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386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苗种筛选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



背景技术:

干旱造成的减产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其中河北省平原区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缺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产量,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培育抗旱作物新品种,而创造抗旱种质资源,选配抗旱亲本组合,在分离后代中选择抗旱基因型,都需要比较简单、比较准确可靠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

谷子是公认的抗旱作物,在干旱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快速、大量的鉴定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对于生产和育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鉴定谷子抗旱性的方法很多,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苗期鉴定和全生育期鉴定,其中苗期鉴定操作简便且可靠性较高,可以同时鉴定大量的品种,被众多的科学家所认可。

目前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田间自然鉴定法、设施条件下反复干旱法以及实验室高渗溶液法等,其中设施条件下反复干旱法是最为常用也是较为公认的,利用塑料盒,盆内装入相同质量的过筛壤土并整平压实,浇水达到最大持水量,进行播种,每个材料播20-30粒,出苗后定苗10-15株,3-4叶期后进行干旱胁迫,控水至土壤含水量达3%-4%,达永久萎蔫后灌水至最大持水量,48h后调查幼苗存活率,然后自然干旱再复水,反复干旱3次,调查每次胁迫的存活数,在日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干旱一次约需30天左右,整个试验约持续60天左右,通过3次调查的存活率平均数评价其抗旱性,但是,该方法需要进行多次干旱,时间较长,本区域进入6月中旬后,风雨逐渐增多,期间易受风雨的影响而导致报废;多数夏谷区的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60天左右的时候,许多谷子品种已度过苗期进入了孕穗分化期,而且每次复水前需测土壤含水量,以确定达最大持水量时所需的灌水量,以保证土壤水分的均匀,但测量土壤含水量需搬动塑料盒,非常费时费力,而且会造成土壤松动影响生长,表面灌水容易造成土壤裂缝影响鉴定结果,特别是干旱后每个盒内存活的苗数并不一定相等,有的甚至可以相差1倍以上,但灌水量是相同的,相当于每株的给水量是不相等的,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缩短试验时间,水量控制精确,试验结构准确度高,实现快速、大量的鉴定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包括盛有土壤的盆体,土壤中均匀播种待鉴定种粒,关键点是,所述的盆体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渗吸孔,底部上端面铺设有渗吸层,所述渗吸系统增设有用于盆体内土壤吸水用的外盆,外盆套装于盆体外部,外盆中盛有水且水量为土壤所需最大持水量体积的1.2-1.5倍,所述盆体上方增设有遮雨棚。

所述的盆体的土壤上端面铺设有播种孔板,播种孔板端面均匀设置有播种孔,播种孔尺寸大于待鉴定种粒。

所述的渗吸系统还增设有用于盆体定植的半地下式定植坑,盆体放置于半地下式定植坑中,盆体上端不低于半地下式定植坑上端,半地下式定植坑位于遮雨棚的覆盖范围内。

所述的半地下式定植坑底部铺设有2-5cm厚度的沙层,沙层上端覆盖有塑料布,盆体放置于塑料布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套盆渗吸方法代替常规灌水,外盆为盆体土壤提供充足的水量,盆体放入外盆中,其底部开有渗吸孔,通过渗吸层吸水,使盆体各处的种子灌水量保持一致,水量控制精确,在下雨前用遮雨棚遮盖试验地,防止雨水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其他时间将遮雨棚收起,接受自然光照,以利于土壤中水分的减少达到干旱的目的。

缩短了试验时间,用水量少,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快速减少,加之使用一次干旱处理,后期处理无需测定土壤含水量也无需灌水,操作简易,可减少干旱的时间,降低管理成本。传统试验方法为了使土壤水分均匀,需要灌水至最大持水量,因此增加了干旱所需的时间,每次复水前需先测定土壤含水量,目前的速测仪不够精确,所测数据参考价值不大,最为简洁的是直接把塑料盒子称重计算,但如此大的重量,每一次搬动都非常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土壤的松动,对根系影响很大;水量控制精确,结果准确可靠。每个盆体种植一个品种,盆体容积变小,使用灵活,保证了每个品种的给水量均匀可控,试验结果更为可靠。由于采用渗吸方式进行给水,与此前的表面灌水相比,减少了裂缝的产生,使每盆中的土壤水分分布更为均匀,避免了此前水分顺裂缝直接下流,在底部低洼处蓄积,导致鉴定结果不准。也避免了使用较大盆体干旱处理时,不同盆内存活的苗数大不相同,但为了保证土壤水分的均匀,只能灌至最大持水量,此时,相对于单株的给水量来说,已经明显不同,也会影响后期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套盆渗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盆体置于半地下式定植坑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播种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盆体,2、外盆,3、渗吸孔,4、渗吸层,5、播种孔板,6、播种孔,7、半地下式定植坑,8、沙层,9、塑料布,10、遮雨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谷子苗期抗旱鉴定用套盆渗吸系统,包括盛有土壤的盆体1,土壤中均匀播种待鉴定种粒,关键点是,所述的盆体1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渗吸孔3,底部上端面铺设有渗吸层4,所述渗吸系统增设有用于盆体1内土壤吸水用的外盆2,外盆2套装于盆体1外部,外盆2中盛有水且水量为土壤所需最大持水量体积的1.2-1.5倍,所述盆体1上方增设有遮雨棚10。本实用新型对反复干旱法进行改进,仍然利用平均存活率评价其抗旱性,快速的对大量材料进行苗期抗旱鉴定。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盆体1和外盆2材料均为PVC板材,厚度为0.4cm,其中盆体1长宽高尺寸为30*10*20cm,底部均匀开孔为渗水孔3,共两排12个孔,内垫三层吸水纸为渗吸层4,便于水分渗吸,外盆2尺寸为40*15*5cm,外盆2盛水的最佳容积为盆体1内土壤持水量的1.2倍,4月中下旬,将取样土壤过筛,取样测定其最大持水量,装入盆体1压实整平,要求每盆重量相等,距盆上沿的距离为2cm,要求不少于3次重复,按土壤的最大持水量计算好水量,本实施例盆体1装土重量为7.8kg,土壤的含水量为14%,要求达到的含水量为25%,需灌水重量为7.8*(0.25-0.14)=0.86kg,为方便操作注入外盆2内水量为1kg,将盆体1放入外盆2内,3小时后,吸水至恒重,此时,盆土高度会下降2cm左右,取出盆体1放到事先挖好的半地下式定植坑7中,四周用土培好,并搭设塑料防雨棚10,摆放整齐后,覆盖好地膜保湿。半地下式定植坑7的坑深15cm,坑底铺沙整平,沙层8的厚度为3cm,再铺上一层塑料布9,盆体1放入后,因自身重力作用会使塑料布9形成一个浅浅的凹坑,渗出的少量水会在此积蓄,因水量较少,盆内的土壤无法重新吸收,因此对土壤含水量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一端时间内有利于维持底部的一个较为潮湿的小环境,与实际田间种植环境更为接近。10天后除去杂草,然后揭去地膜,准备播种。

4月底-5月初,种子催芽后播种,选择饱满的谷种,在培养皿中铺设三层滤纸,25摄氏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将发芽后的种子进行挑选,选择芽长和饱满程度一致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孔板5端面均匀设置有播种孔6,播种孔6尺寸大于待鉴定种粒,本实施例中,每盆1个品种46粒种子,播种孔板5的规格为开有4行共46个播种孔6,呈梅花形布置,即每一行播种孔6的个数分别为12-11-12-11,孔径为0.3cm,孔距为2.5cm,相邻两行的播种孔6相互错开半个孔距。播种前取出盆体1内表层1cm厚的土壤,同时耙松盆内土壤1cm,然后压平并将播种孔板5放入盆体,按播种孔6位置进行播种,播种后取走播种孔板5并将取出的土壤覆盖在种子上并压实。

鉴定的目的是:筛选极端抗旱和不抗旱的品种,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做准备,所有品种均来自相同的组合。

鉴定的具体操作步骤:盆体1接受自然光照,降雨前用塑料防雨棚10遮盖,其它时间将棚收起,以利于土壤中水分的减少达到干旱的目的,如果阳光过强,盆内土壤温度过高,可使用遮阳网,主要是为了降低中午前后的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试验表明30%遮阴对作物本身影响不大;

15天后出现萎蔫,中午比较明显,早晚会恢复正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萎蔫程度逐渐加重,25天后,早晚进行观察,进行第一次记载;

至80%的材料达永久萎蔫时,进行第二次记载,为了验证其是否永久萎蔫,傍晚用喷雾器均匀喷水,至第二、三天清晨进行观察并与前一天的记载情况进行对比并校对。

若根据存活率分为抗旱和不抗旱两类,每一次记载的表现萎蔫较早、后期存活最少的作为不抗旱类型,萎蔫较晚、后期存活最多的作为抗旱类型。并且为了今后不同品种间的比较,确定了冀谷19作为标准对照,该品种也是国家谷子区试的对照品种,在生产中抗旱性表现较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