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70548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朊腹胁痛、热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在西北、西南部分省区也有分布。随着野生丹参资源的匮乏,四川、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广泛开始引种栽培,并成为丹参主产区。其中四川中江县产的川丹参为川产道地药材,川丹参根壮、色红、肉厚、味浓、粉性强、产量高、质量优,为各产区丹参药材中品质最佳者。

丹参繁殖方法主要为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在山东、河南、陕西等丹参主产区主要采用种苗繁殖,即种子育苗后移栽。川丹参传统种植为分根繁殖,但川丹参在传统栽培技术下,通常只有少量开花,即使开花后花药全都瘦小,无花粉或者产生少量不育花粉,所以川丹参不结实。同时单一的无性繁殖方式,使得丹参病虫害加重,丹参种苗严重退化,严重影响了川丹参的产量和品质,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川丹参的中药现代化。采用种子繁殖,既可节约丹参用种成本、提高繁殖系数,也有利于丹参的遗传改良和培育丹参优质杂交种。因此研究改变川丹参育性方法,对川丹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川丹参资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大叶型和小叶型(统称中江丹参),近些年由于大叶型退化严重,小叶型农艺性状略优,其栽培面积略大。川丹参传统栽培为12月到次年3月随挖随栽,选取中等大小根断进行分根繁殖,每年秋天霜冻后或者第二年早春萌芽前采挖。传统栽培过程中两种川丹参品种皆不可育、不结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川丹参品种不可育、不结实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川丹参的栽种时间、繁殖方式,延长栽培时间实现了川丹参的育性转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2)在每年的7-8月,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或在11-12月采挖丹参后,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同时次年不采挖,让其生长到第三年;或在每年的11-1月,使用芦头繁殖的方式栽培;(3)田间管理。

优选地,步骤(1)中选择阳光充足、排水性好、灌溉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为6-8,且三年内未种过丹参的沙质土壤,整地后施肥起垄。

其中,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30kg。

其中,垄距90-100cm,垄底宽70-80cm,垄面宽40-50cm,垄台高20-30cm,呈梯形,垄长5-8m,并覆盖地膜。

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时,选择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种根,掰成2-4cm的根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方式种植。

其中,按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每穴放入根段1-2段。

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芦头繁殖的方式栽培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将芦头用做繁殖,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方式种植。

其中,按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每穴放入芦头1个。

优选地,步骤(3)中每隔1-2个月人工除草一次,施用化学试剂防治病虫害。

其中,所述病虫害包括叶枯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粉纹夜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改变川丹参品种的栽种时间、繁殖方式,延长栽培时间,使得川丹参由不结实转变为结实,由不育转变为可育,成功实现了川丹参的育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川丹参的杂交育种和种子繁殖,为川丹参的遗传群体构建、提纯复壮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川丹参的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川丹参育性转变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栽培、病虫害防治的操作步骤,其实现难度低,不会增加种植成本,易于生产实践,适于大规模的种子繁殖和杂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川丹参植株花粉的碘染色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丹参育性转变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2)繁殖栽培:在每年的7-8月,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或在11-12月采挖丹参后,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同时次年不采挖,让其生长到第三年;或在每年的11-1月,使用芦头繁殖的方式栽培;(3)田间管理。

本发明川丹参的栽培方法是在每年的7-8月采挖丹参,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或在11-12月采挖丹参后,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同时次年不采挖,让其生长到第三年;或在每年的1月,使用芦头繁殖的方式栽培。通过改变川丹参的栽种时间、繁殖方式,延长栽培时间,使得川丹参由不育转变为可育,由不结实转变为结实。

优选地,步骤(1)中选择阳光充足、排水性好、灌溉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为6-8,且三年内未种过丹参的沙质土壤,整地后施肥起垄。通过选地、整地、施肥、起垄等具体操作,为川丹参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为川丹参的育性转变提供了基础。

其中,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30kg。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为川丹参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其中,垄距90-100cm,垄底宽70-80cm,垄面宽40-50cm,垄台高20-30cm,呈梯形,垄长5-8m,并覆盖地膜。根据川丹参的生长状况、种植方式,确定了最佳的起垄参数。

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分根繁殖的方式栽培时,选择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种根,掰成2-4cm的根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方式种植。选择最佳的种根大小、种植方式来实现川丹参的育性繁殖。

其中,按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每穴放入根段1-2段。

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芦头繁殖的方式栽培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将芦头用做繁殖,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方式种植。选择最佳的芦头、种植方式来实现川丹参的育性繁殖。

其中,按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每穴放入芦头1个。

优选地,步骤(3)中每隔1-2个月人工除草一次,施用化学试剂防治病虫害。通过人工除草,预防了杂草的生长;喷洒化学试剂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这些均利于川丹参的正常生长。

其中,所述病虫害包括叶枯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粉纹夜蛾。喷洒质量分数60%的代森锌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防治叶枯病。对于菌核病的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用质量分数50%的氯硝铵0.5kg混合石灰10kg,撒在病株基部及周围土面,以防止蔓延,或用质量分数50%的利克菌1000倍液浇灌病穴。对于根腐病的防治:疏松土壤,喷洒质量分数50%的托布精800倍液,或灌根。对于粉纹夜蛾的防治:用杀虫灯和性诱剂杀成虫,在幼虫期用质量分数0.3%的苦参碱水剂、阿维菌素防治。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小叶丹参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好的、灌溉方便、地下水位低(小于1.5米)、土层深厚(耕作土壤大于30厘米)、质地疏松、ph值6-8,且三年内未种过丹参的沙质土壤。

整地:

待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开始整地作业,同时每亩施用3000-5000kg农家肥,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30kg。翻耕30-40cm,耙细,整坪,同时清除杂草等土壤中异物。起垄,垄距90-100cm,垄底宽70-80cm,垄面宽40-50cm,垄台高20-30cm,呈梯形,垄长5-8m,并覆盖地膜。

2、繁殖栽培

方法一:分根繁殖

在7-8月采挖小叶丹参,选择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种根,随挖随种。选好的根用手掰成2-4cm的节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种植方式,按照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用水浇透,每穴放入根段1-2段,边栽边掰,立即放入穴中,使顶端保持向上,不可颠倒,然后覆土,使用细土填充覆盖穴口,7-9月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待第二年4-5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开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20%。对花药进行观察,80%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如附图1所示,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方法二:分根繁殖

选择种根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于11-12月随挖随采。选好的根用手掰成2-4cm的节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种植方式,按照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用水浇透,每穴放入根段1-2段,边栽边掰,立即放入穴中,使顶端保持向上,不可颠倒,且在断面蘸上草木灰,然后覆土,保证填充覆盖穴口。第二年不采挖,待第三年4-5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所有植株均开花。对花药进行观察,90%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方法三:芦头繁殖

在11-1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小叶丹参植株将芦头用做繁殖。同方法二的栽种和管理方式,但每穴放入芦头1个即可。待4-6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60%植株均开花。对花药进行观察,90%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3、田间管理

(1)除草:每隔1-2个月人工除草一次。

(2)排灌水:丹参喜湿但怕涝,雨季注意排水。

4、病虫害防治

(1)叶枯病:喷施质量分数60%的代森锌600倍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

(2)菌核病: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用质量分数50%的氯硝铵0.5kg混合石灰10kg,撒在病株基部及周围土面,防止蔓延,或用质量分数50%的利克菌1000倍液浇灌病穴。

(3)根腐病:疏松土壤,喷施质量分数50%的托布精800倍液,或灌根。

(4)粉纹夜蛾:用杀虫灯和性诱剂杀成虫,在幼虫期用质量分数0.3%的苦参碱水剂、阿维菌素防治。

实施例2

大叶丹参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好的、灌溉方便、地下水位低(小于1.5米)、土层深厚(耕作土壤大于30厘米)、质地疏松、ph值6-8,且三年内未种过丹参的沙质土壤。

整地:

待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开始整地作业,同时每亩施用3000-5000kg农家肥,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30kg。翻耕30-40cm,耙细,整坪,同时清除杂草等土壤中异物。起垄,垄距90-100cm,垄底宽70-80cm,垄面宽40-50cm,垄台高20-30cm,呈梯形,垄长5-8m,并覆盖地膜。

2、繁殖栽培

方法一:分根繁殖

在7-8月采挖大叶丹参,选择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种根,随挖随种。选好的根用手掰成2-4cm的节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种植方式,按照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用水浇透,每穴放入根段1-2段,边栽边掰,立即放入穴中,使顶端保持向上,不可颠倒,然后覆土,使用细土填充覆盖穴口,7-9月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待第二年4-5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开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25%。对花药进行观察,80%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方法二:分根繁殖

选择种根直径0.7-1.0cm,且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于每年11-12月随挖随采。选好的根用手掰成2-4cm的节段,采用大垄双行,三角定苗的种植方式,按照株行距30-35cm的距离开穴,穴深6-7cm,用水浇透,每穴放入根段1-2段,边栽边掰,立即放入穴中,使顶端保持向上,不可颠倒,且在断面蘸上草木灰,然后覆土,保证填充覆盖穴口。第二年不采挖,待第三年4-5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所有植株均开花。对花药进行观察,92%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方法三:芦头繁殖

每年11-1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大叶丹参植株将芦头用做繁殖。同方法二的栽种和管理方式,但每穴放入芦头1个即可。待每年4-6月开花后,对开花植株进行统计,65%植株均开花。对花药进行观察,90%花药自然开裂散粉,花粉粒黄色、饱满,花丝紫色、发育完好,利用碘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检测,发现所有花粉均为可育。一个月后进行结实统计,平均每个果荚结实1粒,人工去雄后,套袋不能结实。

3、田间管理

(1)除草:每隔1-2个月人工除草一次。

(2)排灌水:丹参喜湿但怕涝,雨季注意排水。

4、病虫害防治

(1)叶枯病:喷施质量分数60%的代森锌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

(2)菌核病: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用质量分数50%的氯硝铵0.5kg混合石灰10kg,撒在病株基部及周围土面,防止蔓延,或用质量分数50%的利克菌1000倍液浇灌病穴。

(3)根腐病:疏松土壤,喷施质量分数50%的托布精800倍液,或灌根。

(4)粉纹夜蛾:用杀虫灯和性诱剂杀成虫,在幼虫期用质量分数0.3%的苦参碱水剂、阿维菌素防治。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