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花钵及包括该花钵的组合型花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80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花钵及包括该花钵的组合型花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花钵及包括该花钵的组合型花钵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生活的品质,会在室内外摆放一些用于种植植物的花钵和一些用于插放植物的花瓶,然而,现阶段还没有可以实现种植植物和插放植物双功能的花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花钵及包括该花钵的组合型花钵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花钵,包括:花钵本体,其内置有一空腔,花钵本体用于种植植物;储液筒,其垂直设置于花钵本体内部,且在储液筒上设有若干个浇灌孔,储液筒用于插放植物。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同时实现种植植物和插放植物双功能,利用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储液筒与花钵本体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固定连接的牢固性更佳,而可拆卸式连接更便于清洗维护,可根据具体的情形进行选择设计。

作为优选的方案,储液筒开口端的位置高于花钵本体开口端的位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造型更美观,储液筒灌溉周边植物的水柱管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储液筒的开口端设有若干个注水孔,且储液筒开口端呈外扩的喇叭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当对储液筒注水时,水从注水孔洒向花钵本体所种植的植物,而喇叭状的储液筒开口端更便于水的均匀喷洒。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浇灌孔上连接有一根或多根渗液条,渗液条置于花钵本体的空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花钵本体空腔内植物土壤对水分更均匀的吸收。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储液筒的开口端设有一圈挡水部,在挡水部上设有若干个沿储液筒径向延伸的导液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止注水时向外溅出。

组合型花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堆叠设置的多功能花钵;上一层多功能花钵的花钵本体底端与下一层多功能花钵的储液筒开口端相匹配。

本发明组合型花钵结构可实现多功能花钵的不断累加,更便于对花钵的安置,更节省空间。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花钵本体底端的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槽以及设置于储液筒开口端与其相匹配的凹槽和/或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便于对组合型花钵结构的组装。

作为优选的方案,设置于支撑平面的多功能花钵的花钵本体底端设有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放置更平稳。

作为优选的方案,固定装置为不倒装置,不倒装置包括固定在花钵本体底面的基座、与基座拼接并可实现上下移动的活动座、设置在活动座底部的第一吸盘以及处于第一吸盘中间并贯穿插设在活动座内的插扣,第一吸盘用于与花钵本体所在的支撑平面贴合;

插扣顶端挖有凹槽,在该凹槽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气孔,气孔贯穿至插扣的底端,凹槽底面还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将气孔包围在其中间;

基座上设有第二吸盘,第二吸盘的盘面处于插扣的凹槽内,且与密封环匹配;支撑平面、第一吸盘、第二吸盘以及密封环共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腔;

第二吸盘包括盘体、穿设于基座通孔的直柄,直柄的直径小于基座的通孔直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防止花钵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花钵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花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花钵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盘的结构图。

其中:花钵本体1、储液筒2、浇灌孔21、注水孔22、固定装置3、基座31、活动座32、第一吸盘33、插扣34、凹槽35、气孔36、密封环37、第二吸盘38、盘体39、直柄310、通孔311、凸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多功能花钵及包括该花钵的组合型花钵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功能花钵,包括:花钵本体1和储液筒2。花钵本体1其内置有一空腔,花钵本体1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弧面,其外观类似酒杯装,其用于种植植物,而花钵本体1也可以为其他任意的形状。储液筒2垂直设置于花钵本体1内部,且在储液筒2上设有若干个浇灌孔21,储液筒2用于插放植物。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筒2与花钵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牢固性更佳。而储液筒2与花钵本体1也可拆卸式连接,拆卸式连接更便于清洗维护。

储液筒2开口端的位置高于花钵本体1开口端的位置。

如图3所示,组合型花钵结构,包括:两个堆叠设置的多功能花钵,上一层多功能花钵的花钵本体1底端与下一层多功能花钵的储液筒2开口端相匹配。两个多功能花钵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花钵本体1的空腔可以土栽植物或者水养植物,甚至可以作为器皿养殖小鱼、小虾等。而储液筒2一方面可以作为花瓶使用插放花草,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灌溉周边植物的水柱管,花钵本体1空腔内的植物土壤可以通过浇灌孔21吸收或过滤水分。本发明可以同时实现种植植物和插放植物双功能,利用率高。

2)结构简单,成本低。

3)组合型花钵结构可实现多功能花钵的不断累加,更便于对花钵的安置,更节省空间。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储液筒2的开口端设有若干个注水孔22,且储液筒开口端呈外扩的喇叭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当对储液筒2注水时,水从注水孔22洒向花钵本体所种植的植物,而喇叭状的储液筒开口端更便于水的均匀喷洒。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浇灌孔21上连接有一根或多根渗液条(图中未示出),渗液条置于花钵本体1的空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花钵本体空腔内植物土壤对水分更均匀的吸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储液筒的开口端设有一圈挡水部(图中未示出),在挡水部上设有若干个沿储液筒径向延伸的导液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止注水时向外溅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合型花钵结构还包括定位组件(图中未示出),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花钵本体1底端的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槽以及设置于储液筒2开口端与其相匹配的凹槽和/或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便于对组合型花钵结构的组装。

进一步,上一层多功能花钵的花钵本体1底端设有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可伸缩设置于花钵本体1底端。或在下一层多功能花钵的储液筒2开口端设有的可伸缩设置于其表面的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定位效果好,且可以利用上一层多功能花钵的自重进行稳定,不会发生晃动,也便于多功能花钵的安置。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支撑平面的多功能花钵的花钵本体1底端设有固定装置3。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放置更平稳。

如图4和5所示,进一步,不倒装置包括固定在花钵本体1底面的基座31、与基座31拼接并可实现上下移动的活动座32、设置在活动座32底部的第一吸盘33以及处于第一吸盘33中间并贯穿插设在活动座32内的插扣34,第一吸盘33用于与花钵本体1所在的支撑平面贴合;

插扣34顶端挖有凹槽35,在凹槽35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气孔36,气孔36贯穿至插扣34的底端,凹槽35底面还设有密封环37,密封环37将气孔36包围在其中间;

基座31上设有第二吸盘38,第二吸盘38的盘面处于插扣34的凹槽35内,且与密封环37匹配;支撑平面、第一吸盘33、第二吸盘38以及密封环37共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腔;第二吸盘38包括盘体39、穿设于基座31通孔311的直柄310,直柄310的直径小于基座31的通孔311直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使用时,在多功能花钵放置在支撑平面时,花钵本体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第二吸盘38覆盖在插扣34凹槽35的密封环37上,同时第一吸盘33压紧并贴合在支撑平面上,并排出其中的部分空气,支撑平面、第一吸盘33、第二吸盘38以及密封环37共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腔,将多功能花钵吸附在支撑平面上,在花钵本体1被外部作用力推动时,花钵本体1倾斜,由于第二吸盘38的直柄310的直径小于基座31的通孔311直径,使得其依然能够保持垂直覆盖在密封环37上,保持了空腔的密闭性,避免花钵本体1倾倒。

当需要移动多功能花钵时,只需用手垂直提起花钵本体1,使得第二吸盘38离开密封环37,空气进入空腔内部,使得空腔内的空气压力与空腔外部的空气压力相同,第一吸盘33与支撑平面分离,进而可以移动多功能花钵。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花钵本体1和储液筒2的开口处均设有一圈凸沿4。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可以有效防滑。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