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200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谷物发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发芽是指谷物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吸胀、萌发和出苗3个阶段。谷物受潮吸水后,各种酶开始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急剧增强;胚开始生长,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分解消耗;经过一定时期,种胚突破种皮,露出胚根,长出胚芽,这一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萌发是生命发展的最初阶段,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有活力的阶段。谷物吸水萌发后发生了许多生理代谢变化,主要表现在酶的活化、生成,细胞生理活性的恢复,同时伴随着复杂的生化代谢,使谷物的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谷物萌发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谷物的营养价值,促进功能成分富集,降低或消除有害物质或抗营养物质,改善谷物产品风味及感官品质。并且开发萌发谷物食品对于增进饮食健康,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的谷物萌发装置多为固定的箱罐式结构,待萌发的谷物在发芽时需要经过长时间浸泡和人工翻动,因而传统设备在原料浸泡时需要人工操作才能进行翻动和加水等操作程序,但由于现有箱罐式结构的局限性,使得发芽过程中的各种能源消耗都较大,如电能和水资源损耗等,势必造成运行成本的增加。如何以机器代人、减少人工并且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成为谷物发芽控制系统研究的热点。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使其实现既能节能降耗,同时又减少人工,保证了发芽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所述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可用于培育谷物发芽,

本发明谷物发芽控制系统可用于培育谷物发芽,并包括一温度控制装置、一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一监测装置、一培育装置及干燥装置,其相互关系为:谷物容置于培育装置中,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培育装置、干燥装置连接,培育装置、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监测装置、培育装置顺次连接,并且培育装置与干燥装置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例中,谷物可以糙米来实施,但并未以此为限,也可为胚芽米来实施。

控制系统采用功能模块设计思想,主要由监测对象、现场信号测量部分、plc及控制对象、上位机监测通信四个系统功能模块构成,采用“ipc工控机+工业以太网+模块化plc”的整体架构形式,以ipc工控机作为上位机,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的(cpu315-2dp)模块化plc18作为下位机,以电控柜作为信号采集和控制输出装置;在现场控制层,培育、干燥现场的温度、压力、水位等测量信号通过各个传感器采集后进入模块化plc;中间控制层由模块化plc完成基本的逻辑控制功能和模拟量采集处理;管理监控层由ipc工控机通过工业以太网络与模块化plc通讯来获取培育、干燥过程的数据,显示实时数据、历史曲线等,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生成各种报表,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

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一热泵机组、一空调模组、一散热模组、一管路模组、一应急装置、一模块化plc,且管路模组连接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可由蒸发器、热泵、冷凝器、及膨胀阀所组成,使其可产生热交换的方式不断完成蒸发、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其中,热能的移动可由压缩机的循环热交换原理来产生移动热能的作用,使其一端排放热能,另一端吸收热能。其中,热泵机组更具有第一液体输出端、一第一液体输入端、一第二液体输出端及一第二液体输入端。

热泵机组所吸收的热能则产生热传递,而且可由第一液体输出端输出一高温热交换液体,其温度可为摄氏65°~70°,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依谷物发芽过程需求调整输出温度。第一液体输入端则用以回收使用后高温热交换液体,以便重新加热及循环使用。第二液体输出端可由热泵机组吸收热量而输出一低温热交换液体,其温度可为摄氏10°~15°,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液体输入端则用以回收使用后的低温热交换液体,以便重新冷却及循环使用。第二液体输出端及第二液体输入端分别具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使其用于分别检测流通于第二液体输出端及第二液体输入端中低温热交换液体的实时温度。

管路模组包括复数个管路单元及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用以开启或关闭复数个管路单元。管路单元中流通高温热交换液体或低温热交换液体,并连接热泵机组、培育装置、干燥装置、空调模组、应急装置,以将高温热交换液体或低温热交换液体传输至干燥装置、空调模组、培育装置,以便于调整干燥装置、空调模组、培育装置的温度。其中,高温热交换液体或低温热交换液体可为水或其它热交换液体。

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包括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其中,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可开启或关闭管路单元,以控制高温热交换液体或低温热交换液体流通于复数个管路单元的流动方向,以调整高温热交换液体或低温热交换液体流通于干燥装置,进而调整干燥装置的温度。

应急装置,用于热泵机组出现紧急情况时,当供热水箱的第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高温热水低于设定值0.2℃10分钟后,电动阀门自动打开、辅助热源自动启动加热,高温热水高于设定值后、电动阀门自动关闭、辅助热源自动停止加热,如果启动热泵机组进行水加热,供热水箱的高温热水低于设定值,4小时高温热水温度仍然低于设定值,电动阀门自动打开、辅助热源自动启动加热。

培育装置,用于容置谷物及一培养液,使其谷物容置于培育装置中发芽而成为一发芽米,培育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的管路模组连接而进行热交换,以调整培育装置的温度,以便调整谷物的培养液的温度、水位,即发芽用水的温度和水位。培育装置包括一电机驱动单元(图中未示)、一热交换管路单元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机驱动单元可驱动流通于热交换管路单元中进行热交换的谷物培养液的流动,使其与流经热交换管路单元中高温热交换液体进行热交换,以加热培育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培育装置及培养液温度,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培养液水位液面高度。

干燥装置可设置为一干燥箱,且干燥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的管路模组连接而进行热交换,并产生干燥气体对发芽后的谷物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成品发芽糙米。干燥装置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及一转换单元,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干燥装置高温热交换液体的实时温度,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干燥装置低温热交换液体的实时温度。转换单元用于将输入至干燥装置的高温热交换液体所储存的热能转换成干燥气体,如干燥热风。其中干燥热风的可由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使其干燥热风的温度控制在摄氏45°~50°,以此稳定干燥谷物。

散热模组则可用以调整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且散热模组还具有散热电机及风机。当培育装置及干燥装置达到一预设温度时,例如预设温度设定为摄氏42°~48°,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启动散热电机及风机,将热能迅速散逸传递至户外,以便冷却干燥装置。

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包括添加臭氧模组或紫外线杀菌模组,用于对培养液添加臭氧或进行紫外线杀菌方式,以其达到控制培养液水质的目的,其向培养液水中添加臭氧消毒的装置选用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且臭氧浓度可控制在0.3~0.35ppm;其向培养液水中进行紫外线杀菌的装置选用高效深紫外线杀菌装置,深紫外线光源为高纯度石英玻璃制低压水银紫外线放电管。

监测装置则用于监测培养液水质,是将一对距离固定的电极插入培养液中,先检测水的导电率,并记录交流电通过时阻抗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值,然后依据导电率及变化值推算出培养液水中的微生物生长信息,依据该生长信息就能推算出水质情况,并且配合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将培养液水质总生菌浓度控制在小于103cfu/ml以内。

热泵机组11由低温冷却水出水口第二液体输出端、通过低温冷却水供水管管路单元向空调模组、干燥装置提供温度低于15℃的低温热交换液体、用于空调模组、干燥装置的水冷装置使用,使用后的低温热交换液体低温冷却水、由空调模组、干燥装置低温冷却水出水口排出,经过第一循环水泵加压、由低温冷却水回水管管路单元排回热泵机组后循环使用。

热泵机组由高温热水出水口高温热交换液体、经过供热水箱向干燥装置、培育装置提供温度在60-70℃的循环热水、用于干燥装置、培育装置的水加热装置使用,使用后的高温热水高温热交换液体、由干燥装置、培育装置高温热水出水口排出,经过第二循环水泵加压后送到供热水箱,此时供热水箱内部的热水没有达到设定值要求,通过第三循环水泵加压后送回热泵机组冷凝加热后、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再送入到供热水箱,再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送到干燥装置、培育装置继续继续水加热使用,如达到设定值要求,再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送到干燥装置、培育装置继续水加热使用。

由于第一液体输出端所输出的高温热交换液体的温度可达摄氏65°~70°,当此高温热交换液体流经热交换管路单元内时,则可将热能传递至培育装置,使其培育装置的温度逐渐向上提升。

当培育装置的温度上升至一定程度,而使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超过一预设温度时,即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判断所测量的培育装置温度是否高于一预设温度?若所测量的培育装置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培育装置的电机驱动单元停止运转,使得热交换管路单元中高温热交换液体停止流动,使温度逐渐下降,由此降低培育装置的温度。

当培育装置的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而使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则第一温度传感器可控制培育装置的电机驱动单元运转,使得热交换管路单元中高温热交换液体继续流动而使温度逐渐上升,从而提升培育装置的温度。其中,培育装置预设温度可设置为摄氏34°~37°,借助于上述控制方式,可使培育装置控制于一恒定温度范围内,如摄氏34°~37°之间,以保持温度恒定。

其中,当仅需加热培育装置时,则关闭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上端a口、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上端a口,而使流动于管路模组的高温热交换液体形成小循环,而仅进出于培育装置的热交换管路单元。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高于摄氏37°时,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散热电机及风机启动,以便于将多余热能散逸至户外。

当仅需加热干燥装置时,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传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培育装置的电机驱动单元不需启动,而使培育装置不受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定为摄氏42°~48°时,则可控制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上端a口开启、下端b口关闭。当培育装置及干燥装置的温度均达到预设温度时,则启动散热电机及风机,以将多余热能散逸至户外。

空调模组可使低温热交换液体流通于其中,保证低温热交换液体温度的低温恒定,也可用于调整本发明厂房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其中,空调模组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一储冰冰桶,从而进一步降低厂房内的温度。

若谷物是使用糙米时,由于糙米的干燥模式十分独特,若长时间维持摄氏45°温风干燥时,无法使米粒内部水分充分干燥、其内部无法达到水平衡,且容易造成表面水分散失过快而造成胴裂现象加剧,从而造成糙米外观品质不良的现象。因此,干燥过程中可分别于一预设时段内中,改以冷风干燥。

在此改以冷风干燥实施例中,预设时段可设定至第6、第10、或第16小时,冷风温度可设定至13°~17°,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依特定需求而对应设置至另一特定温度。由此,当于上述预设时段时,第五温度传感器可传送控制信号用以控制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的下端b口开启、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上端a口关闭,使得低温热交换液体可循环流动于干燥装置,以便于降低干燥装置的温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发芽谷物培养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装置、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监测装置、培育装置及干燥装置,其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泵机组、管路模组,热泵机组可输出高、低温热交换液体,培育装置容置谷物及培养液,调整其温度,干燥装置产生干燥气体对发芽后谷物进行干燥,管路模组连接热泵机组,并流通于高、低温热交换液体,其中,高温热交换液体用于加热培育装置及干燥装置,低温热交换液体用于冷却干燥装置及提供厂房内空调使用。本发明不但可使发芽过程由手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操作,并可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本发明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及监测装置可实现对培养液水质的监测及控制,确保了谷物发芽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谷物发芽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控制原理结构及功能框图;

图3是本发明热泵循环水管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热风干燥时冷却水循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干燥冷风与空调控制冷却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100-谷物发芽控制系统、10-谷物、1-温度控制装置、11-热泵机组、111-第一液体输出端、111a-高温热交换液体、112-第一液体输入端、113-第二液体输出端、113a-低温热交换液体、114-第二液体输入端、12-培育装置、121-热交换管路单元、122-第一温度传感器、123-水位传感器、13-干燥装置、133-转换单元、14-空调模组、15-散热模组、16-管路模组、161-管路单元、162a-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b-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3a-第一循环水泵、163b-第二循环水泵、163c-第三循环水泵、17-应急装置、171-供热水箱、172-辅助热源、173-电动阀门、2-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1-添加臭氧模组或紫外线杀菌模组、3-监测装置、31-电极、113b-第二温度传感器、114b-第三温度传感器、131-第四温度传感器、132-第五温度传感器、151-散热电机及风机、174-压力传感器、175-第六温度传感器、18-模块化plc、181-do模块、182-ao模块、183-di模块、184-ai模块、185-操作台、186-触摸式显示屏、187-ipc工控机、188-变频器、189-继电器、190-比例放大器、191-开关量检测、192-模拟量检测、193-控制电机、194-限位开关、195-软启动器、196-辅助开关、197-电量变送器、198-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管路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电动三通阀门术语“a口”、“b口”、“c口”仅用于分别描述电动三通阀门的上端接口、下端接口、及中间左侧接口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谷物发芽控制系统100可用于培育谷物10发芽,并包括一温度控制装置1、一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一监测装置3、一培育装置12及干燥装置13,其相互关系为:谷物10容置于培育装置12中,温度控制装置1分别与培育装置12、干燥装置13连接,培育装置12、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监测装置3、培育装置12顺次连接,并且培育装置12与干燥装置13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例中,谷物可以糙米来实施,但并未以此为限,也可为胚芽米来实施。

如图2、图3所示,控制系统100采用功能模块设计思想,主要由监测对象、现场信号测量部分、plc及控制对象、上位机监测通信四个系统功能模块构成,采用“ipc工控机+工业以太网+模块化plc”的整体架构形式,以ipc工控机187作为上位机,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的(cpu315-2dp)模块化plc18作为下位机,以电控柜198作为信号采集和控制输出装置;在现场控制层,培育、干燥现场的温度、压力、水位等测量信号通过各个传感器采集后进入模块化plc18;中间控制层由模块化plc18完成基本的逻辑控制功能和模拟量采集处理;管理监控层由ipc工控机187通过工业以太网络与模块化plc18通讯来获取培育、干燥过程的数据,显示实时数据、历史曲线等,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生成各种报表,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

温度控制装置1包括一热泵机组11、一空调模组14、一散热模组15、一管路模组16、一应急装置17、一模块化plc18,且管路模组16连接热泵机组11。热泵机组11可由蒸发器、热泵、冷凝器、及膨胀阀所组成,使其可产生热交换的方式不断完成蒸发、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其中,热能的移动可由压缩机的循环热交换原理来产生移动热能的作用,使其一端排放热能,另一端吸收热能。其中,热泵机组11更具有第一液体输出端111、一第一液体输入端112、一第二液体输出端113及一第二液体输入端114。

热泵机组11所吸收的热能则产生热传递,而且可由第一液体输出端111输出一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其温度可为摄氏65°~70°,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依谷物发芽过程需求调整输出温度。第一液体输入端112则用以回收使用后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以便重新加热及循环使用。第二液体输出端113可由热泵机组11吸收热量而输出一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其温度可为摄氏10°~15°,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液体输入端114则用以回收使用后的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以便重新冷却及循环使用。第二液体输出端113及第二液体输入端114分别具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113b、第三温度传感器114b,使其用于分别检测流通于第二液体输出端113及第二液体输入端114中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的实时温度。

管路模组16包括复数个管路单元161及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用以开启或关闭复数个管路单元161。管路单元161中流通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或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并连接热泵机组11、培育装置12、干燥装置13、空调模组14、应急装置17,以将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或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传输至干燥装置13、空调模组14、培育装置12,以便于调整干燥装置13、空调模组14、培育装置12的温度。其中,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或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可为水或其它热交换液体。

复数个电动三通阀门单元包括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a、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b、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其中,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a、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b、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可开启或关闭管路单元161,以控制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或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流通于复数个管路单元161的流动方向,以调整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或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流通于干燥装置13,进而调整干燥装置13的温度。

应急装置17,用于热泵机组11出现紧急情况时,当供热水箱171的第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高温热水低于设定值0.2℃10分钟后,电动阀门173自动打开、辅助热源172自动启动加热,高温热水高于设定值后、电动阀门173自动关闭、辅助热源172自动停止加热,如果启动热泵机组11进行水加热,供热水箱171的高温热水低于设定值,4小时高温热水温度仍然低于设定值,电动阀门173自动打开、辅助热源172自动启动加热。

培育装置12,用于容置谷物10及一培养液,使其谷物10容置于培育装置12中发芽而成为一发芽米,培育装置12与温度控制装置1的管路模组16连接而进行热交换,以调整培育装置12的温度,以便调整谷物10的培养液的温度、水位,即发芽用水的温度和水位。培育装置12包括一电机驱动单元(图中未示)、一热交换管路单元121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水位传感器123,电机驱动单元可驱动流通于热交换管路单元121中进行热交换的谷物10培养液的流动,使其与流经热交换管路单元121中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进行热交换,以加热培育装置12。第一温度传感器122用于检测培育装置12及培养液温度,水位传感器123用于检测培养液水位液面高度。

干燥装置13可设置为一干燥箱,且干燥装置13与温度控制装置1的管路模组16连接而进行热交换,并产生干燥气体对发芽后的谷物10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成品发芽糙米。干燥装置13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131、第五温度传感器132及一转换单元133,第四温度传感器131用于检测流经干燥装置13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的实时温度,第五温度传感器132用于检测流经干燥装置13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的实时温度。转换单元133用于将输入至干燥装置13的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所储存的热能转换成干燥气体,如干燥热风。其中干燥热风的可由第四温度传感器131检测,使其干燥热风的温度控制在摄氏45°~50°,以此稳定干燥谷物10。

散热模组15则可用以调整温度控制装置1的温度,且散热模组15还具有散热电机及风机151。当培育装置12及干燥装置13达到一预设温度时,例如预设温度设定为摄氏42°~48°,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启动散热电机及风机151,将热能迅速散逸传递至户外,以便冷却干燥装置13。

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包括添加臭氧模组或紫外线杀菌模组21,用于对培养液添加臭氧或进行紫外线杀菌方式,以其达到控制培养液水质的目的,其向培养液水中添加臭氧消毒的装置选用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且臭氧浓度可控制在0.3~0.35ppm;其向培养液水中进行紫外线杀菌的装置选用高效深紫外线杀菌装置,深紫外线光源为高纯度石英玻璃制低压水银紫外线放电管。

监测装置3则用于监测培养液水质,是将一对距离固定的电极31插入培养液中,先检测水的导电率,并记录交流电通过时阻抗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值,然后依据导电率及变化值推算出培养液水中的微生物生长信息,依据该生长信息就能推算出水质情况,并且配合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将培养液水质总生菌浓度控制在小于103cfu/ml以内。

如图4、图5所示,热泵机组11由低温冷却水出水口第二液体输出端113、通过低温冷却水供水管管路单元161向空调模组14、干燥装置13提供温度低于15℃的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用于空调模组14、干燥装置13的水冷装置使用,使用后的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低温冷却水、由空调模组14、干燥装置13低温冷却水出水口排出,经过第一循环水泵163a加压、由低温冷却水回水管管路单元161排回热泵机组11后循环使用。

热泵机组11由高温热水出水口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经过供热水箱171向干燥装置13、培育装置12提供温度在60-70℃的循环热水、用于干燥装置13、培育装置12的水加热装置使用,使用后的高温热水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由干燥装置13、培育装置12高温热水出水口排出,经过第二循环水泵162b加压后送到供热水箱171,此时供热水箱171内部的热水没有达到设定值要求,通过第三循环水泵162c加压后送回热泵机组11冷凝加热后、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161再送入到供热水箱171,再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161送到干燥装置13、培育装置12继续继续水加热使用,如达到设定值要求,再由高温热水供水管管路单元161送到干燥装置13、培育装置12继续水加热使用。

由于第一液体输出端111所输出的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的温度可达摄氏65°~70°,当此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流经热交换管路单元121内时,则可将热能传递至培育装置12,使其培育装置12的温度逐渐向上提升。

当培育装置12的温度上升至一定程度,而使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所测量的温度超过一预设温度时,即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判断所测量的培育装置12温度是否高于一预设温度?若所测量的培育装置12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控制培育装置12的电机驱动单元停止运转,使得热交换管路单元121中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停止流动,使温度逐渐下降,由此降低培育装置12的温度。

当培育装置12的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而使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所测量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则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可控制培育装置12的电机驱动单元运转,使得热交换管路单元121中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继续流动而使温度逐渐上升,从而提升培育装置12的温度。其中,培育装置12预设温度可设置为摄氏34°~37°,借助于上述控制方式,可使培育装置12控制于一恒定温度范围内,如摄氏34°~37°之间,以保持温度恒定。

其中,当仅需加热培育装置12时,则关闭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上端a口、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上端a口,而使流动于管路模组16的高温热交换液体111a形成小循环,而仅进出于培育装置12的热交换管路单元121。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所测量的温度高于摄氏37°时,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122控制散热电机及风机151启动,以便于将多余热能散逸至户外。

当仅需加热干燥装置13时,则由第一温度传感器122可传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培育装置12的电机驱动单元不需启动,而使培育装置12不受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2设定为摄氏42°~48°时,则可控制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上端a口开启、下端b口关闭。当培育装置12及干燥装置13的温度均达到预设温度时,则启动散热电机及风机151,以将多余热能散逸至户外。

空调模组14可使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流通于其中,保证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温度的低温恒定,也可用于调整本发明厂房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其中,空调模组14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一储冰冰桶,从而进一步降低厂房内的温度。

若谷物10是使用糙米时,由于糙米的干燥模式十分独特,若长时间维持摄氏45°温风干燥时,无法使米粒内部水分充分干燥、其内部无法达到水平衡,且容易造成表面水分散失过快而造成胴裂现象加剧,从而造成糙米外观品质不良的现象。因此,干燥过程中可分别于一预设时段内中,改以冷风干燥。

在此改以冷风干燥实施例中,预设时段可设定至第6、第10、或第16小时,冷风温度可设定至13°~17°,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依特定需求而对应设置至另一特定温度。由此,当于上述预设时段时,第五温度传感器132可传送控制信号用以控制第一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a、第二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b的下端b口开启、第三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c、第四电动三通阀门单元162d上端a口关闭,使得低温热交换液体113a可循环流动于干燥装置13,以便于降低干燥装置13的温度。

进一步,本发明谷物发芽控制系统,可根据热泵的工作特性,以加温培育糙米、热烘保存发芽米、冷却干燥发芽米及冷却厂房,并由管路模组将高、低温热交换液体循环重新使用,不但可使发芽过程由手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操作,并可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及监测装置实现对培养液水质的监测及控制,确保了谷物发芽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的干燥装置13的转换单元133转换干燥热风、培养液水质控制装置2中添加臭氧模组或紫外线杀菌模组21、及监测装置3均是现有成熟技术,在此未做详细介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