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元胡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5759阅读:17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元胡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现有技术中,元胡的种植技术欠缺,生长较慢,生长周期短,产量低,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元胡高效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灌水、排水良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以近中性--微酸性为宜;

(2)种植元胡选定田块后,首先要精耕细作,三耕三耙,把表土整理成又松又细的壤土;

(3)播种:

a、播种时间:高产播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最佳播种期为10月20-30日;播种到出苗历时120天以上可获高产;

b、选种:选择中等大小种块均匀,扁圆形,色黄无伤痕,无虫口的当年新生子元胡做种;

c、种子消毒:种子要用402消毒剂5毫升或5‰高锰酸钾,加水适量进行种子消毒,可浸泡种子40公斤,浸泡时间20分钟,捞起晾干后栽种;或采用多菌灵兑水喷雾,自然晾干后栽种;

d、播种方法:采取深沟高畦种植法,先在整好的地块拉绳做厢,厢宽1.1-1.3米为宜,沟深20厘米以上;种植规格5行×8厘米,每亩种植5.8—6万穴,亩用种量在65-75公斤左右;后期灌水不上畦面;后期排水方便;

e、种肥:开沟播种后,沟施颗粒有机肥160公斤/亩;

f、盖土:播种后保持合理的盖土深度,以6—7厘米为宜。

g、病害防治:元胡主要防治霜霉病。

防治方法:①做好轮作倒茬;②元胡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③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透风、透光条件;④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⑤加强田间管理,春季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减轻湿害;⑥药剂防治,苗齐后(2月中旬),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克/亩)+海藻有机肥(30克/亩)兑水喷雾,间隔7-10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克/亩)+5%氨基寡糖素(60毫升/亩)兑水1000倍喷雾,再间隔7-10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克/亩)+磷酸二氢钾(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所述步骤(3)的播种前要求在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天利有机肥300公斤的基础上,表施底肥(深度不超过10厘米)硫酸钾1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60-70公斤;施肥方法上,底肥、种肥、追肥按比例分次施用,氮肥的60%做底肥,30%做种肥,10%做追肥;施肥时特别要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种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元胡高效种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进行种植元胡,使元胡的生长快、出苗早、整齐,出苗到收获期延长7-10天,生长期延长,提高元胡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元胡根系较浅,集中分布在表土层5-20cm内,要求表土层土壤质地疏松,以利于根系和块茎的生长。块茎一般具有1—2个芽,多者3—4个,少者1个。地温18—21℃为萌芽最适温度。

元胡生长较快,生长周期较短,从播种至收获仅210天左右,高产播种到出苗前地下茎生长阶段至少需要100—120天。其后为块茎形成期。因而施足底肥,抓紧追肥,在生长期保证水、肥的充分供应,对于增产起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元胡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活习性,元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归为三句话:即“三喜”(喜阳光、喜温暖、喜湿润),“三怕”(怕积水、怕干旱、怕连作),五不种:①粘性大的黄泥土,碱性土不能种,②低洼漫水田不种③重茬田不种④没有灌溉和排水条件的田不宜种⑤种茎未消毒不种。

(一)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灌水、排水良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以近中性--微酸性为宜。粘质土、过砂地、低洼易进水地、贫瘠地、易受禽、畜、兽、残害地,四周有秧母田易积水地均不宜种植。

(二)整地

种植元胡选定田块后,首先要精耕细作,三耕三耙,把表土整理成又松又细的壤土。元胡根浅喜肥,生长季节短,施足底肥是关键,播种前一般要求在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天利有机肥300公斤的基础上,表施底肥(深度不超过10厘米)硫酸钾1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60-70公斤。施肥方法上,底肥、种肥、追肥按比例分次施用,氮肥的60%做底肥,30%做种肥,10%做追肥。施肥时特别要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种茎。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高产播期在秋分至寒露之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最佳播种期为10月20-30日。播种到出苗历时120天以上可获高产。

2、选种:选择中等大小种块均匀,扁圆形,色黄无伤痕,无虫口的当年新生子元胡做种。

3、种子消毒:种子要用402消毒剂1支(5毫升)或5‰高锰酸钾,加水适量进行种子消毒,可浸泡种子40公斤,浸泡时间20分钟,捞起晾干后栽种。或采用多菌灵兑水喷雾,自然晾干后栽种。

4、播种方法:采取深沟高畦种植法,先在整好的地块拉绳做厢(畦),厢宽1.1-1.3米为宜,沟深20厘米以上。种植规格5行×8厘米,每亩种植5.8—6万穴,亩用种量在65-75公斤左右。后期灌水不上畦面;后期排水方便。

5、种肥:开沟播种后,沟施颗粒有机肥160公斤/亩。

6、盖土:播种后保持合理的盖土深度,以6—7厘米为宜。

(四)田间管理

1、除草

元胡根系分布浅,地下块茎沿表土生长,一般不宜中耕除草,可在播种后30—45天内选用草甘膦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出苗前用敌草快化学除草。元胡出苗后,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只能采用人工拔除杂草。

2、追肥

元胡施肥上,施足底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增施磷肥。

底肥:在下种前施入栽培元胡的表土层中。

腊肥:11月底至12月初,结合冬灌,每亩表施三元复合肥(硝态氮)10公斤,用齿深5厘米左右的浅齿耙耙翻施入。可起到腊施春用的效果。

苗肥:2月上、中旬(苗齐后),苗高1寸以上时,每亩施尿素4-5公斤,最高不超过7.5公斤。以根外追肥为主。

3、排水灌水

冬灌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春灌。3—4月份,是地下块茎迅速膨大的时期,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在干旱季节或雨水偏少时,要及时灌水,灌水宜在傍晚地表温度下降后进行。灌水时,水不能没过畦面,灌水时间不宜过长。大雨过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五)病害防治

元胡常见病害为:霜霉病、菌核病、锈病。

1、霜霉病:属鞭毛菌亚门的一种真菌,是元胡一大毁灭性病害,药农称之为“火烧瘟”。

在3月初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褐色病斑,在潮湿情况下,叶背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做好轮作倒茬;②元胡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③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透风、透光条件;④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⑤加强田间管理,春季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减轻湿害;⑥药剂防治,苗齐后(2月中旬),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克/亩)+海藻有机肥(30克/亩)兑水喷雾,间隔7-10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克/亩)+5%氨基寡糖素(60毫升/亩)兑水1000倍喷雾,再间隔7-10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克/亩)+磷酸二氢钾(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通过该技术防效达到90%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40%左右,有效的控制了因病害浸染导致的早衰现象发生,一般延长元胡大田生长期10天左右,增产在15%以上。

2、菌核病:真菌中一种子囊菌引起的病害。3月初开始发病,4月发病最为严重。首先危害近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叶片被害后,初期呈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及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丝,植株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做好轮作倒茬;②发现病株,及时铲除病土,清除菌核和菌丝,病区用生石灰消毒,以控制蔓延;③防控霜霉病的药剂可同时兼防菌核病。或在发病初期,用生石灰和草木灰按1:3的比例混合后撒施。出苗后,用80%代森锰锌喷雾防治。

3、锈病:真菌中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在春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土壤潮湿时发生。主要危害元胡的茎、叶。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病斑,叶背病斑上生有黄色凸起的胶粘状物(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夏孢子堆),进行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防控霜霉病的药剂可同时兼防绣病。或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