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6492阅读:9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



背景技术:

目前,鸡的养殖方式主要有集中养殖和散养,集中养殖就是通过建造鸡舍来把幼鸡集中圈养的一种养殖方式,该方式的养殖密度较高,容易引起细菌的感染导致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无形中增加了养殖风险;散养就是通过给幼鸡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来促进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该方式的养殖密度较低,降低了禽流感的发病率,并且散养鸡的口感跟好,目前散养的养殖方式获得了广大养殖户的推广,但是散养方式养殖的鸡不容易管理,需要固定的喂养场地,在特殊的天气情况下还需要在室内进行喂养,现有技术中采用散养的养殖户在室内喂养时,通常采用人工抛洒的方式来进行喂养,但该种方式容易将鸡饲料污染,从而造成病菌滋生蔓延,增加了养殖风险。目前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散养鸡喂食槽,如中国专利201511035682.0公开的《一种散养鸡的喂食装置》,通过盛料盘驱动装置带动盛料盘旋转,使得放置在盛料盘上部的饲料通过盛料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饲料甩入到导料槽的上导料口位置,此时饲料利用自身的重力向下移动到下导料口,从而到达圆环状的盛料槽中,该装置设计结构简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散养鸡养殖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但该技术方案不能够自动清理食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同时该方案顶部防护不足,容易使得饲料被杂物污染。再如中国专利201310397264.0公开的一种《散养鸡的自动喂食装置》,该装置包括饲料仓和控制器,饲料仓下部设有下料管,下料管上设有旋转下料阀,续传下料阀与下料电机传动连接,在下料管的底部设有一个锥形顶,锥形顶的下方设有支杆,所述饲料仓固定在一个穿过所述锥形顶的支架上;所述锥形顶由相互平行且呈上下分布的上锥面和下锥面构成,在上锥面和下锥面之间设有连接筋,所述上锥面和下锥面之间的区域为下料间隙,所述下料间隙的进料口与下料管连通、出料口位于所述锥形顶的边缘;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下料电机并且该控制器还与一个由其控制的声光警报器相连接。这种自动喂食装置可以实现自动饲喂,饲喂面广,同时具有可使鸡避雨的功能,但该技术方案没有自清洁功能,不适于散养鸡的室内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采用自动化控制过程,实现喂食槽的自动清洁和下料,降低了疾病传染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包括饲料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仓3顶部设置有防护盖1,底部通过圆盘控制器4与导料管6相连接,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底部设置有盛料盘8,盛料盘8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1,侧边设置有排污口15,底部设置有污水槽10;所述驱动装置11末端螺纹连接有输出轴7;所述导料管6位于导水管13周围并且其末端位于盛料盘8上方,导水管13与输出轴7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出水口17,出水口17相间分布在两相邻叶片12中间位置;所述输出轴7边缘位置通过卡槽16卡合连接有叶片12,上部通过导水管13与水箱2相连接,水箱2位于饲料仓3内部。

所述圆盘控制器4外缘处设置有控制把手18,所述控制把手18位于饲料仓3与支撑底座5外部。

所述叶片12的底端贴合在盛料盘8的上表面上。

所述一个排污口15的外圆弧长和相邻两个排污口15之间的外圆弧长与相邻两个叶片12之间的外圆弧长相等,既叶片12的数目为排污口15的两倍。

所述出水口17的数目与排污扩15的数目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叶片的方式,使得存放在盛料盘中的饲料残渣可以自动随清水排到食槽外部,方便养殖户的清理和清洁,减少了外部环境对饲料的污染,自清洁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散养鸡在室内养殖过程中的清洁卫生状况,在降低养殖户养殖风险的同时还降低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和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盛料盘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盛料盘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底座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出轴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出轴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水管底端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水管底端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盘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防护盖1、水箱2、饲料仓3、圆盘控制器4、支撑底座5、导料管6、输出轴7、盛料盘8、连接口9、污水槽10、驱动装置11、叶片12、导水管13、活塞14、排污口15、卡槽16、出水口17、控制把手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的散养鸡室内喂食槽,包括饲料仓3,所述饲料仓3顶部设置有防护盖1,底部通过圆盘控制器4与导料管6相连接,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底部设置有盛料盘8,盛料盘8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1,侧边设置有排污口15,底部设置有污水槽10;所述驱动装置11末端螺纹连接有输出轴7;所述导料管6位于导水管13周围并且其末端位于盛料盘8上方,导水管13与输出轴7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出水口17,所述出水口17相间分布在两相邻叶片12中间位置;所述输出轴7边缘位置通过卡槽16卡合连接有叶片12,上部通过导水管13与水箱2相连接,水箱2位于饲料仓3内部。

所述水箱2底部设置有活塞14。

所述圆盘控制器4外缘处设置有控制把手18,所述控制把手18位于饲料仓3与支撑底座5外部。

所述一个排污口15的外圆弧长和相邻两个排污口15之间的外圆弧长与相邻两个叶片12之间的外圆弧长相等,既叶片12的数目为排污口15的两倍。

所述出水口17的数目与排污扩15的数目相等。

所述污水槽10底部设置有连接口9,连接口9可用于连接水管以接通其他装置。

所述叶片12的底端贴合在盛料盘8的上表面上。

使用时,先将水和饲料分别放在水箱2和饲料仓3内,转动控制把手18,使得饲料仓3与导料管6接通,从而使饲料能够通过重力作用落到盛料盘8中,在需要清理对盛料盘8进行清理时,驱动装置带动叶片12进行旋转,由于叶片12的旋转使得出水口17与排污口15相继接通,因而清水能够从出水口17流到盛料盘8中,此时叶片12将饲料残渣推动,使其随清水从排污口15排到污水槽10中,从而实现喂食槽的自动清洁。值得注意的是,导水管13与输出轴7相互插接连接,且圆盘控制器4和出水口17的工作方式相同,均通过旋转错位来完成下料和排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部分均为现有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