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1780发布日期:2018-11-14 00:1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联合收割机领域,配置在行驶框架上的左右任一侧方(例如,右侧方)的谷粒箱有时会以回旋轴为中心向行驶框架的外侧回旋。该联合收割机还具备例如将谷粒箱在行驶框架上能够回旋地支撑的支撑部。

该支撑部例如具备形成谷粒箱的回旋轴并从后方支撑谷粒箱的第一支撑部和从下方支撑谷粒箱的第二支撑部。另外,在该支撑部中,第二支撑部由安装在谷粒箱的前部的球轴承构成,通过球轴承在行驶框架上滚动,实现谷粒箱回旋的圆滑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5111号公报

然而,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中,在使谷粒箱回旋的情况下,俯视时若谷粒箱回旋至谷粒箱的内侧面从行驶框架的外侧部离开之前,则构成第二支撑部的球轴承从行驶框架上脱离。因此,谷粒箱成为以后方的悬臂状态向前方倾斜的姿势,使谷粒箱回旋的操作变重。因此,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难以进行使谷粒箱回旋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进行使谷粒箱回旋的操作的联合收割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实现上述目的,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具备:行驶框架2;配置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的左右任一侧方并能够以纵轴ax1为中心向所述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回旋的谷粒箱5;形成所述纵轴ax1并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从后方支撑所述谷粒箱5的回旋支撑部81;以及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从下方支撑所述谷粒箱5的下侧支撑部82,在使所述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所述下侧支撑部82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支撑所述谷粒箱5,直到在所述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与所述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之间形成至少能够作业的空间s,在所述谷粒箱5的回旋范围中的预定的中间位置,所述纵轴ax1以谷粒箱5的重心的位置成为最高的方式向前后以及左右倾斜。

方案2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下侧支撑部82配置在所述谷粒箱5的底面后部51c。

方案3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在使所述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所述下侧支撑部82b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支撑所述谷粒箱5,直到所述谷粒箱5到达所述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最大回旋范围。

方案4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下侧支撑部82b是具有与所述谷粒箱5的所述纵轴ax1交叉的横轴ax2并在所述行驶框架2上滚动的旋转体。

方案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回旋支撑部81具备:配置于所述谷粒箱5的后面51c上部,并构成所述谷粒箱5的所述纵轴ax1的一部分的上侧支点81a;以及配置于所述谷粒箱5的后面51c下部,并构成所述谷粒箱5的所述纵轴ax1的一部分的下侧支点81b。

方案6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上侧支点81a和所述下侧支点81b以所述纵轴ax1向后上倾斜的方式配置。

方案7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6中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下侧支点81b配置得比所述上侧支点81a靠前方。

方案8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5~7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上侧支点81a和所述下侧支点81b以所述纵轴ax1左右一侧向上倾斜的方式配置。

方案9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方案8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基础上,所述下侧支点81b配置得比所述上侧支点81a靠左右任一方的另一侧方。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使谷粒箱回旋的情况下,即使回旋至谷粒箱的内周面从行驶框架的外周面离开,下侧支撑部也在行驶框架上支撑谷粒箱,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以后方的悬臂状态向前方倾斜即所谓的前翻。由此,使谷粒箱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容易进行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概要俯视图。

图2是谷粒箱回旋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回旋支撑部以及下侧支撑部的概要左视图。

图4a是表示回旋支撑部的概要俯视图。

图4b是表示回旋支撑部的概要左视图。

图5是表示下侧支撑部的概要放大俯视图。

图6a是表示下侧支撑部的概要放大俯视图。

图6b是表示下侧支撑部的其他例的概要放大俯视图。

图7a是表示安装固定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7b是图7a中的a1方向向视图。

图7c是图7a中的a2方向向视图。

图8a是表示打开杆以及带杆的概要主视图。

图8b表示是打开杆以及带杆的概要左视图。

图9是打开杆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打开杆的概要主视图。

图10b是表示打开杆的概要俯视图。

图10c是表示打开杆的概要右视图。

图11a是表示谷粒箱的变形例的概要主视图。

图11b是表示谷粒箱的变形例的概要左视图。

图12是表示预滤器安装固定件的概要左视图。

图中:1—联合收割机,2—行驶框架,2a—上表面,3—收割装置,21—外侧框架,21a—外侧面,31—扒搂装置,32—横收割刀装置,33—螺旋装置,331—分禾杆,34—进料室,4—脱粒装置,5—谷粒箱,5a—本体部,50—增量部(增量箱),501—固定工具,51a—外侧面,51b—内侧面,51c—后面,51d—前面,52—开口(维修保养开口),53—打开杆,53a—操作杆,53b—板(限位板),54—搬送螺旋,55—带轮,55a—带,56—带杆,56a—操作杆,57—限制部,57a—限位销,58—开闭操作部,58a—连杆框架,58b—锁定部,6—排出螺旋,61—纵螺旋,62—横螺旋,63—排出筒,64—交接金属,7—操纵部,8—支撑部,81—回旋支撑部(第一支撑部),81a—上侧支点,81b—下侧支点,82—下侧支撑部(第二支撑部),82a—前侧支点,82b—后侧支点,83—导轨(轴承托轨),84—安装固定件(轴承安装固定件),9—限制部,91—固定侧限位件,911—l型板,912—抵接面,92—可动侧限位件,921—l型板,922—抵接面,100—一号扬谷机,101—谷粒排出口,102—扬谷筒,103—预滤器,104—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a—安装部,ax1—纵轴(回旋支撑部的旋转轴、回旋轴),ax11—上侧支点的旋转轴,ax12—下侧支点的旋转轴,ax2—横轴(下侧支撑部的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以下表示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对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1的概要俯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联合收割机1通常使用时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作为各部位各自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其中,“前”方是收割作业时的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左”方是朝向前方时的左手方向,“下”方是重力作用的方向。此外,这些方指示为了说明易于理解而进行的简单定义,这些方向并不会对本发明构成限定。另外,以下,有时会指代联合收割机1称为“机体”。

另外,联合收割机1例如是一边在农田行驶一边收获大豆、荞麦、麦子等的谷杆的所谓的通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装置。行驶装置设置在行驶框架(也称为机体框架)2(参照图1)的下方,通过左右一对的履带使联合收割机1行驶。

另外,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收割装置3、脱粒装置4、谷粒箱5、以及排出螺旋6。收割装置3设置在行驶框架2的前方,收获农田的谷杆。脱粒装置4对谷杆进行脱粒,并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筛选。谷粒箱5贮存被脱粒装置4筛选的谷粒。排出螺旋6将贮存于谷粒箱5的谷粒向外部排出。

其中,谷粒箱5配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左右任一侧方(例如,右方)。除此之外,收割装置3配置在行驶框架2的前方。

脱粒装置4配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左右任另一侧方(例如,左方)。此外,脱粒装置4在行驶框架2上靠近谷粒箱5地配置。

另外,排出螺旋6具备纵螺旋61(参照图3)、横螺旋62、以及排出筒63。纵螺旋61形成为圆筒形状,轴朝向纵向配置。纵螺旋61通过螺线搬送而将谷粒从下向上搬送(扬谷)。排出螺旋6通过横螺旋62进一步搬送被纵螺旋61扬谷了的谷粒,并从设置在横螺旋62的前端部的排出筒63排出。

另外,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1在行驶框架2的上方的前部右方具备操纵部7。另外,联合收割机1在行驶框架2上的前部右方且操纵部7的下方具备发动机室。发动机室收纳作为机体的驱动源的发动机。此外,联合收割机1也可以具备覆盖在操纵部7就坐的操纵者(也称为作业者)的操纵席的周围的驾驶室。

这里,对通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1)的收割装置3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收割装置3具备:扒搂装置31、横收割刀装置32、螺旋装置33、以及进料室34。此外,收割装置3也可以组装有将缠绕在后述的螺旋装置33的上方的谷杆切断的纵收割刀装置等其他的装置。

扒搂装置31设置在螺旋装置33的上方,将倒伏的谷杆、大豆、荞麦等高度低的谷杆、油菜或菜花等高度高的谷杆向螺旋装置33扒搂。扒搂装置31为了对谷杆进行扒搂,具备形成为六角柱的框状的拨禾轮和将拨禾轮能够旋转地支撑的拨禾轮支撑臂。

横收割刀装置32设置在螺旋装置33的前方,将被扒搂装置31扒搂的谷杆的株根切断。横收割刀装置32为了切断谷杆,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收割刀板、固定于横收割刀板的横垂刀、沿横收割刀板向左右往复移动的横立刀。

螺旋装置33将被扒搂装置31扒搂的谷杆送入后述的进料室34。螺旋装置33具备移送部和移送口。移送部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螺旋轴,将谷杆向左右任一方(例如,左方)移送。移送口将被移送部聚集的谷杆送入进料室34。此外,在螺旋装置33的前方的左右端部设置有对谷杆进行分禾的分禾杆331。

进料室34以螺旋装置33和脱粒装置4连接的方式设置,将从螺旋装置33交接来的谷杆送入脱粒装置4。进料室34为了将谷杆送入脱粒装置4,具备供料链。供料链沿前后方向循环,将谷杆从前向后搬送。另外,进料室34具备将附着在内置的网的尘埃等除去的吸尘风扇。

另外,这里,参照图1以及图2,对谷粒箱5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2是谷粒箱5回旋时的动作说明图。此外,在图2中,表示谷粒箱5的平面,表示谷粒箱5的回旋操作前和回旋操作后。如图1以及图2所示,谷粒箱5设置为能够以纵轴(以下,称为回旋轴)ax1为中心朝向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例如,右方的外侧)回旋(也称为转动)。即,谷粒箱5以回旋轴ax1为中心向图2中的箭头方向回旋。

谷粒箱5以从配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状态即关闭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关闭状态)成为进行维修保养等的作业的情况下向行驶框架2的外侧打开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设置为能够以设置在行驶框架2的后部的回旋轴ax1为中心回旋。

谷粒箱5在关闭状态下的左右的侧面中,包含配置在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侧面51a和配置在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侧面51b,形成为俯视矩形状。在谷粒箱5的关闭状态下外侧面51a以及内侧面51b以相对于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别延伸。

如上所述,谷粒箱5设置为能够以设置在行驶框架2的后部的回旋轴ax1为中心回旋。回旋轴ax1例如设置在配置于谷粒箱5的后方的交接金属64的右侧部。此外,交接金属64是用于从谷粒箱5将谷粒交接并送入纵螺旋61的部件,固定在行驶框架2。

如图2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谷粒箱5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俯视时在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与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之间形成有空间s(图2中斜线所表示的区域)。空间s(以下,称为作业空间)例如是作业者在进行谷粒箱5、脱粒装置4、或是其他的装置、部位的维修保养等的作业的情况下能够作业的空间。作业空间s例如既存在为作业者的手等可以放入程度的区域的情况,也存在为作业者的身体整体进入程度的区域的情况。因此,作业空间s中谷粒箱5以回旋轴ax1为中心的回旋角度即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与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之间的角度α为任意。

另外,如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在行驶框架2上可旋转地支撑谷粒箱5的支撑部8。支撑部8具备回旋支撑部(以下,称为第一支撑部)81和下侧支撑部(以下,称为第二支撑部)82。

<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

接下来,参照图2~图7c,对作为支撑谷粒箱5的支撑部8的第一支撑部(回旋支撑部)81以及第二支撑部(下侧支撑部)82进行说明。此外,以下,首先,使用图2以及图3对第一支撑部81以及第二支撑部82进行简单说明,之后,按顺序详细说明第一支撑部81(图4a~图4b)以及第二支撑部82(图5~图7c)。图3是表示第一支撑部81以及第二支撑部82的概要左视图。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81具有成为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的沿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第一支撑部81从后方支撑谷粒箱5。即,第一支撑部81形成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并从后方支撑谷粒箱5。第一支撑部81具有上侧支点81a和下侧支点81b,经由该两个支点81a、81b将谷粒箱5与纵螺旋61以及交接金属64之间连接。

上侧支点81a构成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的一部分,设置在谷粒箱5的后面51c上部与纵螺旋61之间。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成为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下侧支点81b构成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的一部分,设置在谷粒箱5的后面51c下部与交接金属64之间。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是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回旋轴ax1)的同轴,成为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此外,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即回旋轴ax1的轴线稍稍偏离的平行轴。另外,上侧支点81a和下侧支点81b以回旋轴ax1向后上倾斜的方式配置。

第二支撑部82在行驶框架2上从下方支撑谷粒箱5,并具有以回旋轴ax1为中心划出圆弧(同心圆弧)轨道地使谷粒箱5回旋的移动支点。第二支撑部82具有前侧支点82a(参照图2)和后侧支点82b作为该移动支点。

如图2所示,作为第二支撑部(下侧支撑部)82的前侧支点82a设置在谷粒箱5的前部,在谷粒箱5位于行驶框架2上期间,支撑谷粒箱5。若谷粒箱5从行驶框架2离开,则前侧支点82a从行驶框架2上脱离。因此,前侧支点82a在因谷粒箱5回旋而形成作业空间s的状态下,从行驶框架2上脱离。前侧支点82a是由在行驶框架2上滚动的球轴承等构成的旋转体。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作为第二支撑部(下侧支撑部)82的后侧支点82b设置在谷粒箱5的后部。如图2所示,后侧支点82b是由具有与作为谷粒箱5的纵轴的回旋轴ax1交叉(正交)的横轴(以下,简称旋转轴)ax2并在行驶框架2上滚动的球轴承等构成的旋转体。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前侧支点82a以及后侧支点82b利用球轴承85(例如,参照图5),而构成旋转体的支点(以下,称为轴承支点)的情况。此外,旋转轴ax2也能够不与回旋轴ax1交叉即以成为所谓的“歪斜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谷粒箱5的回旋中的阻力,从而能够使谷粒箱5圆滑地回旋。此外,通过以回旋轴ax1为中心以描绘圆弧的轨道使谷粒箱5回旋,能够进一步降低谷粒箱5的回旋中的阻力。

另外,后侧支点82b直到谷粒箱5回旋至形成至少作业空间s为止,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即,后侧支点82b在形成了作业空间s的状态下,在行驶框架2上从下方支撑谷粒箱5。

根据该结构,在使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即使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回旋至从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离开,第二支撑部82中后侧支点82b也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由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以后方的悬臂状态向前方倾斜即所谓的前翻。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使该操作容易进行。

另外,在使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即使回旋至在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与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之间形成作业空间s,第二支撑部82中后侧支点82b也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由此能够使得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容易进行,并且能够容易进行谷粒箱5、配置在谷粒箱5的侧方的脱粒装置4的维修保养等的作业。

另外,如图2所示,后侧支点82b优选到谷粒箱5最大限度回旋(角度α成为最大的最大回旋范围)为止,在行驶框架2支撑谷粒箱5。即,后侧支点82b在谷粒箱5最大限度回旋的状态下,在行驶框架2上从下方支撑谷粒箱5。

根据该结构,在使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即使谷粒箱5回旋至行驶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最大回旋范围,后侧支点82b也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前翻。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容易进行该操作,也能够容易进行谷粒箱5、配置在谷粒箱5的侧方的脱粒装置4的维修保养等的作业。

另外,如图3所示,后侧支点82b在设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导轨(以下,称为轴承托轨)83上滚动。轴承托轨83设置在后侧支点82b的轨道上。由此,能够使谷粒箱5圆滑地回旋。此外,通过轴承托轨83使行驶框架2的强度(耐久性)提高。另外,轴承托轨83设置得比行驶框架2的上表面2a高,在比行驶框架2的上表面2a高的位置对后侧支点82b进行引导。谷粒箱5与行驶框架2的上表面2a的间隔固定,因此能够从上方保持后侧支点82b,降低后述的安装固定件(以下,称为轴承安装固定件)84(例如,参照图5)的高度(缩短长度)。通过轴承安装固定件84变短,能够提高轴承安装固定件84的强度,并且能够获得廉价的轴承安装固定件84。

另外,轴承托轨83例如形成为板状,优选通过螺栓、螺母等的固定工具而安装在行驶框架2的上表面2a。由此,能够可更换地设置作为后侧支点82b的接触面的成为磨耗品的轴承托轨83。

此外,在作为第二支撑部82的2个移动支点的前侧支点82a以及后侧支点82b中,例如也可以省略前侧支点82a。即使省略前侧支点82a,后侧支点82b也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因此也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前翻。

图4a是表示第一支撑部81的概要俯视图。图4b是表示第一支撑部81的概要左视图。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如上所述,作为第一支撑部81的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成为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另外,作为第一支撑部81的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与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同轴,与旋转轴ax11一同成为谷粒箱5的回旋轴ax1。上侧支点81a和下侧支点81b以回旋轴ax1向后上倾斜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谷粒箱5的回旋中,谷粒箱5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前翻。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容易进行该操作。

另外,谷粒箱5的重心例如在谷粒箱5的例如左侧面设置了增量部50的后述的增量箱的情况下,在比回旋轴ax1靠左方。因此,谷粒箱5向左方倾斜,谷粒箱5的前端部相对于行驶框架2倾斜,存在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重的情况。如图4a所示,上侧支点81a和下侧支点81b以回旋轴ax1向左右一侧向上倾斜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配置成,下侧支点81b比上侧支点81a向成为行驶框架2的内侧的左右任另一侧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相比作为回旋轴ax1的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向成为行驶框架2的内侧的左右任另一侧方偏移。此外,下侧支点81b的偏移量优选为例如10mm左右。此外,这样一来,若下侧支点81b和上侧支点81a向前后以及左右偏移地配置,则回旋轴ax1向前后以及左右倾斜。由此,谷粒箱5的重心在回旋中的预定位置(例如,中间位置)成为最高的位置,就谷粒箱5的重心而言,相比该预定位置,在关闭状态侧或打开状态侧,比预定位置处的高度低。

根据该结构,在谷粒箱5的回旋中,谷粒箱5成为向行驶框架2的内侧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向行驶框架2的外侧的方向的翻倒。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使该操作容易进行。另外,谷粒箱5的重心在回旋中的预定位置(例如,中间位置)成为最高的位置(谷粒箱5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成为比回旋中的预定位置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谷粒箱5可靠地保持在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

另外,如图4b所示,也可以配置为下侧支点81b比上侧支点81a仅向前方偏移。在该情况下,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比作为回旋轴ax1的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向前方偏移。此外,下侧支点81b的偏移量优选为例如10~20mm左右(更优选为13.5mm左右)。

根据该结构,在谷粒箱5的回旋中,谷粒箱5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前翻。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容易进行该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配置成,下侧支点81b相比上侧支点81a向前方偏移、且相比上侧支点81a向成为行驶框架2的内侧的左右任另一侧方偏移。在该情况下,下侧支点81b的旋转轴ax12″′相比作为回旋轴ax1的上侧支点81a的旋转轴ax11向前方偏移,且相比成为行驶框架2的内侧的左右任另一侧方(例如,左方)偏移。此外,下侧支点81b的偏移量优选为例如向前方10~20mm左右(更优选为,13.5mm左右),向左方10mm左右。

根据该结构,在谷粒箱5的回旋中,谷粒箱5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前翻,并且,谷粒箱5成为向成为行驶框架2的内侧的左右任另一侧方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抑制谷粒箱5的向行驶框架2的外侧的方向的翻倒。由此,使谷粒箱5回旋的操作变轻,能够容易进行该操作。

图5是表示第二支撑部82的概要放大俯视图。图6a是表示第二支撑部82的概要放大俯视图。图6b是表示第二支撑部82的其他例的概要放大俯视图。此外,在图5、图6a以及图6b中,表示第二支撑部82中的后侧支点82b。在联合收割机1(参照图1)中,谷粒箱5的回旋中,在行驶框架2上支撑谷粒箱5,因此优选为限制向谷粒箱5的外侧的回旋量(也称为打开量)以防止谷粒箱5打开过度。

因此,联合收割机1还具备限制向谷粒箱5的外侧的回旋量的限制部9。如图5所示,限制部9具备固定侧限位件91和可动侧限位件92。固定侧限位件91设置在形成行驶框架2的外侧部的角管状的外侧框架21。外侧框架21的外侧面成为行驶框架2的外侧面21a。固定侧限位件91具有l型板911,该l型板911是相对于外侧框架21的延伸方向的预定角度的倾斜面,且具有与后述的可动侧限位件92的l型板921抵接的抵接面912。此外,在图5中,为了强调l型板911,在图中对l型板911添加斜线。

可动侧限位件92设置在谷粒箱5的底面。可动侧限位件92具备l型板921,该l型板921具有在谷粒箱5在行驶框架2的外侧的最大回旋范围内回旋的情况下,作为与固定侧限位件91的l型板911的抵接面912面抵接的倾斜面的抵接面922。该l型板921从谷粒箱5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在使谷粒箱5回旋的情况下,固定侧限位件91的l型板911和可动侧限位件92的l型板921抵接,由此将谷粒箱5限定为在预定范围内回旋。

根据该结构,行驶框架2的固定侧限位件91具备l型板911,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谷粒箱5的可动侧限位件92的l型板921直接抵接于行驶框架2的外侧框架(角管)21,从而能够抑制外侧框架21的损伤。另外,例如,通过调节固定侧限位件91的l型板911的抵接面912的倾斜,能够改变谷粒箱5的回旋量。即,能够使构造简单且简单地调节谷粒箱5的回旋量。

如图5以及图6a所示,第二支撑部82的后侧支点82b具备旋转体的支点即轴承支点的球轴承85。球轴承85优选沿旋转轴ax2方向多个(优选2个)并排设置。由此,与轴承托轨83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降低对轴承托轨83的面压,从而能够抑制球轴承85以及轴承托轨83的损伤。此外,如图6b所示,球轴承85也可以是1个。另外,球轴承也可以沿旋转轴ax2方向延长。即使采用该球轴承也能够与上述一样地降低对轴承托轨83的面压,从而能够抑制球轴承以及轴承托轨83的损伤。

另外,如图5以及图6a(以及图6b)所示,后侧支点82b例如通过螺栓86a、螺母86b的固定工具86而安装于轴承安装固定件84。固定工具86设置为在使谷粒箱5向行驶框架2的外侧回旋的情况下朝向作业空间s(参照图2)侧。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球轴承85的更换等的维修保养作业、后侧支点82b的组装作业等。

图7a是表示安装固定件(轴承安装固定件)84的概要俯视图。图7b是图7a中的a1方向向视图。图7c是图7a中的a2方向向视图。如图7a~图7c所示,轴承安装固定件84安装有后侧支点82b(例如,参照图5),将后侧支点82b支撑于谷粒箱5(例如,参照图5)。轴承安装固定件84由1个板金配件构成,通过加工1个板金配件而形成。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能够获得廉价的轴承安装固定件84。另外,例如相比将多个配件焊接而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强度。

<谷粒箱>

接下来,参照图8a~图10c对谷粒箱5进行进一步说明。图8a是表示打开杆53以及带杆56的概要主视图。图8b是表示打开杆53以及带杆56的概要左视图。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在谷粒箱5整体配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状态下成为朝向前方的面的前面51d上,设置有在对形成于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的开口(以下,称为维修保养开口)52进行开闭的情况下操作的打开杆53。另外,谷粒箱5在前面51d下部设置有带杆56,该带杆56在对挂绕在用于向搬送螺旋54传递动力的带轮55上的带55a的张力进行调节(接通断开)的情况下被操作。此外,搬送螺旋54在谷粒箱5的下部向前后方向延伸,将从谷粒箱5排出的谷粒从前向后搬送从而供给至设置在谷粒箱5的后方的交接金属64(参照图3)。

如图8b所示,打开杆53的操作杆53a和带杆56的操作杆56a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d并且在设定有各操作杆53a、56a的动作线的状态下设置。此外,该间隔d比从前的间隔宽。例如,相对于在从前的情况例如为19mm的间隔d,图8b的情况下例如设定为62mm的间隔d。由此,在操作操作杆53a、56a的情况下,例如,作业者操作一方的操作杆(例如,操作杆53a)的情况下手不会碰到另一方的操作杆(例如,操作杆56a),操作性提高。

图9是打开杆53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谷粒箱5的前面51d设置对维修保养开口52(参照图8b)的开放量进行限制的限制部57。限制部57具备打开杆53的板(也称为限位板)53b和在谷粒箱5的前面51d上设置在打开杆53的上方的限位销57a。若操作打开杆53的操作杆53a、即操作杆53a被朝向图9中的左方转动操作,则经由连杆框架58a而使开闭操作部58动作,维修保养开口52打开。在该情况下,若操作杆53a转动预定量,则打开杆53的板53b抵接于限位销57a,限制操作杆53a的预定量以上的转动。与此相伴,通过锁定部58b锁定维修保养开口52。由此,能够限制维修保养开口52的开放,能够防止维修保养开口52的打开过度。

图10a是表示打开杆53的概要主视图。图10b是表示打开杆53的概要俯视图。图10c是表示打开杆53的概要右视图。此外,在图10a~图10b中,在打开杆53安装于谷粒箱5的状态下,规定前后、左右、上下。如图10a~图10c所示,打开杆53具备上述的操作杆53a和板53b。如图10a以及图10c所示,操作杆53a形成为主视情况下向左方屈曲。由此,能够将操作杆53a以其上下方向的长度直接延长全长(杆长)。通过延长操作杆53a的全长,例如在操作操作杆53a的情况下,抑制作业者的手等不会与谷粒箱5的前面51d干涉,也容易用上力,因此操作性提高。

另外,如图10a~图10c所示,板53b形成为矩形板状。优选为,板53b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长的矩形板状。这样一来,通过将板53b做成简单形状,能够控制制造成本。另外,操作杆53a例如通过焊接而安装于板53b。在该情况下,如图10b所示,相对于板53b以俯视情况下倾斜的方式焊接操作杆53a,由此能够提高接合强度。

<谷粒箱的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11a以及图11b,对谷粒箱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谷粒箱5的变形例的概要主视图。图11b是表示谷粒箱5的变形例的概要左视图。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在谷粒箱5与固定安置在行驶框架2上的本体部5a之外,可选择地具备设置在谷粒箱5的内侧面51b的增量部(以下,称为增量箱)50。

增量箱50相对于谷粒箱5的本体部5a设置为装卸自如。增量箱50在安装于谷粒箱5的本体部5a的状态下内部与本体部5a连通。此外,增量箱50在行驶框架2上配置于本体部5a与脱粒装置4(参照图1)之间的空间。若增量箱50中贮存于本体部5a的谷粒达到一定量以上,则贮存的谷粒被推起而移动至增量箱50侧。通过设置该增量箱50,能够增加谷粒箱5整体的容积。

另外,谷粒箱5具备满载传感器59。满载传感器59例如连接于满载警报器。根据该结构,在能够贮存大量的谷粒之外,由于在谷粒箱5内谷粒达到满载则满载警报器发出满载警报,因此能够进行连续作业,作业效率提高。满载传感器59设置在本体部5a以及增量箱50各自的内部的上部。另外,2个满载传感器59、59以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度)不同的方式配置。通过分开使用在不同高度配置的2个满载传感器59、59,能够根据谷物的种类而适应地检测。具体来说,谷粒较重的情况下或水分较多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满载传感器59,从而能够防止贮存的谷粒超过谷粒箱5的允许重量,进而能够防止联合收割机1的破坏、水田情况下的联合收割机1的翻倒等。

另外,如图11b所示,增量箱50相对于谷粒箱5(本体部5a)的内侧面51b通过多个螺栓等固定工具501而安装。在该情况下,多个固定工具501全部安装于同一面(内侧面51b)。由此,增量箱50的安装变得容易,另外,能够高精度地安装增量箱50。

另外,如图11b所示,增量箱50设置为,与行驶框架2上设置在脱粒装置4(参照图1)与谷粒箱5之间并从脱粒装置4向谷粒箱5搬送(扬谷)谷粒的一号扬谷机100的谷粒排出口101在俯视以及左视时重合。此外,图11b中,增量箱50与一号扬谷机100的谷粒排出口101的重叠部分由斜线表示。这样一来,通过将增量箱50设置为与谷粒排出口101重叠,从谷粒排出口101向谷粒箱5排出的谷粒能够可靠地进入增量箱50。

另外,通过在谷粒箱5设置增量箱50,存在一号扬谷机100的扬谷筒102(参照图11b)的位置上扬的情况。因此,需要降低装配于扬谷筒102的预滤器103的设置位置。此外,预滤器103除去供给至空气净化器的空气中的比较大的杂质。

图12是表示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的概要左视图。如图12所示,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在扬谷筒102的上部支撑预滤器103。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在比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的最上位置低的位置设置有预滤器103的安装部104a。因此,在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中,能够在比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的最上位置低的位置支撑预滤器103。另外,能够通过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保护预滤器103。例如,存在排出螺旋6(参照图1)回旋的情况下与预滤器103碰撞而使预滤器103破损的隐患,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排出螺旋6与预滤器安装固定件104碰撞而不会与预滤器103碰撞。

其他的效果、变形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推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表示或记述的特定的、代表的实施方式。因此,只要不超出附加的专利申请保护范围以及其等同技术特征所定义的全部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可以进行多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