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02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



背景技术:

网箱养殖是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制约深海养殖的关键因素在于网箱的抗风浪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整个行业向深水进发增添助力。

常见养殖网箱由网箱框架系统、网衣系统、锚泊系统和配套设施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锚泊系统是网箱在水中的根基,一旦锚泊固定系统在风浪天气中出现问题,将导致网箱整体受力不均而损坏。

1998年我国首次从挪威引进的深水网箱其锚泊系统是多点阵列悬挂式锚泊系统;2000年,我国对多点阵列悬挂式锚泊系统进行改良,实现直系式多点阵列锚泊,但本质上仍然属多点阵列锚泊系统,一直沿用至2006年;2006年在直系式多点阵列锚泊系统的实践中,对组合式网箱进行拆分,形成现在的单箱直系式多点锚泊系统,沿用至今,但多点锚泊系统在施工时对锚位和锚距以及锚向都要求较高,锚点的偏差造成的网箱框架受力应力过于集中,出现系点过载,框架系点坍塌或折断等问题,对网箱养殖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大量网箱在使用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网衣附着物的问题。深海抗风浪网箱在使用时,其网衣经常会受到海洋生物的攀附滋生,尤其是牡蛎等硬贝壳类生物;养殖海域中的海区附着物也经常附着在网衣上。一旦网衣上有了大量的附着物,就会影响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影响网箱内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使得网衣增重,对其结构造成破坏,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在深海抗风浪网箱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网衣的清洁无附着物。目前,保障深海抗风浪网箱网衣的清洁无附着物的防污方法主要有:对网衣定期整体更换,将其拿到岸上或者工作船上利用高压水枪并配合刷子进行人工冲洗,这种方法效率低;在网衣网绳上涂上一层仿生物附着涂料,这种方法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而且成本也较高;雇佣专业潜水员携带相关设备,潜入深水中对网衣进行相应的清洗,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成本太高一般养殖户雇佣不起,而且对潜水员的专业要求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采用单点系泊系统,使得网箱可以适应风标效应进行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减小了网箱受到的环境荷载,能够适应恶劣海况条件;同时升降系统的使用,使得网箱能够上下升降,实现出水洗网/换网,下水养鱼的功能,网衣更换、清洗简单高效;根据水深条件,网箱规模可以做到很大,以典型的网箱尺寸(宽30m,长195m)计算,有效养殖水体达7万立方米,相当于70个传统的HDPE网箱,从而实现规模化养殖,提升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该网箱主要由网箱主体、单点系泊系统、升降系统组成;所述网箱主体是由结构框架和网衣组成的棱柱体结构,形状呈船形,所述的网片固定在结构框架上,围成一个封闭的网箱空间,所述网箱主体通过艏部与单点系泊系统连接从而系泊在海床上;所述单点系泊系统由筒型基础、链环、单向铰、配重臂、十字铰接1、连接杆、十字铰2、换向链、换向配重和滑轮组组成,所述配重臂通过单向铰实现上下转动,配重臂通过链环连接到筒型基础上,并可以通过链环绕筒型基础轴向转动,在配重臂的远端设置配重,连接杆下端与配重臂之间通过十字铰接1连接,可以实现两个方向转动,连接杆上端与结构框架艏部之间通过十字铰接2连接,可以实现两个方向转动,换向配重采用换向链连接到配重臂上,并通过结构框架艏部上的滑轮组后悬挂在结构框架艏部下方;所述升降系统由浮筒、导向柱、锚链、滑轮组、顶升装置以及配套的甲板室组成,在所述浮筒上设置两个孔,两根导向柱分别从此孔中穿过,所述导向柱上下两端分别与结构框架连接,浮筒在锚链的拉动下沿导向柱上下滑动,以实现网箱的整体升降,锚链一端连接浮筒,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结构框架的浮框上的顶升装置,在网箱的升降过程中,浮筒始终处于水面处,为整个系统提供水线面和稳性保证。

所述网箱主体艏部的可设置引流/挡流板,减轻风浪和海流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所述网箱主体也可以采用多片隔网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网箱空间。

所述网箱主体的结构框架的断面可以采用矩形截面,也可以采用圆形或其他多边形截面型式。

所述升降系统可在网箱主体艏艉两侧对称设置,也可在网箱主体艏艉横向对称布置。

所述升降系统的浮筒截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采用圆形和其它多边形。

所述升降系统的锚链可以采用钢缆,也可采用尼龙等非金属缆绳。

所述网箱主体的结构框架是由底浮框、浮框和连接两者的数根立柱组成。

所述浮框的尾部可设计成U型槽口,作为系泊码头,供养殖工船停靠和系泊,并在槽口中配置靠船墩和系缆柱,有效简化系泊和解脱的过程。

所述浮框的尾部可设计成V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点系泊系统,使得网箱可以适应风标效应进行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减小了网箱受到的环境荷载,能够适应恶劣海况条件;同时升降系统的使用,使得网箱能够上下升降,实现出水洗网/换网,下水养鱼的功能,网衣更换、清洗简单高效;根据水深条件,网箱规模可以做到很大,以典型的网箱尺寸(宽30m,长195m)计算,有效养殖水体达7万立方米,相当于70个传统的HDPE网箱,从而实现规模化养殖,提升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侧视图;

图2为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俯视图;

图3为网箱升降系统俯视图;

图4为网箱升降系统侧视图;

图5为网箱操作状态典型断面图;

图6为网箱升降状态典型断面图。

其中:1-网箱主体;2-升降系统;3-单点系泊系统;1-1-结构框架;1-1-1-底浮框;1-1-2-浮框;1-2-网衣;1-3-引流/挡流板;1-4-艏部;1-5-艉部;1-5-1-靠船墩;1-5-2-系缆柱;2-1-浮筒;2-2-导向柱;2-3-锚链;2-4-滑轮组;2-5-顶升装置;2-6-甲板室;3-1-筒型基础;3-2-链环;3-3-单向铰;3-4-配重臂;3-5-配重;3-6-十字铰接1;3-7-连接杆;3-8-十字铰2;3-9-换向链;3-10-换向配重;3-11-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单点系泊船形浮框调载升降网箱,其目的是为海上养殖提供一种能适应恶劣海况条件,网衣更换清洗方便,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的网箱系统。所述的网箱系统由网箱主体(1)、升降系统(2)、单点系泊系统(3)组成。

网箱主体(1)由结构框架(1-1)和网衣(1-2)组成的棱柱体结构,形状呈船形,网衣(1-2)固定在结构框架(1-1)上,围成封闭的网箱空间,网箱主体(1)通过艏部(1-4)与单点系泊系统(3)连接,艏部(1-4)的两个侧面和底面设置引流/挡流板(1-3),避免在恶劣环境条件下鱼受到影响。网箱主体(1)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大空间,也可以通过在网箱横向设置隔网,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网箱养殖空间。网箱的划分灵活方便,为网箱的召租、代养等灵活的商务模式提供了便利。艉部(1-5)的浮框(1-1-2)可设计成U型槽口,作为系泊码头,供养殖工船停靠和系泊,并在槽口中配置靠船墩(1-5-1)和系缆柱(1-5-2),有效简化系泊和解脱的过程。

升降系统(2)设置在网箱主体(1)艏艉两侧,其中艏部两侧各一套,艉部两侧各一套,总计4套。所述的升降系统(2)由浮筒(2-1),导向柱(2-2),锚链(2-3),滑轮组(2-4)和顶升装置(2-5)以及配套的甲板室(2-6)组成。在网箱拖航运输时,浮筒(2-1)可以滑移至最底部,为拖航提供浮力,保证拖航稳性和安全,浮筒(2-1)的大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在网衣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可以通过顶升装置(2-5)拉动锚链,使得浮筒(2-1)沿导向柱(2-2)下滑,由于浮筒(2-1)能提供足够的浮力,从而将网箱主体(1)拉出水面,直到结构框架(1-1)上的底浮框(1-1-1)浮在水面上,这样整个网箱都处于水面以上,为洗网或更换网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在网箱的升降过程中,浮筒始终处于水面处,为整个系统提供水线面和稳性保证。

单点系泊系统(3)由筒型基础(3-1)、链环(3-2)、单向铰(3-3)、配重臂(3-4)、十字铰接1(3-6)、连接杆(3-7)、十字铰2(3-8)、换向链(3-9)、换向配重(3-10)和滑轮组(3-11)组成,所述配重臂(3-4)通过单向铰(3-3)实现上下转动,配重臂(3-4)通过链环(3-2)连接到筒型基础(3-1)上,并可以通过链环(3-2)绕筒型基础(3-1)轴向转动,在配重臂(3-4)的远端设置配重(3-5),连接杆(3-7)下端与配重臂(3-4)之间通过十字铰接1(3-6)连接,可以实现两个方向转动,连接杆(3-7)上端与结构框架艏部(1-4)之间通过十字铰2(3-8)连接,可以实现两个方向转动,换向配重(3-10)采用换向链(3-9)连接到配重臂(3-4)上,并通过结构框架艏部上的滑轮组后悬挂在结构框架艏部(1-4)下方。单点系泊系统(3)可实现网箱的风标效应,绕筒型基础360度自由旋转,从而保证网箱受到的环境力始终处于最小状态。同时,筒型基础的应用也极大地方便了网箱系统的整体搬迁,提高了网箱养殖的机动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