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37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猪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养猪场设备是在母猪、仔猪、种猪和肉猪饲养过程中所使用的专用机械、工具和内部设施的总称。养猪场设备因养猪场的经营方向、规模大小、生产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而有不同,主要包括猪栏、喂饲设备、自动饮水器、除粪设备和猪粪处理设备等。喂饲设备是目前养猪场设备中使用最多的设备,使用喂饲设备可以更好的解放人力,实现集中化、智能化管理。现有的喂饲设备多为定时、定量向饲料槽内下料,若在猪吃饱后,还在下料,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夏天饲料槽内存放的多余的饲料会发酸变质,冬天饲料槽内存放的多余的饲料会结冰冻硬,不仅浪费饲料,而且在猪吃了变质饲料或者冻硬的饲料后,容易生病,进而使得猪的产量下降。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专利CN 202068815 U公开了一种猪饲喂槽剩料检测装置,它包括饲喂槽和控制落料的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的饲喂槽底部装有至少两个检测槽内有无食料的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直接与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以控制落料;若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完全被饲料覆盖,则将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此时即使检测到猪的电子耳标也不会下料,直到猪把剩料吃光。

上述猪饲喂槽剩料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饲喂槽内是否有剩料,如果有剩料,就不会加料,避免饲料的浪费,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缺陷:至少有一个以上传感器完全被饲料覆盖,就不会下料,但是饲料一般是湿料,湿料是有粘性的,会粘附到传感器上,使得传感器一直处于被覆盖状态,就一直不会下料,使得饲喂槽很长时间没湿料,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检测饲料槽是否有湿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包括一个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料仓,所述料仓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下端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出料机构,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用于盛放湿料的饲料槽;所述安装支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出料机构连接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饲料槽内有无湿料的两个电极,所述电极间隔设置且下端深入到饲料槽内,所述电极上端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安装有料仓,料仓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下端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可以从料仓上端向料仓内加料,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机构,可以控制出料口的开闭。在安装支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器,饲料槽内间隔设置有两个电极,电极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两个电极是否导通,以检测饲料槽内是否有湿料。因为湿料具有导电性,所以当饲料槽内有湿料时,电极导通,出料机构会关闭出料口,便不会下料,避免湿料的浪费;当电极处于不导通状态时,出料机构便会动作,使得出料口出料,可以更好的向饲料槽内加料。本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作为优化,两个所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饲料槽相对的两侧。

这样,将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饲料槽相对的两侧,可以使得检测范围更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作为优化,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方的下料电机,所述下料电机正对设置在所述料仓上方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下料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设置并与竖向设置在料仓内的传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叶片下端设置有水平板状的圆盘,所述圆盘直径小于所述出料口直径,所述圆盘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电机动作时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叶片转动以将位于叶片之间的湿料拨至圆盘与出料口之间的间隙内使得湿料自由下落到饲料槽中。

这样,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方的下料电机,电极设置在料仓的正上方且与控制器连接,电极输出轴向下设置并与竖向设置在料仓内的传动杆上端固定连接,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叶片,下料电机动作时,可带动传动杆动作,传动杆会带动叶片旋转。叶片下方设置有水平板状的圆盘,圆盘直径小于出料口的直径,圆盘通过连接块与出料口连接,叶片转动时,会拨动圆盘上的湿料至圆盘与出料口的间隙内,然后处于圆盘与出料口的间隙内的湿料会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至出料槽内,结构简单,方便实施。

作为优化,所述料仓设置为倒锥体结构形式,所述料仓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呈筒状结构形式的出料筒,所述出料筒下端开口构成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筒内设置有环状的挡料环,所述挡料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上方,所述挡料环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筒内壁上,内圈沿所述出料筒径向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叶片以及所述圆盘均设置在所述出料筒内且位于所述挡料环下方,所述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内圈的直径。

这样,料仓设置为倒锥体结构形式,可以使得料仓内的湿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出料口方向滑动,以便出料。料仓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呈筒状结构形式的出料筒,出料筒内设置有环状的挡料环,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内圈的直径,设置有挡料环可以更好的避免在不需要出料时,湿料由于自身重力从圆盘与出料口之间的间隙内流出,避免湿料的浪费。并且挡料环外圈固定连接在出料筒内壁上,内圈沿出料筒径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也可以更好的使得湿料在自身重力下向挡料环内圈方向滑动,可以更好的下料。

作为优化,所述叶片外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的内径。

这样,可以使得叶片更好的拨动湿料,提高出料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叶片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叶片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挡料环上。

这样,因为湿料质量比较大,在叶片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叶片的一端搭接在挡料环上,可以使得叶片更好的承重,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同时还不影响叶片的转动。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杆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盘中间竖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所述传动杆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利用螺母旋合在传动杆上以支撑所述圆盘。

这样,传动杆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圆盘中间竖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传动杆在通孔中自由转动,而且通孔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的避免湿料从通孔与传动杆之间的间隙流出,提高整个装置下料的准确性。同时,利用螺母对圆盘中间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使得圆盘更好的承重,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螺母与所述圆盘之间的传动杆上套有缓冲弹簧。

这样,在螺母与圆盘之间的传动杆上套有缓冲弹簧,在向料仓内加料或者湿料较重时,利用弹簧可以对圆盘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圆盘的变形损坏。

作为优化,所述饲料槽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下方。

这样,饲料槽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下方,可以避免猪在吃食时,将饲料槽拱走,造成之后无法检测饲料槽内是否有湿料的问题。

作为优化,所述饲料槽中间上凸形成一锥形体结构,且所述锥形体结构正对所述出料口设置。

这样,饲料槽中间上凸形成一锥形体结构,可以使得从出料口出来的湿料全部到达锥形体周边,可以使得猪更好的吃食,避免将湿料全部拱出饲料槽,造成湿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好的检测饲料槽内是否有湿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料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2所示,一种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包括一个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料仓2,所述料仓2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下端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出料机构,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用于盛放湿料的饲料槽3;所述安装支架1上方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与所述出料机构连接设置,还包括用于检测饲料槽3内有无湿料的两个电极5,所述电极5间隔设置且下端深入到饲料槽3内,所述电极5上端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

这样,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安装有料仓,料仓上端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下端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可以从料仓上端向料仓内加料,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机构,可以控制出料口的开闭。在安装支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器,饲料槽内间隔设置有两个电极,电极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两个电极是否导通,以检测饲料槽内是否有湿料。因为湿料具有导电性,所以当饲料槽内有湿料时,电极导通,出料机构会关闭出料口,便不会下料,避免湿料的浪费;当电极处于不导通状态时,出料机构便会动作,使得出料口出料,可以更好的向饲料槽内加料。本饲料槽湿料检测喂料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电极5分别设置在所述饲料槽3相对的两侧。

这样,将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饲料槽相对的两侧,可以使得检测范围更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方的下料电机6,所述下料电机6正对设置在所述料仓2上方且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下料电机6的输出轴向下设置并与竖向设置在料仓2内的传动杆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7下端固定连接有叶片71,所述叶片71下端设置有水平板状的圆盘,所述圆盘直径小于所述出料口直径,所述圆盘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电机6动作时带动所述传动杆7转动,所述传动杆7带动所述叶片71转动以将位于叶片71之间的湿料拨至圆盘与出料口之间的间隙内使得湿料自由下落到饲料槽3中。

这样,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方的下料电机,电极设置在料仓的正上方且与控制器连接,电极输出轴向下设置并与竖向设置在料仓内的传动杆上端固定连接,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叶片,下料电机动作时,可带动传动杆动作,传动杆会带动叶片旋转。叶片下方设置有水平板状的圆盘,圆盘直径小于出料口的直径,圆盘通过连接块与出料口连接,叶片转动时,会拨动圆盘上的湿料至圆盘与出料口的间隙内,然后处于圆盘与出料口的间隙内的湿料会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至出料槽内,结构简单,方便实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料仓2设置为倒锥体结构形式,所述料仓2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呈筒状结构形式的出料筒21,所述出料筒21下端开口构成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筒21内设置有环状的挡料环22,所述挡料环22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上方,所述挡料环22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筒21内壁上,内圈沿所述出料筒21径向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叶片71以及所述圆盘均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内且位于所述挡料环22下方,所述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22内圈的直径。

这样,料仓设置为倒锥体结构形式,可以使得料仓内的湿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出料口方向滑动,以便出料。料仓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呈筒状结构形式的出料筒,出料筒内设置有环状的挡料环,圆盘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内圈的直径,设置有挡料环可以更好的避免在不需要出料时,湿料由于自身重力从圆盘与出料口之间的间隙内流出,避免湿料的浪费。并且挡料环外圈固定连接在出料筒内壁上,内圈沿出料筒径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也可以更好的使得湿料在自身重力下向挡料环内圈方向滑动,可以更好的下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71外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料环22的内径。

这样,可以使得叶片更好的拨动湿料,提高出料效率。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叶片外端所在圆的直径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挡料环的内径,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7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远离叶片71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挡料环22上。

这样,因为湿料质量比较大,在叶片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叶片的一端搭接在挡料环上,可以使得叶片更好的承重,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同时还不影响叶片的转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杆7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盘中间竖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7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7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所述传动杆7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利用螺母旋合在传动杆7上以支撑所述圆盘。

这样,传动杆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圆盘中间竖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传动杆在通孔中自由转动,而且通孔的直径小于用于旋合在所述传动杆下端的螺母对边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的避免湿料从通孔与传动杆之间的间隙流出,提高整个装置下料的准确性。同时,利用螺母对圆盘中间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使得圆盘更好的承重,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与所述圆盘之间的传动杆7上套有缓冲弹簧。

这样,在螺母与圆盘之间的传动杆上套有缓冲弹簧,在向料仓内加料或者湿料较重时,利用弹簧可以对圆盘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圆盘的变形损坏。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螺母与所述圆盘之间可设置弹性橡胶垫,同样属于本装置可实施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饲料槽3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1下方。

这样,饲料槽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下方,可以避免猪在吃食时,将饲料槽拱走,造成之后无法检测饲料槽内是否有湿料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饲料槽3中间上凸形成一锥形体结构,且所述锥形体结构正对所述出料口设置。

这样,饲料槽中间上凸形成一锥形体结构,可以使得从出料口出来的湿料全部到达锥形体周边,可以使得猪更好的吃食,避免将湿料全部拱出饲料槽,造成饲料的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