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4357阅读:1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生态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小,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以草本和低矮灌木为主。但随着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植被破坏日益加重,作为主要覆盖植物的低矮灌木的恢复与重建迫在眉睫,因此有许多科学家都投身于西北低矮灌木的恢复与重建研究中。种子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从母株上散落的种子量。种子雨阶段是群落更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植物的繁殖体(种子和果实)散布的形象描述,种子等繁殖体的散布就像下雨一样,“雨”表示数量多而集中,因此被称为种子雨,又被称为种子流。

种子雨中既有成熟种子,又有未成熟种子,还有死亡的种子。种子雨是植物生命史动态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它的了解,可以预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大小以及植被的更新演替的趋势。但是由于低矮灌木种子成熟时期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的影响,使得种子成熟期变化大;而且种子成熟期多为秋季多雨水时期,种子易受风雨天气影响而脱落;还有灌木分布区一般离研究区较远。总之,我们急需一种简单高效的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装置。而目前用于低矮灌木种子雨的收集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包括种子收集网,还包括固定腿和固定铁环,所述固定铁环边上固定设置有固定钩,所述固定腿与固定铁环焊接,所述种子收集网的上端通过固定钩与固定铁环相连,所述种子收集网的下端设有封口绳子,所述种子收集网的下端通过封口绳子扎住。

优选的,所述固定腿设置有三条,且均匀焊接在固定铁环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钩与固定铁环焊接,且固定钩设置有12个。

优选的,所述种子收集网上设有与固定钩连接的固定绳子。

优选的,所述固定绳子数量与固定钩数量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结构简单,通过种子收集网和固定铁环,种子收集网通过固定绳子与固定铁环上边固定勾连接,固定架由固定铁环和3个等长固定腿,固定铁环上边设固定勾,固定腿通过焊接与固定铁环连接,三个支腿均匀布设固定铁环上,固定铁环是将种子收集网固定在灌木周边,使灌木种子落入网中,进行种子的收集;通过种子收集网和固定铁环,种子收集网由上端设有固定绳的两端开口的网子做成,在种子收集期间将收集网下端用封口绳子扎住,完成种子收集后,将网子下端封口绳解开将种子倒入收集袋中。在种子成熟时间段,将该装置固定在需要收集种子的灌木分布区,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期到收集地将收集网中的种子带回;并且易于收集,对于荒漠植物种子成熟阶段,我们只需将种子雨收集器布设在研究区内,定期收集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子收集网;2-固定铁环;3-固定腿;4-固定钩;5-封口绳子;6-固定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矮灌木种子雨收集器,包括种子收集网1,还包括固定腿3和固定铁环2,所述固定铁环2边上固定设置有固定钩4,所述固定腿3与固定铁环2焊接,所述种子收集网1的上端通过固定钩4与固定铁环2相连,所述种子收集网1的下端设有封口绳子5,所述种子收集网1的下端通过封口绳子5扎住,所述固定腿3设置有三条,且均匀焊接在固定铁环2上,所述固定钩4与固定铁环2焊接,且固定钩4设置有12个,所述种子收集网1上设有与固定钩4连接的固定绳子6,所述固定绳子6数量与固定钩4数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时:将种子收集网1通过固定铁环2固定在灌木周边,使灌木种子落入种子收集网1中,进行种子的收集;通过种子收集网1和固定铁环2,种子收集网1由上端设有固定绳字6的两端开口网做成,在种子收集期间将种子收集网1下端用封口绳子5扎住,完成种子收集后,将下端封口绳字5解开将种子倒入收集袋中。在种子成熟时间段,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收集种子的灌木分布区,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期到收集地将收集网中的种子带回,对于荒漠植物种子成熟阶段,我们只需将种子雨收集器布设在研究区内,定期收集观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