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891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助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药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开发新药的难度和投入逐渐加大,如何提高现有药物的效果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是降低药物效果的主要因素,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农药液滴在靶标表面难润湿而弹跳滚落,造成药物损失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农药药剂很难渗透进靶标或靶标植物内部而达到有效致死浓度,造成药物的利用率低。

研究发现,植物叶面及有害生物的表面存在一层致密的蜡质层,是导致农药液滴在靶标表面不容易润湿而滑落及难渗透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通过开发功能助剂来改善药液的润湿和渗透性能。

植物油类增效剂是开发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增效助剂,因为植物油类增效剂是由植物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既可以提高药液在靶标或靶标植物上的润湿和粘附性能,延长干燥时间,同时植物油能溶解靶标和靶标作物表面的蜡质层,就可以提高药物在靶标或靶标植物上的渗透率。但是植物油存在以下缺点:部分植物油成本较高,如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其次,植物油的密度较小,在雾滴漂移的过程中不利于雾滴的沉积;第三,植物油成分复杂多变,性能不如有机溶剂稳定,且易受不同来源植物、储运条件的影响,导致产品的性能不稳定,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物油助剂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油类增效助剂不利于雾滴沉积、性能不够稳定、易受不同来源植物以及储运条件影响并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药增效助剂,由植物油或酯化植物油、乙二醇二醋酸酯、乳化剂和渗透剂组成。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棕榈油、椰子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方案,植物油或酯化植物油、乙二醇二醋酸酯、乳化剂、渗透剂的重量比为60-100:20-70:20-50:1-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烷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质量比为1-200:1-200:1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渗透剂为油性氮酮和/或松脂酸铜。更优选为油性氮酮。

所述农药增效助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加入植物油或酯化植物油、乳化剂、渗透剂,温度40-70℃条件下,搅拌至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40-70℃条件下继续搅拌0.5-2小时,冷却得农药增效助剂。

本发明农药增效助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需要加热,并且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加入,否则会出现浑浊甚至沉淀,降低增效效果。

所述农药增效助剂在杀虫剂和杀菌剂中的用途。

所述农药增效助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或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

所述农药增效助剂在喷雾作业时,以喷雾药液量的0.01%-5%的质量比添加。

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用于以下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增效效果尤为显著:吡虫啉、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

吡虫啉、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的防治对象主要为刺吸式口器害虫。

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用于以下杀菌剂中,增效效果尤为显著:

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苯唑、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苯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如萎锈灵、氟酰胺、呋吡菌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吡噻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环菌胺、氟吡菌酰胺)。

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可在作物保护中用于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对于广谱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显著功效,所述植物病原性真菌包括根肿菌纲、霜霉纲(同义词卵菌纲)、壶菌纲、接合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同义词不完全菌纲)的成员。并能有效的防治以上病原体引起的病害包括:灰葡萄孢霉引起的灰霉病、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菌核病、番茄叶霉菌引起的叶霉病、柄锈菌属引起的锈病、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枝孢属引起的黑星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的乙二醇二醋酸酯与植物油或酯化植物油复配,改善植物油增效剂的性能。本发明中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显著增强了植物油或酯化植物油的增溶作用,可提高对靶标表面蜡质层的溶解性,破坏蜡质层结构,提高农药的渗透速率以及渗透率。

2、本发明中的乙二醇二醋酸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酯味,沸点191±2℃,相对密度1.1060g/ml;即,乙二醇二醋酸酯不易挥发,能延长药液的干燥时间,促进药物的渗透;而且,乙二醇二醋酸酯增加了雾滴的重量,使得雾滴更容易沉降在植物的表面。

3、本发明与单纯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在显著降低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的同时,能使农药液滴在雾化过程中粒径分布更均匀,在植物表面更好的润湿展布。

4、本发明的农药增效助剂可显著增强农药药液的润湿、铺展以及渗透能力,提高药液雾滴在植物表面的沉积量,显著提高农药的防效,减少施药次数,减轻环境负担,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65%

乙二醇二醋酸酯24.5%

by-40(乳化剂)3%

aeo-7(乳化剂)3%

cds(乳化剂)4%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60℃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2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55%

乙二醇二醋酸酯34.5%

by-40(乳化剂)3%

aeo-7(乳化剂)3%

cds(乳化剂)4%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60℃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3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45%

乙二醇二醋酸酯44.5%

by-40(乳化剂)3%

aeo-7(乳化剂)3%

cds(乳化剂)4%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60℃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4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棕榈油55%

乙二醇二醋酸酯34.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

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5%

cds(乳化剂)3.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配比取各组分,在60℃恒温下,在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5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甲酯化植物油40%

乙二醇二醋酸酯39.5%

by-40(乳化剂)6%

aeo-7(乳化剂)6%

cds(乳化剂)8%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配比取各组分,在60℃恒温下,在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6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玉米油35%

乙二醇二醋酸酯53.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4%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3%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7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玉米油25%

乙二醇二醋酸酯54.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5%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8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花生油5%

乙二醇二醋酸酯73.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8%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8%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乳化剂)2%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9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棉籽油70%

乙二醇二醋酸酯5.5%

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6.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10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甲酯60%

乙二醇二醋酸酯10.5%

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9.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9.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11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椰子油25%

乙二醇二醋酸酯40.5%

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20.5%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7.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实施例12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18%

玉米油18%

乙二醇二醋酸酯40.5%

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5%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取各组分,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依次加入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搅拌均匀,待温度升高到60℃,搅拌至液体均匀透明,加入乙二醇二醋酸酯,继续搅拌,60℃保持1小时,冷却。外观保持澄清透明。

对比例1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65%

聚乙二醇60024.5%

by-40(乳化剂)3%

aeo-7(乳化剂)3%

cds(乳化剂)4%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对比例2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55%

乙二醇二醋酸酯34.5%

by-40(乳化剂)3%

aeo-7(乳化剂)3%

cds(乳化剂)4%

快t(渗透剂)0.5%

对比例3

农药增效助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

大豆油45%

乙二醇二醋酸酯44.5%

丙二醇嵌段聚醚(乳化剂)6.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3.5%

油性氮酮(渗透剂)0.5%

表1增效助剂药液在小麦叶片上的润湿性能的检测结果

由以上结果可见,药液中添加本发明的增效助剂后药液的润湿性能明显优于市售植物油增效剂和对比例增效剂的效果;并且随着配方中乙二醇二醋酸酯的量的增加,药液的润湿性能提升,持留量也略有增加。因此,植物油与乙二醇二醋酸酯搭配使用后提升了药液性能。

实施例应用效果验证: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

供试药剂: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

供试作物:甘蓝

防治对象:蚜虫

增效助剂使用方法:喷雾药液中添加量为0.1%

表2增效助剂对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增效试验结果

由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吡虫啉药液中添加增效助剂后,对小麦蚜虫的防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发明的增效助剂的增效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植物油增效剂和对比例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增效作用更加明显;实施例1、2和3进行比较发现,实施例3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实施例应用效果验证: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试验

供试药剂:25%己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供试作物:黄瓜

防治对象:白粉病

增效助剂使用方法:喷雾药液中添加量为0.1%

表3增效助剂对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增效试验结果

由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药液中添加增效助剂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本发明的增效助剂的增效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植物油增效剂和对比例的效果。

实施例应用效果验证: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试验

供试药剂:25%己唑醇悬浮剂

供试作物:番茄

防治对象:叶霉病

增效助剂使用方法:喷雾药液中添加量为0.1%

表4增效助剂对杀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的增效试验结果

由表4中的结果可以看出,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的药液中添加增效助剂后,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本发明的增效助剂的增效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植物油增效剂和对比例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