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619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在自然条件下植被恢复困难,且所需的周期较长,尤其是乔、灌木的植被恢复尤为困难。再者,该区域土壤贫瘠、保墒保水性能差和植物立地条件差等因素,现有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存在植被成活率低,成本较高,在当年种植成功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的现象。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一般主适用于干旱沙地地区使用,但在安装时还需人工将沙地掘开一放置坑,劳动强度较高,且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放置后因其放置坑周围的沙土结构被破坏,使得过于松软在一遇大雨,便会被地表径流带走,易造成其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且在干旱区域,太阳光照射过于强烈,现有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没有相应的阻阳装置,使得其内水量的被大量蒸发。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一般主适用于干旱沙地地区使用,但在安装时还需人工将沙地掘开一放置坑,劳动强度较高,且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放置后因其放置坑周围的沙土结构被破坏,使得过于松软在一遇大雨,便会被地表径流带走,易造成其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且在干旱区域,太阳光照射过于强烈,现有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没有相应的阻阳装置,使得其内水量的被大量蒸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其中,该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包括有:

干旱沙地、建植保水桶、螺旋绞龙、支杆、转杆、塑料编织网状层、第一海绵蓄水层、第一栽培基质层、第二海绵蓄水层、第二栽培基质层、第三海绵蓄水层和螺纹孔;

所述建植保水桶外壁镶嵌有螺旋绞龙;所述建植保水桶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建植保水桶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塑料编织网状层、第一海绵蓄水层、第一栽培基质层、第二海绵蓄水层、第二栽培基质层和第三海绵蓄水层;所述支杆的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建植保水桶之间螺纹相连接;所述建植保水桶嵌合在干旱沙地中。

进一步的,所述建植保水桶整体采用锥形结构,且建植保水桶的底部为锥尖形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底端外壁设有与螺纹孔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海绵蓄水层、第一栽培基质层、第二海绵蓄水层、第二栽培基质层和第三海绵蓄水层之间彼此间隔设置。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主适用于干旱沙地地区使用,建植保水桶外壁镶嵌有螺旋绞龙,可在放置本实用新型建植保水桶时将其旋转入干旱沙地内,使其与干旱沙地内部紧紧相贴附,通过该设计可有效的解决以往在放置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时,还需人工将沙地掘开一放置坑,劳动强度较高,且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放置后因其放置坑周围的沙土结构被破坏,使得过于松软在一遇大雨,便会被地表径流带走,易造成其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且通过该螺旋旋入的设计,也可保证该建植保水桶旋入后的稳固性。

2.本实用新型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和第三海绵蓄水层11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多层海绵蓄水层对水资源进行吸附,并且通过间隔设置的结构,可保证各栽培基质层内的水资源的不缺失,进一步的,第一海绵蓄水层顶部还设有一层塑料编织网状层,通过该塑料编织网状层的设计可在白天阻挡太阳光的照射,以减少建植保水桶内水量的大量蒸发,且也可在大雨倾盆时,阻拦雨滴对第一海绵蓄水层的直接冲击,增加第一海绵蓄水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支杆、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旱沙地,2、建植保水桶,3、螺旋绞龙,4、支杆,5、转杆,6、塑料编织网状层,7、第一海绵蓄水层,8、第一栽培基质层,9、第二海绵蓄水层,10、第二栽培基质层,11、第三海绵蓄水层,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3,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包括有:

干旱沙地1、建植保水桶2、螺旋绞龙3、支杆4、转杆5、塑料编织网状层6、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第三海绵蓄水层11和螺纹孔12;

建植保水桶2外壁镶嵌有螺旋绞龙3;建植保水桶2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2;建植保水桶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塑料编织网状层6、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和第三海绵蓄水层11;支杆4的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转杆5;转杆5与建植保水桶2之间螺纹相连接;建植保水桶2嵌合在干旱沙地1中。

如上述所述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建植保水桶2整体采用锥形结构,且建植保水桶2的底部为锥尖形结构设计,便于其在放置安装上时的旋入沙地内的操作;

如上述所述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转杆5底端外壁设有与螺纹孔12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便于的拆装操作,使其不阻碍栽植物的生长;

如上述所述的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和第三海绵蓄水层11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多层海绵蓄水层对水资源进行吸附,并且通过间隔设置的结构,可保证各栽培基质层内的水资源的不缺失。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时,在放置安装本实用新型建植保水桶2时,将支杆4左右所活动连接的转杆5底端分别螺纹连接入建植保水桶2顶部所开设的螺纹孔12内,因建植保水桶2整体采用锥形结构,且建植保水桶2外壁镶嵌有螺旋绞龙3,且建植保水桶2的底部为锥尖形结构设计,在将建植保水桶2安装在干旱沙地1时通过扭动支杆4使建植保水桶2旋转入干旱沙地1内部,使其与干旱沙地1内部紧紧相贴附,进一步的,建植保水桶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塑料编织网状层6、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和第三海绵蓄水层11,且第一海绵蓄水层7、第一栽培基质层8、第二海绵蓄水层9、第二栽培基质层10和第三海绵蓄水层11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多层海绵蓄水层对水资源进行吸附,并且通过间隔设置的结构,可保证各栽培基质层内的水资源的不缺失,进一步的,第一海绵蓄水7层顶部还设有一层塑料编织网状层6,通过该塑料编织网状层6的设计可在白天阻挡太阳光的照射,以减少建植保水桶2内水量的大量蒸发,且也可在大雨倾盆时,阻拦雨滴对第一海绵蓄水层7的直接冲击,增加第一海绵蓄水层7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