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448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包括从捕获地检疫到运输以及驯养地检疫的整个过程,尤其涉及检疫过程中对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伤口恢复,以及细菌、霉菌、小瓜虫和绦虫等疾病的防控技术,适用于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



背景技术:

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和长鳍吻鮈(rhinogobioventralis)均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tiongiae),是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特有鱼类。作为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其整个生活史均在河道中完成。由于大量已建或在建的水电工程阻断了其洄游路线,给种群繁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繁殖群体数量越来越少,个体规格也越来越小。为了恢复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野生资源,国内多家研究单位展开了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人工繁殖技术攻关。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驯养成活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被捕获的鱼体伤势较重、应激反应激烈、容易被细菌、霉菌、小瓜虫和绦虫等病原体感染,使得鱼体质迅速下降,造成检疫、运输和驯养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于2013年申请了《一种野生圆口铜鱼护理方法及所用护理注射液》的专利(专利公布号cn103190364a)。该方法虽然能提高野生圆口铜鱼的成活率,但是,没有针对性地解决圆口铜鱼检疫、运输和驯养过程中的下列问题:①应激反应激烈,不适应人工注射和刺激性化学药物的浸泡或涂抹等处理;②伤口霉菌感染;③小瓜虫寄生;④肠道绦虫寄生。另外,很少有专门从检疫方法上提高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长途运输和检疫期间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同时为下一阶段的驯养成功打下了基础,使得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工作顺利的开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其步骤是:

1、出产地检疫:采用2-3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刚捕获的鱼体2-5d,每天换水和换药1-3次,确保水质清新。

2、长途运输:运输水体中按步骤1的浓度溶解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另外,稀释添加20-30ppmms-222。

3、驯养检疫:检疫期4周,前半阶段继续按出产地的检疫方案实施,采用2-3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鱼体;后半阶段,在每公斤面团料中均匀混合1-2g青蒿素和20-40mg磷酸萘酚喹合剂。

4、饵料投喂:从检疫期间的第3d起,按鱼体重的1%投喂冰冻血虫或水蚯蚓或面包虫等生物饵料(均从市场上购置)。开始摄食后,在面团饲料中按2-3倍正常用量补充鱼用多维(成都三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同时,在面团饲料中按4:3混合生物饵料,并逐渐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在2周内完全投喂饲料。

5、水质管理:检疫期间需要增氧和机械过滤,每天必须更换1-3次经过紫外杀菌处理的新水,根据投喂量和鱼密度,每次更换30-100%自来水。另外,检测水质各项主要指标,如水温18-25℃,溶解氧≥7mg/l,ph值7.5-8.5,总氨氮≤0.2mg/l,亚硝酸氮≤0.01mg/l。

6、日常管理:检疫期间每天观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1-2次,观察鱼体体表伤口恢复程度、体表是否有白点和霉菌感染、呼吸频率以及是否有离群独游现象。

7、疾病防治:①体表伤口:处理期2周,主要采用抗生素之类的刺激性较小的药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加亚甲基蓝处理;②细菌性疾病:视鱼的状况,使用上述双抗加亚甲基蓝处理1周左右,或采用下列合剂处理1-2d:氯化钠30-100ppm、强氯精0.2-0.3ppm、恩诺沙星2-3ppm、聚维酮碘1-5ppm。上述药品按顺序分别溶解,待前一种药品泼洒至水体混合均匀后,再泼洒下一种,浸泡22-26h后,彻底换水;③水霉病:2-3ppm亚甲基蓝加双抗处理2周左右,同时提高水温2-3℃,保证每天换水换药;④小瓜虫病:检疫前期采用亚甲基蓝抑制,后期采用青蒿素和磷酸萘酚喹合剂;⑤绦虫病:口腔注入溶于生理盐水中的阿苯达唑,剂量为3-20mg/kg体重,每天1次,灌服3-5次。

通过上述方法,运输前和正式驯养前均进行检疫,改善了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鱼体体质,并在驯养检疫期,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检疫和疾病防治,减少了鱼体应激性,维持鱼体免疫力,提高了驯养成活率(高达90%以上),而没有经过检疫的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体质弱,易感染病菌,成活率为75%左右,甚至60%以下。因此,该方法为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在收集到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后,由于目的鱼应激性强,在捕捞收集的过程中体质下降,极易感染疾病。运输至驯养地前,采用2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或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鱼体2-5d。经过短期的检疫,鱼体体表伤口以及体力得以恢复,提高运输成活率。

2、本发明对运输至驯养地的目的鱼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检疫,前期用2-3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鱼体,对体表消毒杀菌,预防细菌性疾病、水霉病等的发生;后期在每公斤面团料中均匀混合1-2g青蒿素和20-40mg磷酸萘酚喹合剂,主要预防小瓜虫病的爆发,与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相比,青蒿素和磷酸萘酚喹低毒、低残留,对鱼体伤害小,又能达到杀灭小瓜虫虫体的目的。

基于上述优点,本发明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鱼体体质、减少应激反应、维持鱼体免疫力,提高了运输和驯养成活率高达90%以上,为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其步骤如下:

1、出产地检疫: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应激性强烈,捕获后鱼体体质下降,极易感染疾病,因此,运输至驯养地之前要进行检疫。采用2或3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或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刚捕获的鱼体2或3或4或5d,每天换水换药1或2或3次,确保水质清新。

2、长途运输:待检疫,鱼体稳定后,运输至驯养地。运输水体中按上述浓度溶解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另外,稀释添加20或30ppmms-222。

3、驯养检疫: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运输至驯养地后,要进行4周的检疫。前半阶段继续按出产地的检疫方案实施,采用2或3ppm亚甲基蓝、青霉素和链霉素原粉各1000或2000万单位/m3水体浸泡鱼体2或3或4或5d,每天换水换药;后半阶段,在每公斤面团料中均匀混合1或2g青蒿素和20或30或40mg磷酸萘酚喹合剂。

4、饵料投喂:从检疫期间的第3d起,投喂经紫外线消毒的冰冻血虫或经漂洗消毒(臭氧水或1‰双氧水消毒1或2或3min)的水蚯蚓或面包虫等生物饵料。开始摄食后,在面团饲料(蛋白质含量40%-45%)中按2或3倍正常用量补充鱼用多维;同时在面团饲料中按4:3混合生物饵料,并逐渐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2周内完全投喂饲料。

5、水质管理:检疫期间需要增氧和机械过滤,每天更换1或2或3次经过紫外杀菌处理的新水,根据投喂量和鱼密度,每次更换30或50或80或100%自来水。水质各项主要检测指标如下:水温18或20或23或25℃,溶解氧≥7mg/l,ph值7.5或7.8或8或8.3或8.5,总氨氮≤0.2mg/l,亚硝酸氮≤0.01mg/l。

6、日常管理:检疫期间每天观察鱼体1或2次,主要注意观察鱼体体表伤口恢复程度、体表是否有白点和水霉、呼吸频率以及是否有离群独游现象。

7、疾病防治:①体表伤口:处理期为2周,主要采用抗生素之类的刺激性较小的药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加亚甲基蓝处理;②细菌性疾病:视鱼的状况,使用抗生素加亚甲基蓝处理1周左右,或采用下列合剂处理1或2d:氯化钠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ppm、强氯精0.2或0.3ppm、恩诺沙星2或3ppm、聚维酮碘1或3或5ppm。上述药品按顺序分别溶解,待前一种药品充分稀释后泼洒至水体,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下一种药品,浸泡22或24或26h后,彻底更换新水;③水霉病:用2或3ppm的亚甲基蓝加双抗处理2周左右,同时提高水温2或3℃,每天彻底换等温水(90%以上)换药;④小瓜虫病:以预防为主,检疫前期采用亚甲基蓝抑制,后期采用青蒿素和磷酸萘酚喹合剂,隔1或2d处理1次,共处理3或4或5次;⑤绦虫病:口腔注入溶于生理盐水中的阿苯达唑,剂量为3或5或8或11或14或17或20mg/kg体重,每天1次,灌服3或4或5次。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改善了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的鱼体体质,提高了其运输成活率(95%以上);驯养检疫期,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检疫和疾病防治,减少了鱼体应激性,维持鱼体免疫力,提高了驯养成活率(90%以上)。为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