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675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茶园建设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地及丘陵面积占全省超过60%,特别是南部黄山和西南大别山区适宜茶叶种植,是我省茶叶的主要生产加工地。70年代中期,我省茶园种植面积在全国基本保持前列,达到100多万亩,到了90年代,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1.2%,达到178万亩,仅次于浙江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但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茶园面积增长缓慢,出现波动,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位次下滑,近年更是远低于贵州和云南两个茶叶种植大省,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省对发展茶叶生产重视不够,基础建设投入不大,同其他产茶大省比较,茶园建设和开发落后。生态茶园必须建设一个生态系统工程,采用立体复合栽培,茶木共生,引山泉水用于自动化灌溉,茶园管理必须采用人工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施用有机肥料,禁止施用化肥。如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消费者选择无农药残留、绿色和安全的茶叶,所以建设生态茶园势在必行。现在生态或有机茶园的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使用了化肥和农药,或直接使用农家肥,专利cn201610047271.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园土壤生态改良方法,该技术在茶园套种豆科植物三叶草的过程中,使用根瘤菌直接拌种,并使用无机肥料促进壮苗,提高草产量,直接拌种根瘤菌可能并不能真的起到接种根瘤菌的作用,并且它使用无机肥料追肥是建设生态茶园说不能允许的。专利cn201010617549.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方法,该技术的有机肥选择新鲜的牛粪,新鲜的牛粪不仅水份含量高,而且直接使用可能还含有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方法,建设无农药残留、绿色和安全的生态茶园,是一种简单的茶园管理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土地的选择选择一片阳光充足、靠近水源、无环境污染、远离工业生活区的待开垦山地,此为建设生态茶园的基础,水源为山泉水用于自动化灌溉,远离污染;b.土地规整人工将比较大的灌木植物除去,留下较小的草本植物,同时把具有斜坡的地方铲平,使山地成梯田形,将梯田放置若干年,期间定期对梯田进行翻土操作;c.种植豆科绿肥在梯田放置期间,均匀的播种一定量豆科绿肥作物,因其根部具有固氮菌,能提高土壤固氮的能力,在翻土时,直接将绿肥填埋,绿肥作物自身被降解后亦能提高土壤肥力;d.施用风化煤在梯田放置期间,同时施用一定量含腐殖酸的风化煤或褐煤,因为这类风化煤或褐煤不仅含有腐殖酸,而且具有稀疏多孔结构具有,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效果;e.施用含根瘤菌的有机肥在种豆科绿肥作物期间,施用含根瘤菌的有机肥,其中根瘤菌能有效的接种到豆科绿肥作物根部,有利于豆科绿肥作物提高固氮效率,且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f.茶园土壤酸碱调整根据土质情况,调整茶园土壤ph值至4.5-6.5到茶树生长最适宜的ph值。所述的梯田被翻土深度为20~30cm。所述的豆科绿肥植物为紫花苕,冬豆,爬地木兰,木豆,板豆,三叶草之一或组合种植。所述的豆科绿肥作物在播种前种子经过浓度为0.01~0.05%腐殖酸溶液浸泡,提高发芽率。所述的豆科绿肥作物在还没长出果实前,将其翻埋进土地里,豆科绿肥作物还未枯老,此时埋入土里,更易于微生物分解。所述的风化煤或褐煤腐殖酸含量为10~20%。所述的有机肥在梯田翻土操作过程中被均匀的施撒,每次施用20~50kg,并被盖入土下10~20cm。所述的有机肥为农家肥发酵物,并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根瘤菌,这样更有利于接种根瘤菌到豆科绿肥作物根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土地的选择,选择一片阳光充足、靠近水源、无环境污染、远离工业生活区的待开垦山地,此为建设生态茶园的基础,阳光充足保证充足的光合作用,靠近水源保证用水方便,远离工业生活区更是要远离环境污染;土地规整,人工规整后将梯田放置若干年,期间定期对梯田进行翻土操作,保证茶园土壤的松散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种植豆科绿肥,因其根部具有固氮菌,能提高茶园土壤固氮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施用风化煤,因为这类风化煤或褐煤不仅含有腐殖酸,而且具有稀疏多孔结构具有,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效果;施用含根瘤菌的有机肥,能有效的接种到豆科绿肥作物根部,提高豆科绿肥作物固氮效率;茶园土壤酸碱调整,土质情况,调整茶园土壤ph值至4.5-6.5,在此ph调节下,最适宜茶树生长;经过放置、翻土,施用风化煤、种植豆科绿肥,土壤得到很好地改善,土壤肥沃,肥效更长久而稳定,土壤疏松,有利建设规范生态茶园,发展茶产业,满足更高的市场需求。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态茶园土壤改良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和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和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实例1:一种生态幼龄茶园建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于2013年10月,在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选择一片阳光充足、靠近水源、无环境污染、远离工业生活区的待开垦山地,此为建设生态茶园的基础,水源为山泉水用于自动化灌溉,远离污染;b.土地规整人工将比较大的灌木植物除去,留下较小的草本植物,同时把具有斜坡的地方铲平,使山地成梯田形,将梯田放置2年,期间定期对梯田进行翻土操作,梯田被翻土深度为20~30cm;c.种植豆科绿肥在梯田放置期间,均匀的播种一定量豆科绿肥作物,豆科绿肥植物为紫花苕,爬地木兰和木豆组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在播种前种子经过浓度为0.03%腐殖酸溶液浸泡,提高发芽率,因其根部具有固氮菌,能提高土壤固氮的能力,豆科绿肥作物在还没长出果实前,将其翻埋进土地里,豆科绿肥作物还未枯老,此时埋入土里,更易于微生物分解,绿肥作物自身被降解后亦能提高土壤肥力;d.施用风化煤在梯田放置期间,同时施用一定量含腐殖酸的风化煤或褐煤,风化煤或褐煤腐殖酸含量为10~20%,因为这类风化煤或褐煤不仅含有腐殖酸,而且具有稀疏多孔结构具有,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效果;e.施用含根瘤菌的有机肥在种豆科绿肥作物期间,施用含根瘤菌的有机肥,有机肥为农家肥发酵物,并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根瘤菌,在梯田翻土操作过程中被均匀的施撒,每次施用20~50kg,并被盖入土下10~20cm,其中根瘤菌能有效的接种到豆科绿肥作物根部,有利于豆科绿肥作物提高固氮效率,且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c.根据土质情况,调整茶园土壤ph值至4.5-6.5到茶树生长最适宜的ph值。经过放置、翻土,施用风化煤、种植豆科绿肥,土壤得到很好地改善,土壤肥沃,肥效更长久而稳定,土壤疏松,有利建设规范生态茶园,发展茶产业,满足更高的市场需求。实施实例2:梯田放置若干年前后,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梯田土壤有机质、ph值等参数的变化如下表1;表1梯田开垦后不同时间土壤样品总有机质和水溶性有机质含量注:土样1-1为梯田开垦后未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2013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1-2为梯田开垦后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2013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2为梯田开垦后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2014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3为梯田开垦后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2015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4为梯田开垦后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2016年10月土壤样品。由表1中土样看出,梯田在放置3年期间,总有机质土样1-2相比土样1-1增加4.44g/kg,土样2相比土样1-2增加5.86g/kg,土样3相比土样2增加7.77g/kg,土样4相比土样3增加3.13g/kg;总氮含量土样1-2相比土样1-1增加2.10mg/kg,土样2相比土样1-2增加1.80mg/kg,土样3相比土样2增加6.23mg/kg,土样4相比土样3增加1.57mg/kg;有效磷土样1-2相比土样1-1增加3.90mg/kg,土样2相比土样1-2增加3.30mg/kg,土样3相比土样2增加7.10mg/kg,土样4相比土样3增加2.74mg/kg;速效钾土样1-2相比土样1-1增加3.22mg/kg,土样2相比土样1-2增加2.87mg/kg,土样3相比土样2增加5.43mg/kg,土样4相比土样3增加2.37mg/kg;由此看出,梯田放置3年期间,经过施肥和翻土等操作,第2年对总有机质、总氮含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在第3年后,增加速度变缓。第二年和第三年土样ph值较适宜茶树生长,经过放置2年,土壤ph酸化的程度被调整;土样电导率也逐年的增加,说明土壤可溶性电解质在逐年增加,有利于茶树吸收养分。实施实例3:在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前,种子0.01~0.05%的腐殖酸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放在恒温箱里,保持一定湿度,观察豆科绿肥作物种子发芽率,给个浓度重复三次,种子发芽率如下表2;表2豆科绿肥作物种子浸泡不同浓度腐殖酸的发芽率0.01%0.02%0.03%0.04%0.05%发芽率/%75±278±183±189±284±1由表2中看出,当腐殖酸溶液浓度为0.04%的时候,对豆科绿肥作物种子发芽率影响最明显,发芽率达到89%,这样浸泡后,提高豆科绿肥作物发芽率,进而增加豆科绿肥作固氮效率。实施实例4:相比豆科绿肥作种子拌种根瘤菌,本发明采用接种根瘤菌到有机肥中,然后再施用有机肥到土壤中接种到豆科绿肥作根部,两种接种方法对土壤的总氮含量的变化如下表3:表3两种接种方法对土壤的总氮含量的变化注:土样1-1为梯田开垦后种植拌种根瘤菌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无根瘤菌的有机肥2013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1-2为梯田开垦后种植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接种根瘤菌的有机肥2013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2-1为梯田开垦后种植拌种根瘤菌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无根瘤菌2014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2-2为梯田开垦后种植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接种根瘤菌的有机肥2014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3-1为梯田开垦后种植拌种根瘤菌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无根瘤菌2015年10月土壤样品;土样3-2为梯田开垦后种植豆科绿肥作种子并施用接种根瘤菌的有机肥2015年10月土壤样品。由表3中看出,梯田在放置3年期间,土样1-2相比土样1-1总氮含量提高了2.29mg/kg;土样2-2相比土样2-1总氮含量提高了2.80mg/kg;土样3-2相比土样3-1总氮含量提高了5.01mg/kg,由此看出,相比直接给豆科绿肥作种子接种的中方式,在有机肥中添加固氮菌更有利于接种成功,提高豆科绿肥作固氮效率,增加土壤总氮含量,所以本发明采用在农家肥发酵的时候,添加一定量固氮菌,然后固氮菌随着有机肥的施用,接种到豆科绿肥作根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要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