快,更稳定。嘧霉胺具有比较好的灰霉病等作物病害治疗效果,速效性很好。但嘧霉胺对某些作物比较敏感,有效成分用量超过90g/公顷,会造成严重的药害。嘧霉胺若使用不当,在作物上易出现药害,叶片上会出现很多的黑褐色斑点,形状不规则或者是叶片发黄脱落。当出现药害斑点时,很多菜农还以为作物发生“斑点落叶病”,结果再次用药而加重药害每年有大量的药害事故报告,如2016年在山东寿光菜区,农民在使用20%嘧霉胺sc单剂时,造成1000多亩的收获期番茄落叶落果现象,农户损失惨重。农户对嘧霉胺又痛又爱,防效理想,但药害风险巨大。

铜制剂可以防治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少数品种还可除草、杀灭害虫的幼虫或软体动物。由于铜素杀菌剂具有毒性低、无公害、利于环保的特点,因此成为生产绿色食品、有机果品和无公害食品的首选优良杀菌剂。目前开发的无机铜制剂主要有碱式硫酸铜、氧氯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4种,广泛用于各种蔬菜的病害防治。铜制剂单剂对细菌性病害效果理想,但对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等只有预防效果,而对已侵染作物没有治疗效果。

实践经验表明,两个作用机制不同的化合物混用,能有效的降低某一种或两种药剂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某种成分用量的效果。同时,重复且单一使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病菌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病菌的快速选择性,为了降低抗性选择性的危害,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有害病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物,可以延缓抗性产生,降低使用量,减少防治的成本,降低产生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解决嘧霉胺单用容易造成药害安全性问题,提供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嘧霉胺,所述组分b为无机铜杀菌剂;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45:5~10:80。

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组分b为氧氯化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和氧化亚铜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组分b为氧氯化铜时,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45:10~10:80。

所述组分b为氢氧化铜时,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45:5~10:60。

所述组分b为碱式硫酸铜时,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45:10~10:70。

所述组分b为氧化亚铜时,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45:15~10:80。

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水分散片剂、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针对嘧霉胺对灰霉病治疗性好,预防效果差,成本高的特点,与铜制剂组合使用,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前面所述的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蔬菜水果的植物病害防治。

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包含嘧霉胺的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疫病和细菌性病害。

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量以组分a和组分b的总重量计为600~3000g/公顷。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供的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能够降低嘧霉胺所产生的药害风险;

(2)本发明所提供的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能够提高对灰霉病、霜霉病、疫病和细菌性病害等病害的防治效果;

(3)本发明所提供的包含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农民防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将嘧霉胺与几个铜制剂组合,并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做了系列试验,试验过程如下:

灰霉病菌用psa培养基,即马铃薯20~25%,蔗糖2%,琼脂粉0.9~1.2%及水,ph为6.5-7.5。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水浴中煮半小时,双层纱布过滤,加蔗糖,琼脂粉,溶解后定容。分装三角烧瓶,121℃,高压灭菌后,倒入平面皿,每皿18ml,凝固后接入灰霉病菌,置于26~27℃左右培养箱后培养菌种备用。

在温室大棚中,培育番茄幼苗,至二叶一心期。将各实施例稀释至1000倍溶液,均匀喷洒在番茄苗上。施药4小时后,在番茄苗上接种灰霉病菌丝块,菌丝块5mm,位于叶片正中央。接种后,置于湿度85%左右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三天后,待空白对照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病斑扩展度的测量。

防治效果(%)=(对照病斑扩展总和-处理病斑扩展总和)÷对照病斑扩展总和*100%,

同时观察是否出现黄化药害症状,药害严重程度分级表示:

0级:无药害症状;

1级:出现少量黑褐色斑点,叶片正常生长;

2级:黑褐色斑点较多,且出现叶缘黄化;

3级:整片叶片黄化;

4级:叶片黄化并停止生长,枯萎。

将各实施例中的杀菌组合物加水稀释后配制成杀菌溶液,水的用量为杀菌组合物重量的300~2000倍;将所述杀菌组合物均匀喷洒到作物表面;每隔7-15天喷洒一次。

表1中为嘧霉胺和氧氯化铜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表1

实施例1~8的试验结果显示:单用嘧霉胺时,倍量处理,对灰霉病防效处理较好,但出现药害斑点,药害级别为1级。氧氯化铜单用,对灰霉病有抑制效果,但防效较嘧霉胺低。嘧霉胺与氧氯化铜混用后,在没有出现药害斑点的情况下,药效能提高到90%以上,防效最高的处理组合为嘧霉胺:氧氯化铜=30:35。

表2中为嘧霉胺和碱式硫酸铜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表2

实施例9~16的试验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铜与嘧霉胺混用,对灰霉病的防效均优于两者单用,同时均没有发现药害的出现。防效最高的组合出现在碱式硫酸铜:嘧霉胺=35:30。

表3中为嘧霉胺和氢氧化铜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表3

实施例17~24的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铜的活性高于氧氯化铜和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与嘧霉胺混用,对灰霉病的防效均优于两者单用,实验中,也没有发现药害的出现。防效最高的组合出现在氢氧化铜:嘧霉胺=15~20:30~35。

表4中为嘧霉胺和氧化亚铜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表4

实施例25~32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铜与嘧霉胺混用,对灰霉病的防效均优于两者单独使用用,实验中,除了高剂量的嘧霉胺处理,并没有观测到氧化亚铜与嘧霉胺的组合出现药害。防效最高的组合出现在氧化亚铜:嘧霉胺=50:25。

黄瓜种植中主要的病害为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为次级病害。在实施例1~32的基础上,分别选择实施例3、实施例12、实施例20和实施例28中所采用的杀菌组合物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相关试验情况如下:

试验地点为天津农科院试验基地,黄瓜品种为金佑35#,在灰霉病发病开始施药,采用喷雾法施药,药液用量为1125l/hm2,每隔一周左右处理一次,连续施药2~3次,重点喷花和瓜条。按分级法调查发病情况,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残留花发病;3级,果脐部发病;5级,病斑长度占果的10%以下;7级,病斑长度占果的11~25%;9级,病斑长度占果的26%以上。根据病情指数测算防治效果。调查灰霉病同时,观测叶片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率。相关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证实:嘧霉胺与氧氯化铜等几个铜制剂混用,在保证稳定理想的药效反应情况下,均无观察到药害出现。增加铜制剂后,对并发的细菌性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组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防效,降低应用风险,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