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292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病害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研究经常要用到保湿装置;通常做法是:用薄膜袋密封保湿,但此法不能很好地隔离叶片,常常导致叶片粘贴在一起,易长杂菌,易腐烂,从而失去研究价值,薄膜袋也不宜反复使用,此法不能鉴别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其症状易与水稻生理枯黄相混淆,教学与生产上经常用保湿法进行鉴别;常用方法是把带健部的病叶插在盛有湿沙的玻璃瓶内,密封瓶口,切口处有菌脓溢出者为该病;该做法的弊端是操作麻烦;使用过后如果要重复使用,清洁时沙子容易堵塞水管,不重复使用又造成很大的浪费;普通瓶子和沙子不方便灭菌容易感染杂菌;为了盖盖子,病叶需整体落入瓶内,观察时看不清标本的全体,不利于结果的鉴别。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使用方便、防止病叶交叉、观察方便的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防止病叶交叉、观察方便的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子、杯盖、杯脚、左旋杆、右旋杆、固定套、密封圈和海绵条,所述的杯盖盖在杯子上,所述的杯脚固定在杯子底部,所述的杯子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的左旋杆转动固定在杯子底部左侧的固定套上,所述的右旋杆转动固定在杯子底部右侧的固定套上,所述的左旋杆和右旋杆与固定套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左旋杆和右旋杆上部贯穿有条形槽,所述的海绵条两端分别卡入左旋杆和右旋杆的条形槽,所述的海绵条卷在左旋杆或者右旋杆上。

进一步,所述的杯盖和杯子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杯盖扣压在杯子上。

进一步,所述的杯盖高度为3~10厘米。

进一步,所述的杯盖和杯子均为透明玻璃材料。

进一步,所述的杯盖和杯子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的海绵条由耐高温洛铁海绵制成。

采用以上结构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海绵条、左旋杆、右旋杆配合将病叶有次序夹住或松开,达到将病叶固定和保湿培养目的,能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可重复使用,打开杯盖观察方便,操作简易;此装置除了可以甄别水稻白叶枯病与生理枯黄外,还可以对离体接种之后要诱发病害叶片进行保湿、需诱发病征的植物叶斑病标本进行保湿,还适合用于一切需隔离保湿的其它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二(省去海绵条)。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三。

图中,1、杯子,2、杯盖,3、杯脚,4、左旋杆,5、右旋杆,6、固定套,7、密封圈,8、海绵条,9、病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鉴别水稻白叶枯病的保湿装置,包括杯子1、杯盖2、杯脚3、左旋杆4、右旋杆5、固定套6、密封圈7和海绵条8,杯盖2盖在杯子1上,杯脚3固定在杯子1底部,杯子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套6,左旋杆4转动固定在杯子1底部左侧的固定套6上,右旋杆5转动固定在杯子1底部右侧的固定套6上,左旋杆4和右旋杆5与固定套6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圈7,左旋杆4和右旋杆5上部贯穿有条形槽,海绵条8两端分别卡入左旋杆4和右旋杆5的条形槽,海绵条8卷在左旋杆4或者右旋杆5上。

进一步,杯盖2和杯子1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杯盖2扣压在杯子1上。

进一步,杯盖2高度为3~10厘米。

进一步,杯盖2和杯子1均为透明玻璃材料。

进一步,杯盖2和杯子1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海绵条8由耐高温洛铁海绵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步骤:打开杯盖2,缓缓拧动左旋杆4将海绵条8卷在左旋杆4上,在卷左旋杆4的同时,另一手将病叶9插入海绵条8的缝隙,连续不断拧动左旋杆4并连续不断的将病叶9放入海绵条8缝隙,即可将病叶9有序、分隔、直立的插在成卷的海绵条8内;在杯子1加入适量的灭菌水,盖上杯盖2培养病叶9;需要观察植物病叶9时,打开杯盖2即可;当需要取出病叶9时,拧动右旋杆5,左旋杆4上成卷的海绵条8慢慢旋转并转移至右旋杆5上成卷,在此过程中,有序的从松动的海绵条8缝隙上将病叶9取出;海绵条8可更换,可清洗消毒;如图1所示,甄别水稻白叶枯病与生理枯黄时,病叶9底部插入海绵条8的深度根据需要调节,病叶9上部分高于海绵条8,利于菌脓在病叶切口处溢出;如图3所示,对离体接种之后要诱发病害叶片进行保湿、需诱发病征的植物叶斑病标本进行保湿时,可将病叶9埋入海绵条8内;另外,针对其他需隔离保湿的其它研究,病叶9底部插入海绵条8深度和病叶9上部露出海绵条8高度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需要灭菌时,可将本装置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湿热灭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