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田间滴灌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357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田间滴灌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田间滴灌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其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等显著优点,目前在我国推广使用速度较快。水肥一体化实现了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常见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如滴灌施肥系统,滴灌施肥系统主要由泵房式首部加压系统和田间管道系统组成,然而由于田间管道系统在滴灌施肥系统建造时是固定在田间的,施肥是统一进行施肥,而实际生产中,由于大中型农场田间栽培面积较大,部分区域的作物出现长势不良或者生理性病害时,这时候就需要定点对应施肥,固定的田间管道系统在使用上就非常的不方便,因此通常是人工搬运肥料桶在人工进行施肥的,劳动强度较大。而对于小型农场,由于现有的泵房式首部加压系统因其位置固定、体积庞大、投资成本高等限制因素,在小面积的农田上难以推广应用。

为此,研发一种施肥灵活性强,便于移动,劳动强度低,便于操作,能够满足小型农场施肥需要的田间滴灌施肥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田间滴灌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移动装置、承载槽、隔板、肥料箱、水箱、水泵、水泵驱动装置、混合筒、出液管、带状软管、主施肥管、支施肥管、带状软管收卷装置、控制装置,所述的承载槽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的隔板水平设置于承载槽内,将承载槽内分成上下两层空间,所述的肥料箱、水箱、水泵、水泵驱动装置、混合筒均设于承载槽的下层空间内,所述的水泵驱动装置与水泵连接,所述的水泵的进液端与三通管连接,出液端与混合筒连接,所述的肥料箱、水箱分别与三通管连接,所述的肥料箱与三通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水箱与三通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的混合筒、出液管、带状软管、主施肥管依次串联,且带状软管、主施肥管位于承载槽外,所述的出液管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的主施肥管与支施肥管相互连接,所述的支施肥管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滴灌头,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装置设于移动装置的侧面,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装置与带状软管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水泵驱动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带状软管收卷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在田间移动,便于对大田不同位置进行施肥,大大提高了施肥灵活性和肥料利用率,能够满足中小型农场施肥的需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滴灌施肥需要反复不断搬运肥料桶、废料罐麻烦、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具有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带状软管收卷装置能够方便的将带状软管收卷,避免了人工收卷麻烦以及容易打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状软管收卷后且主施肥管、支施肥管放置于承载槽的上层空间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槽,2-肥料箱,3-水箱,4-水泵,5-水泵驱动装置,6-混合筒,7-出液管,8-带状软管,9-主施肥管,10-支施肥管,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a-支架,14b-驱动电机,14c-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d-带状软管连接套,1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移动装置、承载槽1、隔板、肥料箱2、水箱3、水泵4、水泵驱动装置5、混合筒6、出液管7、带状软管8、主施肥管9、支施肥管10、带状软管收卷装置、控制装置,所述的承载槽1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的隔板水平设置于承载槽1内,将承载槽1内分成上下两层空间,所述的肥料箱2、水箱3、水泵4、水泵驱动装置5、混合筒6均设于承载槽1的下层空间内,所述的水泵驱动装置5与水泵4连接,所述的水泵4的进液端与三通管连接,出液端与混合筒6连接,所述的肥料箱2、水箱3分别与三通管连接,所述的肥料箱2与三通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的水箱3与三通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2,所述的混合筒6、出液管7、带状软管8、主施肥管9依次串联,且带状软管8、主施肥管9位于承载槽1外,所述的出液管7设有第三电磁阀13,所述的主施肥管9与支施肥管10相互连接,所述的支施肥管10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滴灌头,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装置设于移动装置的侧面,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装置与带状软管8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水泵驱动装置5、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带状软管收卷装置电连接。

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装置包括支架14a、驱动电机14b、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c、带状软管连接套14d,所述的支架14a设于移动装置的侧面,所述的驱动电机14b设于支架14a上,所述的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c与驱动电机14b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的带状软管连接套14d设于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c上,所述的带状软管8穿过带状软管连接套14d,且带状软管8与带状软管连接套14d固结,所述的驱动电机14b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的混合筒6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凸台。

所述的支施肥管10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分别并联于主施肥管9。

所述的移动装置为三轮车或四轮车。

所述的承载槽1的下层空间内设有电源。

所述的支施肥管10设有提手15。

所述的三通管与肥料箱2连接的一端设有防堵底阀。

所述的肥料箱2设有水溶性肥料加肥口。

所述的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所述的肥料箱2的容积为5L~100L。

所述的带状软管8的材质为聚氨酯。

所述的支施肥管10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首先将本装置移动至田间行道指定位置;然后由操作工人手握提手15,将支施肥管10、主施肥管9从承载槽1的上层空间中取下,期间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c在驱动电机14b的带动下转动,将绕在带状软管收卷转轴14c上的带状软管8松开,松开过程中,工人将支施肥管10连同主施肥管9移至大田需要施肥处;然后开启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再启动水泵驱动装置4,水泵分别将肥料箱2中的水溶性肥料、水箱3中的水抽至混合筒6中,肥料液经混合筒6内壁的凸台,加速肥料溶解速度;肥料液依次经混合筒6、出液管7、带状软管8、主施肥管9、支施肥管10、滴灌头滴落在施肥处;施肥完毕后,由操作工人手握提手15,将支施肥管10、主施肥管9抬起,然后带状软管收卷装置将带状软管8逐渐收卷,收卷期间操作工人抬着支施肥管10、主施肥管9逐渐向移动装置移动;收卷完毕后,将支施肥管10、主施肥管9放入承载槽1的上层空间内,即可前往下一个施肥地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在田间移动,便于对大田不同位置进行施肥,大大提高了施肥灵活性和肥料利用率,能够满足小型农场施肥的需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滴灌施肥需要反复不断搬运肥料桶、废料罐麻烦、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具有劳动强度低的优点;带状软管收卷装置能够方便的将带状软管收卷,避免了人工收卷麻烦以及容易打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