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485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设施茄果类蔬菜生产中,农民传统种植茄果类蔬菜的模式是首先采用人工方式将底肥全部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浅耕(8-10cm)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再进行人工(或机械)起垄(或开沟),茄果类蔬菜大都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在垄上或沟的两侧。垄(或沟)宽一般60cm,一个垄(或沟)种植两行蔬菜苗;垄与垄(或沟与沟)之间距离90cm,为空地,主要用于人工日常管理。蔬菜移苗后随着灌水追肥在地表进行,且以追施氮肥和钾肥为主。

以上种植模式存在三个缺点:(1)底肥先撒施于整个地表再浅耕操作比较繁琐;(2)垄与垄(或沟与沟)之间距离90cm为空地,但是仍然撒施大量底肥,幼苗刚移栽时根系比较小,垄与垄(或沟与沟)之间的表层养分基本吸收不到,这样造成垄与垄(或沟与沟)间撒施的肥料大部分被浪费掉;(3)通过采样分析测定设施菜地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在0-20cm远高于20-40cm。氮肥表面撒施容易损失,磷肥施在表层很容易被固定;茄果类蔬菜生产钾肥需要较多的时期是在开花结果期,前期较少。传统的施肥将蔬菜全生育期需要的全部磷肥和1/5-1/2的氮肥和钾肥以底肥形式均匀撒施于地表,造成了氮磷钾肥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进行点位式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装于所述内筒外周侧且二者之间固定有轴承,所述外筒由驱动装置驱动能够相对所述内筒转动,所述内筒上端连接肥料仓,所述内筒内设置有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内筒下端对称的两侧端设置有第一排肥口,所述外筒下端对称的两侧端设置有第二排肥口,两个所述第二排肥口外侧分别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施肥通道,所述施肥通道上端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排肥口中排出的肥料,所述施肥通道的下端用于将由所述第二排肥口中排出的肥料施入沟内。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通道上端设置有防止肥料由第二排肥口落入施肥通道时外漏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施肥通道倾斜程度的调节杆,其中所述施肥通道上端铰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竖杆以及多个抽拉式设置于竖杆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与肥料仓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阻挡落肥的插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下端固定于一个凸型基座上,两个所述调节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凸型基座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通道下端的出肥口前方设置有深度可调的开沟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施肥口外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推拉式调节板。

一种施肥机,包括上述的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

进一步的,施肥机包括两个并列布置的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的相邻的两个施肥通道的肥料出口之间的距离为a,25cm≤a≤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由驱动装置驱动外筒旋转,每次旋转至内筒的第一排肥口与外筒的第二排肥口重合时,即可施肥一次,实现间距性的点位(定点)施肥,极大的避免了全部均匀施肥造成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开沟装置未画出);

图2为内筒的示意图;

图3为外筒的示意图;

图4为施肥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调节杆的示意图;

图6为两个并列的施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筒;101-第一排肥口;2-外筒;201-第二排肥口;3-轴承;4-凸起结构;5-施肥通道;501-第一挡板;502-第二挡板;6-凸型基座;7-调节杆;701-竖杆;702-支撑杆;703-限位块;8-肥料仓;9-插板;10-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一种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包括内筒1和外筒2,所述外筒2套装于所述内筒1外周侧且二者之间固定有轴承3,所述外筒2由驱动装置驱动能够相对所述内筒1转动,所述内筒1上端连接肥料仓8,所述内筒1内设置有弧形的凸起结构4,所述内筒1下端对称的两侧端设置有第一排肥口101,所述外筒2下端对称的两侧端设置有第二排肥口201,两个所述第二排肥口201外侧分别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施肥通道5,所述施肥通道5上端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排肥口201中排出的肥料,所述施肥通道5的下端用于将由所述第二排肥口201中排出的肥料施入沟内。

其中:

所述施肥通道5上端设置有防止肥料由第二排肥口201落入施肥通道时外漏的第一挡板501和第二挡板502。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施肥通道5倾斜程度的调节杆7,其中所述施肥通道5上端铰接固定于所述内筒1下端;所述调节杆7包括竖杆701以及多个抽拉式设置于竖杆901上的支撑杆702,所述支撑杆702两端设置有限位块703,便于调节施肥通道5的倾斜角度(微调施肥距离)。

所述内筒1与肥料仓8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阻挡落肥的插板9。

所述内筒1下端固定于一个凸型基座6上,两个所述调节杆7分别固定于所述凸型基座6两端。

所述施肥通道5下端的出肥口前方设置有深度可调的开沟装置9(图中未画出,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

所述第二施肥口201外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推拉式调节板10,以便于控制施肥量。

如图6所示,一种施肥机(简易示意图),包括两个并列布置的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两个所述用于施肥机的施肥结构的相邻的两个施肥通道5的肥料出口之间的距离为a,25cm≤a≤35cm。

本发明中的驱动装置可以是施肥机的行走轮的转轴,通过合理布置传动装置,由行走轮带动转轴旋转进而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外筒旋转,该驱动和传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采用齿轮啮合传动,通过齿轮上的齿比例调节行走轮与外筒的转动关系,以便于控制外筒的转速与行走轮转速比例,实现按要求间距施肥。如果行走轮旋转一周(假设行走轮周长为30cm)而外筒2旋转180°则实现每间隔30cm施肥一次。

同时,发明中的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电动驱动控制外筒的转速,同时施肥机的行走轮也由另一电机驱动,通过控制两个电机的转速,实现等间隔施肥。

茄果类蔬菜大部分侧根分布在土壤深度20-45cm,横向延伸40-60cm。每亩地种植密度为2000-3000株,一般行距20-35cm,株距40-50cm。每亩地底肥施用颗粒状的有机(生物有机)和无机肥掺混肥在150-400kg。因此新型机械如果采用开沟穴施肥料,每穴50-200g颗粒肥料(肥料量由内筒1和外筒2上的施肥口大小把控)。

该施肥结构,能够将开沟、定位、深层穴施有机无机掺混肥、覆土一次完成。适合设施日光温室操作,大棚高度2.5-3米,跨度在6-10米,一侧或者两侧比较低。

(2)每穴50-200g颗粒肥料可调(内、外筒的施肥口增加类似于推拉门结构的调节板,有效调节施肥口的大小,实现控肥),穴深25-30cm(由开沟装置调节)。

(3)第一行幼苗移植在距离种植垄(沟)一侧5cm左右;施肥穴在幼苗移植穴左侧上方10cm处,距离种植垄(沟)上(中)侧边15cm。

(4)第一行幼苗移植在距离种植垄(沟)另一侧5cm左右;施肥穴在幼苗移植穴左侧下方10cm处,距离种植垄(沟)上(中)侧边15cm。

(5)90cm工人操作区距离种植垄(沟)侧边15cm处有一施肥穴(根据需要设计施肥通道5的长短),正中间有一施肥穴。这样结合种植垄(沟)和90cm工人操作区,应该是每30cm施一穴肥料。便于植株根系可以从四个方向吸收肥料。

(6)一次作业两行(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施肥结构的数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