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鱼的山泉流水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873阅读:2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鱼的山泉流水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鱼领域,具体涉及山泉流水养鱼。



背景技术:

泉水养鱼,因为溶氧量高水质好,而且没有污染,所以养出来的鱼肉质紧实,口感也特别鲜美。黄山市休宁县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休宁通过对山泉流水养鱼进行保护和传承,推动了当地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让古老、鲜活的传统农业系统焕发出新的生机,泉水鱼正在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让山泉水养鱼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体现了文化价值。

但是这项古老的技艺也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养殖品质和效率,降低养殖病害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原生态环境下能提高养殖效率的山泉流水生态养鱼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泉流水生态养殖鱼池,所述鱼池设置在山区,周侧用砖或石砌成,底部铺5~8cm厚清水沙;鱼池口面由石板或水泥板遮盖,使得鱼池具有崖部,该崖部的面积为整个鱼池面积的1/5~2/5,或在鱼池上方搭架种植藤本植物,藤本植物覆盖鱼池面积的2/5~1/2;鱼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水源引流山泉流水,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鱼池的相对侧面,进水口和出水口处都设置有拦网。

优选的:所述的鱼池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所述崖部沿着一侧边设置,所述进水口位于具有崖部的鱼池一角,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对角。利于鱼池整体水的流动和更新。

优选的:所述的鱼池内固定一个立式的竹排,竹排位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连线上并横在水流通道上,竹排的面积为所在鱼池截面的1/4~1/3。竹排相当于横在鱼池中间,将进水口方向的水流向两侧分水,促进进水在整个鱼池内流动。

优选的:所述的构成崖部的石板或水泥板及上方覆土总厚度不小于50cm。这样充分冬季保暖、夏季阴凉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崖部侧边设置可拆卸的透水挡板。这样在冬季的时候让鱼和崖部的水相互隔离,既利用崖部水温提高池内整体的水温,同时鱼也更多接收日照,利于生长。

相应的,利用所述鱼池的草鱼山泉流水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前对鱼池进行消毒;

以每立方米15~20尾的密度投放鱼苗,进水量控制以24小时进水量为鱼池容积的1~2倍为宜,并保证水质洁净;

纯天然草料喂养,每天打捞剩余饲料和杂质;

定期通过加大进水流量同时用喷水管冲射的方式清理底部残渣,使之由出水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投喂的纯天然草料是皇竹草、山芋藤、莴笋叶为主饲料,冬季辅以黑麦草和田间嫩野草。都是草鱼喜食草类,没有特殊要求。

优选的:所述的喂养过程中投喂天然中药预防疾病,所述的天然中药粉的制作方法为:将大黄、黄柏、黄芩、甘草藿香按重量比5:3:2:1:1的比例备料,然后薄膜袋密封后在冰点以下冷藏24h以上,取出蒸5~7min,阴干后粉碎成粉,以6倍量高筋面粉加水熟化制成糊,面粉糊冷却到60℃以下后加入药粉混匀,冷却,再制成粒径3~5mm的颗粒。天然中药全部取自中草药原料,无公害,利用三黄粉配方增加甘草(调和药性,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和藿香(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后鱼的免疫力显著提高,发病率降低,具有意想不到的优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崖部避免太阳照射或霜雪冷冻。构成鱼池空间、水温的缓冲区域。这样避免夏季过热、冬季过冷。提高了鱼池的适应范围,水温更加稳定也有利于鱼的生长,可以提高养殖密度和效率。结合特定的养殖步骤和天然中草药可以显著避免鱼的病害。综合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保持山泉流水、天然草料养殖的纯天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鱼池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的鱼池,所述鱼池设置在山区,周侧用砖或石砌成,底部铺5~8cm厚清水沙4,避免起泥和浑水。鱼池口面由石板或水泥板5遮盖,使得鱼池具有崖部,该崖部的面积为整个鱼池面积的1/5~2/5,或在鱼池上方搭架种植藤本植物,藤本植物覆盖鱼池面积的2/5~1/2。鱼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水源引流山泉流水,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鱼池的相对侧面,进水口设置有遮挡杂质进入的进水拦网3,出水口设置防止鱼流失的出水拦网6。

所述的鱼池呈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腰形,以长方形为佳,此时所述崖部沿着一侧边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口位于具有崖部的鱼池右上角,出水口位于鱼池左下角。这样利于鱼池整体水的流动和更新。所述的鱼池内固定一个立式的竹排1,竹排1是竹竿并排制成,竹排1位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连线上并与崖部所在侧边大致垂直,竹排1的面积为所在鱼池截面的1/4~1/3。竹排1相当于横在鱼池长度方向的中间,竹排1可以将进水口方向的水流向两侧分水,促进进水在整个鱼池内流动和更新。在跨度超过5米的鱼池,崖部靠着较短的侧边设置,降低石板或水泥板5悬空长度。

所述的构成崖部的石板或水泥板5及上方覆土总厚度不小于50cm。这样充分冬季保暖、夏季阴凉的作用。所述崖部侧边设置可拆卸的透水挡板2。这样在冬季的时候让鱼和崖部的水相互隔离,既利用崖部水温提高池内整体的水温,同时鱼也更多接收日照,利于生长。利用崖部避免太阳照射或霜雪冷冻。构成鱼池空间、水温的缓冲区域。这样避免夏季过热、冬季过冷。提高了鱼池的适应范围,水温更加稳定也有利于鱼的生长,可以提高养殖密度和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草鱼养殖的天然中草药,所述的天然中药粉的制作方法为:将大黄、黄柏、黄芩、甘草藿香按重量比5:3:2:1:1的比例备料,然后薄膜袋密封后在冰点以下冷藏24h以上,取出蒸5~7min,阴干后粉碎成粉,以6倍量高筋面粉加水熟化制成糊,面粉糊冷却到60℃以下后加入药粉混匀,冷却,再制成粒径3~5mm的干燥颗粒。

冷冻和加热蒸都有杀菌功效,冷冻还破坏草药植物细胞结构,缩短蒸的时间,促进药物熟化和后期吸收。五中中草药都含有一定挥发份,所以缩短加热时间尤为重要。制成的颗粒与颗粒状鱼饲料相当,方便鱼类采食。利用三黄粉配方增加甘草和藿香进行投喂,使得鱼的免疫力显著提高,发病率降低。

相同周龄重量的育苗5000尾,随机均分为5组在同一鱼池网箱分隔喂养,保证相同水质和青草饲料。药物有效使用量相同。

两个实施例组用本发明的天然中草药;

对照组一用本发明同样的草药配方,制备方法是直接将干燥的中药粉碎然后与6倍量面粉一起加水加热糊化、再冷却干燥制粒;

对照组二用大黄、黄柏、黄芩按重量比5:3:2,以本发明相同方法制备成干燥颗粒;

对照组三用大黄、黄柏、黄芩按重量比5:3:2,制备方法是直接将干燥的中药粉碎然后与6倍量面粉一起加水加热糊化、再冷却干燥制粒。

投喂3个月观察草鱼的生长和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实验对比可见,本发明两个实施例和使用同样配方的对照组一,明显减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重效果明显;显著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天然中草药配方效果显著,明显超出传统三黄粉。由实施例和对照组一的对比可见,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也有利于药物效果的提升。

下面提供具体养殖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新池使用前,每平方米撒石灰0.25kg消毒,3天后冲洗石灰,暴晒10天,浸泡25天,换水;

以每立方米20尾的密度投放鱼苗,进水量控制以24小时进水量为鱼池容积的1倍,并保证水质洁净;

纯天然草料喂养,饲料以皇竹草、山芋藤为主饲料,冬季辅以黑麦草和草鱼喜食的田间嫩野草,每天办傍晚打捞剩余饲料和杂质;并控制青草料投料量为鱼正好吃完为佳;

同时每天按鱼重量1千克使用0.5克有效药物的比例使用本发明的天然中药;除了特殊天气、疫情或其它已发病症需针对性治疗和投药,无需其它预防性药物;

定期通过加大进水流量同时用喷水管冲射的方式清理底部残渣,使得中药、饲料等残渣浮游经由出水口排出。

实施例二

捕捞后放干池子,每平方米撒石灰0.05kg消毒,3天后冲洗石灰,暴晒10天,浸泡5天,换水;

以每立方米18尾的密度投放鱼苗,进水量控制以24小时进水量为鱼池容积的1.5倍,并保证水质洁净;

纯天然草料喂养,饲料以皇竹草、莴笋叶为主饲料,冬季辅以黑麦草和草鱼喜食的田间嫩野草,每天办傍晚打捞剩余饲料和杂质;并控制青草料投料量为鱼正好吃完为佳;

同时每天按鱼重量1千克使用0.5克有效药物的比例使用本发明的天然中药;除了特殊天气、疫情或其它已发病症需针对性治疗和投药,无需其它预防性药物;

定期通过加大进水流量同时用喷水管冲射的方式清理底部残渣,使得中药、饲料等残渣浮游经由出水口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