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3930阅读:1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该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将外植体放置在组培瓶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可快速获得长势较好的植物材料,在生产上可以高度集约化生产,并且便于自动化控制,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切割刀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在使用前通常需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在初代培养及继代增值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切割刀来减少污染,而现有的切割刀多数为一体成形,当遇到大量标本时,需要准备大量的切割刀,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市场上虽然出现有可更换刀片的切割刀,但是其结构复杂,在拆卸刀片时,需要用手指同时拔刀片和刀柄,此方式既容易被刀片划伤,安全性较低,并且花费的时间较多,也容易导致植物组织材料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性高,能够自动对刀片进行拆卸的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该切割刀能够有效提高接种效率又能有效的减少植物组织材料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所述刀片上设有供刀柄前部插入的槽孔,所述槽孔的两边侧面上均设有凸块;所述刀柄的后部设有凹槽,还包括刀片拆卸部,所述刀片拆卸部包括耳座、弹簧、按钮、推杆和推板;所述耳座包括底座、左耳座和右耳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刀柄的凹槽内,所述左耳座和右耳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左耳座上开设有左耳座孔,所述右耳座上开设有右耳座孔;所述左耳座孔和右耳座孔同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左耳座孔和右耳座孔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一端穿入所述左耳座孔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所述按钮包括能够穿过右耳座孔的伸出部和连接在伸出部后端的并位于左耳座孔和右耳座孔之间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心线的位置上一体形成所述推杆,所述刀柄从所述左耳座到所述推板之间设有与所述推杆相匹配的长孔;所述推杆与所述推板的上部连接,并依次穿过所述左耳座孔、长孔和弹簧;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刀柄的前端,并能沿所述刀柄推动所述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下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刀柄的前端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和刀柄上分别设有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当刀头与刀柄互相匹配时,所述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的位置重叠并由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L型滑杆,任一所述凸块上靠近所述连接孔一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L型滑杆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座和限位块上均开设有与弹簧相适应的弹簧固定孔,所述弹簧固定孔与所述左耳座孔和右耳座孔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左耳座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座和右耳座之间的距离为1.5-2.5cm,所述推板的上部与所述刀柄之间的距离为1-2cm。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外侧面上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耳座的底部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长7-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具有如下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更换不同的刀片,而不需要整把切割刀都更换,能降低成本。利用所述刀片拆卸部可以快速的将刀片进行拆卸,通过按压所述按钮,所述按钮推动所述推杆,使得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推板,进而使所述推板将刀片挤推出刀柄,实现刀片的便捷、自动拆卸,既可以降低植物组织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同时能避免刀片将手指划伤,安全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可根据需要定制刀柄的长短以及定制不同款式的刀片。在实验前只需对刀片进行灭菌,一次可以对较多数量的刀片进行消毒灭菌,刀柄和刀片拆卸部等部件无需灭菌。所述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安装、拆卸方便,成本较低,使用和消毒灭菌都较为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刀片拆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刀片与刀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1-刀柄;2-刀片;3-槽孔;4-凸块;5-耳座;6-弹簧;7-按钮;8-推杆;9-推板;10-底座;11-左耳座;12-右耳座;13-限位块;14-通孔;15-连接孔一;16-连接孔二;17-紧固件;18-滑槽;19-弹簧固定孔;20-凹槽;21-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包括刀柄1和可拆卸的刀片2,所述刀片2上设有供刀柄1前部插入的槽孔3,所述槽孔3的两边侧面上均设有凸块4;所述刀柄1的后部设有凹槽20,还包括刀片拆卸部;所述刀片拆卸部包括耳座5、弹簧6、按钮7、推杆8和推板9;所述耳座包括底座10、左耳座11和右耳座12,所述底座10固定在所述刀柄1的凹槽20内,所述左耳座11和右耳座12固定在底座10上,所述左耳座11上开设有左耳座11孔,所述右耳座12上开设有右耳座12孔;所述左耳座11孔和右耳座12孔同轴;所述弹簧6设置在所述左耳座11孔和右耳座12孔之间,且所述弹簧6的一端穿入所述左耳座11孔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钮7连接;所述按钮7包括能够穿过右耳座12孔的伸出部和连接在伸出部后端的并位于左耳座11孔和右耳座12孔之间的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的中心线的位置上一体形成所述推杆8,所述刀柄1从所述左耳座11到所述推板9之间设有与所述推杆8相匹配的长孔21;所述推杆8与所述推板9的上部连接,并穿过所述左耳座11孔和弹簧6;所述推板9设置在所述刀柄1的前端,并能沿所述刀柄1推动所述刀片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刀片2上设置槽孔3,使所述刀柄1的前端插入所述槽孔3内,以实现可拆卸更换刀片2的功能,适用于大量标本实验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刀片2;利用所述刀片拆卸部对所述刀片2进行拆卸,简化了操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更换刀片2的速度,并且减少了操作者手部与刀片2的接触,既可以减少对植物组织材料的污染,又提高了切割刀操作的安全性。将所述底座10设置在所述刀柄1上侧的凹槽20内,并且将从所述左耳座11到所述推板9之间的所述推杆8的设置在所述长孔21内,目的是将所述推杆8隐藏在所述刀柄1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刀片拆卸部结构紧凑,手持切割刀进行实验操作时不会受到刀片拆卸部的影响,同时也使所述刀片拆卸部不容易被弄脏。

为了使所述推板9能在刀柄1上滑动并推动所述刀片2,在所述推板9的下部开设一通孔14,将所述刀柄1的前端穿过所述通孔14。使所述推板9在推杆8的推动下,将所述刀片2推出所述刀柄1以完成刀片2的拆卸。

请参阅图3,为了能有效防止所述刀片2在使用时出现松动或脱落,所述刀片2和刀柄1上分别设有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当刀头与刀柄1互相匹配时,所述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的位置重叠并由紧固件17固定。

请参阅图4,通常用切割刀对植物组织进行切割时,所用的力较小,因而对刀片2进行锁紧固定时无需和普通的刀片2那样利用螺钉和螺母等进行锁紧,采用螺钉和螺母的方式锁紧,在拆卸时比较费时费力。为了方便拆卸刀片2,所述紧固件17采用一L型滑杆,任一所述凸块4上靠近所述连接孔一15的一侧设有滑槽18,所述L型滑杆一端卡接于所述滑槽18内,并能沿着所述滑槽18滑动,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通过滑动所述L型滑杆,使所述L型滑杆的一端穿过或退出所述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以实现对刀片2的紧固或放松。

其中,所述左耳座11和限位块13上均开设有与弹簧6相适应的弹簧固定孔19,所述弹簧6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固定孔19内;所述弹簧固定孔19与所述左耳座11孔和右耳座12孔同轴。

其中,所述弹簧6的直径大于所述左耳座11孔的直径。以避免所述弹簧6卡入所述左耳座11孔内影响使用。

其中,为了保证拆卸的强度,所述左耳座11和右耳座12之间的距离为1.5-2.5cm,所述推板9的上部与所述刀柄1之间的距离为1-2cm。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左耳座11和右耳座12之间的距离为2.5cm,所述推板9的上部与所述刀柄1之间的距离为1cm,通过优选的尺寸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刀片拆卸部结构紧凑,并达到较佳的拆卸效果。

其中,所述刀柄1外侧面上设有防滑纹,用于增加摩擦,便于手指握住切割刀,增加了手拿切割刀的舒适感。

其中,所述耳座的底部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凹槽20上。

其中,所述刀柄1长7-15cm,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刀柄1长15cm。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刀柄1采用耐高温合成材料;所述刀片2采用能够进行高温灭菌的耐高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切割刀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实验开始前,先将所述可拆卸的刀片2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将所述刀柄1的前部插入所述刀片2的槽孔3中,滑动所述L型滑杆使其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使得所述刀片2能够稳固在所述刀柄1的前端。将所述刀片2固定住后,即可对植物组织材料进行切割。而需要更换刀片2的时候,所述刀片拆卸部可对所述刀片2进行自动拆卸。首先滑动所述L型滑杆,使L型滑杆退出所述连接孔一15和连接孔二16的内部,再通过按压所述按钮7,所述按钮7推动所述推杆8,使得所述推杆8推动所述推板9,以便于将所述刀片2推出所述刀柄1,松开手后,所述按钮7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进而带动所述推杆8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