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化除虫菊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881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化除虫菊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除虫菊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我国南方有着广大的种植面积,除虫菊在采收时主要是采收花朵。目前,除虫菊花朵的采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除虫菊整株割下,然后集中用传统的打谷机进行花朵的脱落,此方式,虽然分离花朵速度较快,但分离质量较差,常出现花朵被打坏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手工采摘,手工采摘除虫菊花朵,虽然采收质量可靠,但是,采摘效率低,且长时间弯腰,给采收工作人员带来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化除虫菊采收装置,该装置利用提升耙的提升和切割耙的切割可顺利实现除虫菊的采摘,相对于纯手工采摘提高了采摘效率,同时,利用该装置采收除虫菊时,采收人员无需弯腰操作,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化除虫菊采收装置,包括移动小推车、蓄电池、调整支架、提升机构、切割机构、收集箱和推送机构,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移动小推车上,所述调整支架的左半部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小推车上,且位于蓄电池前方,所述调整支架的右半部体为一带有开口的方形框,在所述方形框上设置有四个相对的第一导向杆,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耙和两个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提升耙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耙杆,所述提升耙的两侧通过一支耳套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杆上,且提升耙的开口朝向方形框的开口,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提升耙的底部,且通过第一电动推杆的升降可实现所述提升耙的升降,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耙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切割耙上设置有与所述耙杆一一对应的切割刀,所述切割耙设置在所述提升耙的底平面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提升耙的后侧,且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的端部与所述切割耙相连接;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调整支架的左半部体上,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板和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调整支架上,所述推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上,当提升耙上升到最高位置后,推送板通过第三电动推杆的推动,可将提升耙上的除虫菊推送到所述收集箱内;所述蓄电池为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提供电源。

优选地,在所述移动小推车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杆,所述调整支架的左半部体的底部相对应的套置在第二导向杆上,在所述调整支架的左半部体的底部还设置一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套置一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部与所述移动小推车的上平面相连,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纹杆可实现调整支架的升降。

优选地,在所述提升耙的后侧下方设置一t型导轨,在所述切割耙的后侧设置一与所述t型导轨相配合的t型滑槽。

优选地,在所述移动小推车的一推把上设置一控制板,在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伸缩的控制按钮。

优选地,在所述调整支架的右半部体上方设置有可为推送板导向的第三导向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在采收时,工作人员只需保持站立姿势,然后间歇式移动小推车便可顺利进行除虫菊的采收工作,有效降低了采收劳动强度;通过旋转调节螺纹杆可实现调整支架的高度调节,继而使得本装置可适应具有不同株高的除虫菊的采收工作;本发明采用提升耙提升与切割耙切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除虫菊的采收,不仅有效提高了采收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采收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提升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切割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为耙杆与切割刀的相对分布示意图;

图中:1移动小推车、11推把、111控制板、12第二导向杆、13调节螺纹杆、14行走轮、2蓄电池、3调整支架、31左半部体、32右半部体、321第一导向杆、41提升耙、411耙杆、412支耳、412t型导轨、42第一电动推杆、51切割耙、511切割刀、512t型滑槽、52第二电动推杆、6收集箱、61过渡板、71推送板、72第三电动推杆、73第三导向杆、101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6,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化除虫菊采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移动小推车1、蓄电池2、调整支架3、提升机构、切割机构、收集箱和推送机构,移动小推车1上设置有推把11和行走轮12,所述蓄电池2设置在所述移动小推车1上,所述调整支架3的左半部体31设置在所述移动小推车1上,且位于蓄电池2前方,所述调整支架3的右半部体32为一带有开口的方形框,在所述方形框上设置有四个相对的第一导向杆321,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耙41和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2,所述提升耙41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耙杆411,两个相邻耙杆411之间的空隙,能够使得除虫菊的茎秆顺利进入,同时,在提升耙41的上升过程中,两个耙杆411可卡置住除虫菊的花朵,所述提升耙41的两侧通过一支耳412套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杆12上,且提升耙41的开口朝向方形框的开口,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2对称设置在所述提升耙41的底部,且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2的升降可实现所述提升耙41的升降,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耙51和第二电动推杆52,所述切割耙51上设置有与所述耙杆411一一对应的切割刀511,所述切割耙51设置在所述提升耙41的底平面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升耙41和切割耙51之间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所述提升耙41的后侧下方设置一t型导轨413,在所述切割耙51的后侧设置一与所述t型导轨413相配合的t型滑槽51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2设置在所述提升耙41的后侧,且第二电动推杆52的活动杆的端部与所述切割耙5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2能够推动切割刀511,实现对被卡置在两个相邻耙杆411之间的除虫菊的茎秆的切割;所述收集箱6设置在所述调整支架3的左半部体31上,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板71和第三电动推杆72,所述第三电动推杆72设置在所述调整支架3上,所述推送板71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动推杆72的活动杆上,当提升耙41上升到最高位置后,推送板71通过第三电动推杆72的推动,可将提升耙41上的除虫菊推送到所述收集箱6内,当收集箱6内存满除虫菊后,为便于将收集箱6内的除虫菊取出,在此,可在收集箱6一侧设置一开关门,以方便除虫菊的收集。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推送板71可为橡胶板或者底平面上带有毛刷的推板,为使得推送板71顺利实现对提升耙41上的除虫菊的推送,在此,在所述调整支架3的右半部体32上方设置有可为推送板71导向的第三导向杆73,为便于推送板71将除虫菊从提升耙41的上表面上推送到收集箱6内,在此,在收集箱6的入口与提升耙41之间设置一与提升耙41相平齐的过渡板61。

所述蓄电池2为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2、第二电动推杆52和第三电动推杆73提供电源,为便于对第一电动推杆42、第二电动推杆52和第三电动推杆73的控制,在此,在移动小推车1的一推把11上设置一控制板111,在所述控制板111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2、第二电动推杆52和第三电动推杆73伸缩的控制按钮10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使得本装置适应不同株高的除虫菊的采收工作,在此,在所述移动小推车1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导向杆12,所述调整支架3的左半部体31的底部相对应的套置在第二导向杆12上,在所述调整支架3的左半部体31的底部还设置一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套置一调节螺纹杆13,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底部与所述移动小推车1的上平面相连,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在调节螺纹杆13的底部设置一t型杆,且t型杆卡置在移动小推车的上平面上设置的一通孔内,继而可实现调节螺纹杆13底部与移动小推车1的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纹杆13可实现调整支架3的升降。

本发明的采收操作流程为:第一步、调整移动小推车1,使得提升耙41的入口与除虫菊株垄相对,然后,通过旋转螺纹杆13,实现调整支架3的高度调整,以便提升耙41在提升后,所处的高度高于除虫菊花朵的高度;第二步,推动小推车1移动,在移动小推车1的带动下,多个除虫菊的花朵下部的茎秆则会卡置在提升耙41内,当提升耙41内卡满除虫菊时,停止推动移动小推车1;第三步,按动相应的控制按钮101,使得第一电动推杆42向上运动,随着第一电动推杆42的向上运动,除虫菊的花朵便会被采摘下来,当第一电动推杆42运动到最高位置后,按动相应的控制按钮101,使得第二电动推杆52推动切割耙51进行运动,切割刀511可将花朵下方对于的杆茎进行切除,切割耙51切割完后,进行回位;第四步,按动相应的控制按钮101,使得第三电动推杆72带动推送板71,实现将提升耙41上的花朵推送到收集箱6内,然后第三电动推杆72回到原位,第一电动推杆42回到原位;第四步,推动移动小推车1前行,重复第二步、第三步便可持续进行除虫菊的采收。

本发明中,“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