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3127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北方地区水资源尤为短缺,用水需求大大超过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其中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一半还多,因农业生产中灌水定额大、水分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地基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冬小麦,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属于需水较多的作物,目前的平作种植方式一次灌水一般需要75-90mm,全生育期北方区一般年份需要灌水3-4次。为节约灌溉用水、增加作物产量,可在冬小麦收前的行间套种春播花生,传统的大垄宽幅麦套花生种植模式为冬小麦播种时预留宽幅花生套种行,在第二年5月下旬进行花生的套种,可采用露地套种的模式,也可采用覆膜套种的模式,覆膜套种可在花生季发挥增温保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节水和增产,但小麦生长季仍存在土壤水分的大量无效蒸发和浪费损失,造成水分利用效率低,节水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该方法在播种冬小麦的同时对花生套种垄起垄、覆膜,发挥对垄沟内小麦生长“覆膜保墒、垄面集雨”的一膜两用功用,再结合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充分保障小麦生长季水分需求的前提下,极大降低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构建节水型种植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是在播种冬小麦时,同时起花生套种垄,在垄中心铺设滴灌带、覆膜,在垄沟内播种冬小麦带,然后于第二年春天在垄上套种花生的套种方法。

本发明的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通过在冬小麦播种时同时起花生套种垄,并在垄上预留的花生套种行提前进行地膜覆盖,能够拓展覆膜的功效,使覆膜的功能从花生单季拓展到小麦、花生两季,即在小麦生长季利用覆膜充分发挥对土壤保墒作用、实现对伏垧的最大程度保持;同时覆膜还可以将小麦生育期内垄上降水收集到垄沟的小麦种植区内,发挥局部集雨效果,提高降雨资源的利用率,充分保障小麦的水分需求。该种植方法对垄沟内的小麦生长发挥了“覆膜保墒、垄面集雨”两方面效果,再结合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极大降低灌溉用水;在花生季,由于垄沟内小麦季的节水、保墒优势,更进一步促进覆膜对花生生长的增温保墒、节水灌溉作用的发挥,利于增产、节水。本发明构建的节水型种植模式,能够大幅降低灌溉用水量,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能增加小麦和花生的产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整地做畦:在播种冬小麦前施入基肥、旋耕、做畦,畦宽5.0-7.0m,畦长7.0-9.0m,在畦内起宽45-55cm、高10-12cm的花生套种垄,垄间距25-35cm;

b、铺地膜播种:在垄的中心铺设滴灌带、覆膜,垄沟内播种宽25-35cm的冬小麦带;第二年春天在垄上套种两行春播花生;

c、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花生苗期进行2-3次人工辅助放苗,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冬小麦和春播花生的病虫害防治;

d、灌溉方式及灌水量: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灌溉,冬小麦生育期灌2水,每次灌水量均为30-37.5mm;花生生育期灌1-2水,每次灌水量为30-45mm;

e、适时收获。

进一步限定本发明的种植步骤,更利于提高该种植模式的节水效果,冬小麦生育期只需灌2水、花生生育期视降水情况灌1-2水即可,显著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同时还能增加小麦和花生的产量。由于在花生套种垄上提前铺敷了地膜,可在垄上套种两行春播花生,利于花生的增产,同时为利于花生苗的生长,在花生苗期还需进行人工辅助放苗,保障花生的长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a所述旋耕深度大于15cm,旋耕两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播种冬小麦前需对麦种进行拌种处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冬小麦播种采用宽幅匀播法。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垄上两行春播花生的行间距为28-33c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d所述冬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和开花水。

本发明的种植模式,可以在小麦播种到拔节的180天内不需灌溉,充分保障小麦前期的水分需求,只灌拔节水和开花水两次水,减少灌溉次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通过在冬小麦播种时同时起花生套种垄,并在垄上预留的花生套种行提前进行地膜覆盖的方式,对垄沟内的小麦生长发挥“覆膜保墒、垄面集雨”两方面效果,再结合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极大降低灌溉用水;在花生季,更进一步促进覆膜对花生生长的增温保墒、节水灌溉作用的发挥,利于增产、节水。本发明构建的节水型种植模式,能够大幅降低灌溉用水量,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能增加小麦和花生的产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种植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整地做畦:冬小麦播种前施入复合肥675kg·hm-2(含纯n19%、p2o521%、k2o5%)作为基肥,然后旋耕两遍,旋耕深度大于15cm,做畦,畦宽6.5m、畦长7.2m,在畦内起宽50cm左右、高10cm左右的花生套种垄,垄间距30cm左右,如图1所示;

b、铺地膜播种:在垄的中心铺设滴灌带,然后覆膜;垄沟内采用宽幅匀播技术播种宽30cm左右的冬小麦带,播种日期为10月10日,冬小麦播种前还需对麦种进行拌种处理,即在麦种清选完后使用小麦专用拌种剂(杀虫剂+杀菌剂)拌种均匀;第二年的5月10日在垄上套种两行花生,行距30cm,穴距15cm,每穴2粒;

c、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冬小麦于起身后期喷施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孕穗期喷施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花生苗期进行2次人工辅助放苗,利于花生苗的生长,苗期到开花期喷施2次杀虫剂,防治蓟马,开花下针期喷施1次杀虫剂防治棉铃虫,开花40天后喷施2次杀菌剂;

d、灌溉方式及灌水量: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冬小麦生育期灌2水,分别为拔节水灌水量37.5mm,开花水灌水量30mm;花生结荚期灌1水,灌水量为37.5mm;

e、适时收获:于6月12日收获小麦,小麦产量为7650kg·hm-2;于9月16日收获花生,花生产量为4820kg·hm-2

由于在垄上预留的花生套种行提前进行地膜覆盖,使小麦生长季能够利用覆膜充分发挥对土壤保墒作用、实现对伏垧的最大程度保持;同时覆膜还可以将小麦生育期内垄上降水收集到垄沟的小麦种植区内,发挥局部集雨效果,提高降雨资源的利用率,在小麦播种到拔节的180天内不需灌溉,充分保障小麦前期的水分需求,只需灌拔节水和开花水两次水,较常规冬小麦生育期需灌3-4水,每次灌水75-90mm的情况,能够减少灌溉次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约灌溉水量。

对比例

按传统的大垄宽幅麦套花生种植模式,在冬小麦播种时预留宽幅花生套种垄,宽50cm左右、高10cm左右。采用传统的畦灌方式,小麦季灌水3次,分别为拔节水、开花水和灌浆水,每次灌水量均为75-80mm;第二年5月21日在预留的垄上套种2行花生,行距30cm,穴距15cm,每穴2粒,花生生育期灌2水,分别为始花期和结荚期,次灌水量为75-80mm,于6月12日收获小麦,小麦产量为6950kg·hm-2;于9月16日收获花生,花生产量为4435kg·hm-2

对比实施例和对比例可见,本发明的种植模式在节水、增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利于构建节水型种植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冬小麦套种春播花生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通过在垄上预留的花生套种行提前进行地膜覆盖的方式,对垄沟内的小麦生长发挥“覆膜保墒、垄面集雨”两方面效果,再结合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极大降低灌溉用水;并在花生季,更进一步促进覆膜对花生生长的增温保墒、节水灌溉作用的发挥,利于增产、节水。本发明构建的节水型种植模式,能够大幅降低灌溉用水量,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能增加小麦和花生的产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