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891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灭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蚊装置大多采用灯光诱蚊、电击灭蚊,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灯光常亮,会影响到晚间休息。二氧化碳对蚊虫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人们发明了利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引诱蚊虫。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的蚊虫诱杀装置(公布号为CN105831040),该蚊虫诱杀装置包括用于引诱蚊虫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放置在盒体内,盒体内还设有用于杀死蚊虫的灭蚊组件,灭蚊组件为高压电击灭蚊组件,高压电机灭蚊组件设于盒体底部的中间位置,蚊子飞入盒体内有些还会飞出灭蚊装置或者就在灭蚊装置附近转悠,此种现有技术的灭蚊装置灭蚊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蚊装置,该灭蚊装置灭蚊效果好,能够有效避免蚊子漏网,使用户避免被蚊子叮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灭蚊装置,包括壳体及控制单元,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二氧化碳能量盒及风机;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和风机工作。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二氧化碳能量盒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用来引诱蚊虫进入壳体内;风机能够将第一通孔附件的蚊虫吸入壳体内,还能将蚊虫风干致死;从而使得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避免蚊虫漏网,使用户避免被蚊子叮咬。

作为改进,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包括盒体及电解组件,所述的电解组件设于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盒体内还设有电解液;所述的盒体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的电解组件包括石墨电极及阴极板,所述的石墨电极和阴极板通电后电解电解液产生二氧化碳。采用此种结构后,二氧化碳能量盒结构简单,释放二氧化碳效果较好,而且还安全环保。

作为改进,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及底座,所述的上壳体与所述的底座可拆式连接;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设于所述的底座上。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壳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二氧化碳能量盒的组装也较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开口,所述的上壳体的上开口端供蚊虫飞入,所述的上壳体的下开口端与所述的底座连接;所述的上壳体的上开口端为进风口,所述的上壳体的下开口端与底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为出风口。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设计合理,风从进入口吹入将蚊子吸入壳体内,再从出风口吹出将二氧化碳散布在壳体的四周。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壳体的上开口端内设有吸蚊导板组件,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的上壳体的上开口端的内壁连接,所述的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的风机的外侧壁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蚊子飞入壳体之后只能从第二通孔经过,使得所有的蚊子都要经过风机。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包括吸蚊网格及吸蚊导板;所述的吸蚊网格的外侧壁与所述的上壳体的上开口端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吸蚊导板设于所述的吸蚊网格的下端,所述的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的吸蚊导板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蚊导板为由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倾斜的锥形面。采用此种结构后,蚊子能够更加顺利地落入风机中。

作为改进,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电网;所述的电网设于所述的风机的出风侧;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电网工作。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电网能将壳体内的蚊虫风干致死,从而使得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避免蚊虫漏网,使用户避免被蚊子叮咬。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网包括电网本体及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架及锥形架;所述的连接架连接在所述的风机的出风侧,所述的电网本体设于所述的锥形架上,所述的锥形架位于所述的风机的下侧,该锥形架的下端设有落蚊孔。采用此种结构后,从风机的出风侧吹出的蚊子都会经过电网电击致死,可有效避免漏网,死掉的蚊子从落蚊孔落入壳体内。

作为改进,所述的上壳体的下端口内可拆式连接有储蚊盒,所述的储蚊盒位于所述的电网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的上方;所述的储蚊盒的底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采用此种结构后,等到储蚊盒内蚊子到达一定量之后,可将储蚊盒拆卸下来,将蚊子倒掉,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请补充CAD线条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吸蚊导板组件、风机和电网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储蚊盒安装在上壳体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二氧化碳能量盒安装在底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二氧化碳能量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的二氧化碳能量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壳体,101、第一通孔,102、上壳体,103、底座,104、卡块,105、卡槽,106、通风槽,107、安装槽,108、“L”形通道,109、第一正、负接线端,2、二氧化碳能量盒,201、盒本体,202、盒盖,203、石墨电极,204、阴极板,205、排气孔,206、限位柱,207、第二正、负接线端,3、风机,301、风轮,302、支架,4、电网,401、电网本体,402、连接架,403、锥形架,404、落蚊孔,5、吸蚊网格,501、电机安装槽,6、吸蚊导板,601、第二通孔,7、控制面板,701、开关,8、储蚊盒,801、通气孔,802、缺口,9、固定架,901、连接轴,902、限位搭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包括壳体1及控制单元,所述的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二氧化碳能量盒2、风机3及电网4;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风机3及电网4工作。

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能释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够引诱蚊虫。风机3能够将第一通孔101外的蚊虫迅速引入壳体1内。电网4能将壳体1内的蚊虫电击致死。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其作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的风机3、电网4和二氧化碳能量盒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所述的壳体1内,所述的电网4位于所述的风机3的出风侧,所述的第一通孔101位于所述的风机3的进风侧的上侧。

所述的壳体1包括上壳体102及底座103;所述的上壳体102与所述的底座103可拆式连接;所述的风机3和电网4设于所述的上壳体102内,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设于所述的底座103上。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开口,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开口端供蚊虫飞入,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下开口端与所述的底座103连接;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开口端为进风口,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下开口端与底座10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为出风口。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下开口端的内壁上设有卡块104,所述的底座103的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卡槽105,所述的上壳体102安装在所述的底座103上时,所述的卡块104卡入所述的卡槽105内。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下端口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风槽106,所述的通风槽106为所述的出风口的一部分。

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开口端内设有吸蚊导板组件,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601;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开口端的内壁连接,所述的第二通孔601的内侧壁与所述的风机3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的吸蚊导板组件包括吸蚊网格5及吸蚊导板6;所述的吸蚊网格5的外侧壁与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开口端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吸蚊导板6设于所述的吸蚊网格5的下端,所述的第二通孔601设于所述的吸蚊导板6上。所述的吸蚊导板6为由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倾斜的锥形面。

所述的风机3包括风轮301、电机组件及支架302。风轮301设于所述的支架302的中部。所述的支架302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二通孔601的内侧壁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运行风机3时,风只能从风轮301处通过,能够很有效地将蚊虫吸入壳体1内,吸入的蚊虫只能从出风侧吹出,蚊虫都能经过电网电击致死,灭蚊效果较好,避免漏跑。所述的吸蚊网格5的中部设有电机安装槽501,所述的电机组件安装在所述的电机安装槽501内。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上侧还设有控制面板7,所述的控制面板7与所述的安装槽107固定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7上设有控制开关701,所述的控制面板7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与所述的电机组件电路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的电机组件运行,所述的开关701用于启动控制电路和电机组件。

所述的电网4包括电网本体401及电网支架;所述的电网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架402及锥形架403;所述的连接架402连接在所述的风机3的出风侧,所述的电网本体401设于所述的锥形架403上,所述的锥形架403位于所述的风机3的下侧,该锥形架403的下端设有落蚊孔404。采用此种结构后,能够避免蚊虫从电网4与风机3的连接处逃出;从风机3出风侧吹出的蚊虫经过电网4电击致死,受锥形架403作用滚落到落蚊孔404,最后从落蚊孔404掉落到壳体1内。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上壳体102的下端口内可拆式连接有储蚊盒8,所述的储蚊盒8位于所述的电网4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的上方;所述的储蚊盒8的底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801。所述的储蚊盒8的外形与所述的上壳体102下端口内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储蚊盒8的边缘设有缺口802。所述的上壳体102下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架9,所述的固定架9包括连接轴901和限位搭子902,所述的限位搭子902铰接在所述的连接轴901的下端,所述的连接轴90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上壳体102下端口的内壁上。储蚊盒8安装在上壳体102下端口内时,所述的限位搭子902搭在所述的储蚊盒8的缺口802侧壁的下侧。当要拆卸储蚊盒时,旋转限位搭子902使限位搭子902避开储蚊盒8的侧壁,使其可以容置在所述的缺口802内,然后将储蚊盒8向下拿出,所述的缺口802从限位搭子902外套出,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上壳体102位于储蚊盒8的上侧还设有储蚊盒限位结构,即上壳体102位于储蚊盒8的上侧的结构为曲线结构,采用此种结构后,不仅造型较美观,还有对储蚊盒有效限位。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可拆式连接在所述的底座103上;所述的底座103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槽107,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107内。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包括盒体及电解组件,所述的电解组件设于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盒体内还设有电解液;所述的盒体上设有排气孔205;所述的电解组件包括石墨电极203及阴极板204。所述的盒体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柱206,所述的安装槽107的侧壁上设有“L”形通道108,安装二氧化碳能量盒2时,所述的限位柱206先插入所述的通道108的竖向通道内,等到达一定位置时,旋转二氧化碳能量盒2,使限位柱206嵌入横向通道内,如此便可将二氧化碳能量盒2稳定地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107内。所述的底座10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正、负接线端109,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正、负接线端207,当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2安装在安装槽107内时,所述的第一正、负接线端109与所述的第二正、负接线端207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的盒体包括盒本体201及盒盖202,所述的石墨电极203及阴极板204均安装在所述的盒本体201内,所述的电解液设于所述的盒本体201内。所述的排气孔205设于所述的盒盖上。所述的石墨电极203与所述的第二正接线端连接,所述的阴极板204与所述的第二负接线端连接。所述的排气孔205内设有堵头(未示出),所述的堵头上开有十字缝,受十字缝作用,所述的堵头可避免盒体的电解液从排气孔205溢出,但同时还能使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堵头的十字缝排出,即当盒体内聚集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量时,盒体内气压升高,会涨开十字缝,使二氧化碳通过十字缝排出。所述的二氧化碳能量盒排出的二氧化碳在风机3吹出的风的作用下,从底座103和上壳体102之间的间隙和通风槽106处吹出,散布在装置的四周,引诱蚊虫效果较好。

所述的石墨电极,包括下述重量组成:

其中,所述粘结剂包括酚醛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和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聚乳酸、碳酸酯、单糖、低聚糖和聚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添加剂选自炭黑、碳纳米管、碳化硅、氮化硼、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二氧化钛、碳酸钙、硬脂酸、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该石墨电极还包括六亚甲基四胺;所述六亚甲基四胺的用量为所述粘结剂用量的5~15wt%。

上述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各物料混合均匀后在100~300℃、10-60MPa下在模具中热压固化成型,即得到石墨电极。

内盒内的电解液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电解液为硫酸盐和/或碳酸氢盐的水溶液,所述电解液中还含有0~10wt%的葡萄糖,所述电解液的pH值为6~9。使用该方案中的电解液能够配合石墨电极,提高电解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尤其是添加了葡萄糖后,能使电解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2v%左右。

采用上述结构的石墨电极作为二氧化碳能量盒3的电解池中的阳极板使用,电解所得到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10v%以上,且产气量稳定;尤其适合作为灭蚊设备和植物生长设备中的耗材配套使用,更换方便,节能降耗效果好,而且还较环保。

本实用新型灭蚊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二氧化碳能量盒2、风机3及电网4,二氧化碳能量盒2开始释放二氧化碳,在风机3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从上壳体102和底座103的连接处吹出,使二氧化碳散布在装置的四周。蚊虫靠近进风口时,在风机3吸力的作用下,将蚊虫吸入壳体1内,蚊虫穿过风轮301甩在电网4上,电网4将蚊虫电击致死,死掉的蚊虫落在储蚊盒8内,等储蚊盒8内的蚊虫储存到一定的量时,用户打开上壳体102和底座103,将储蚊盒8拆卸下来,便可将蚊虫清理干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