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25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池的自动化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等,会沉积在水底,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氨氮等有害物质,使鱼类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危害鱼类健康,增加养殖风险,在传统的养殖池塘里,要彻底清理沉积在池塘底部的养殖废弃物,只能通过排干池塘水后清理底部淤泥的方法。这种操作无法在养殖周期中进行,而且耗费人力物力。

而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开展,海参、鱼类、虾类等均可以在养殖车间进行高效养殖。目前水产养殖池多是圆形或方形,池底平滑呈锅底状,以期利用充气或进水使养殖池中的养殖用水形成水旋,从而把养殖动物的残饵、粪便等旋入池底中央,以便于清理,然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充气和进水形成的动力很难推动养殖池中的水形成水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定期需要人工清理养殖池底,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清理不及时,在夏季高温季节,池底的污物和费边容易腐败变质从而污染水体,容易诱发疾病。另外池体表面的漂浮污物也是排污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包括鳗鱼池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下方设有下层排污管,所述池体上方设有上层排污管,所述上层排污管与下层排污管均有一端连通到池体,另外一端在池体外侧相通,相通连接处低于池体内的水位线,所述下层排污管还连通有排放管,排放管通向排水沟,所述池体上方设有微流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排污管呈倒扣的“U”形管道,所述上层排污管连通到池体的管口伸入池体水位线。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排污管呈反向“L”形管道,所述下层排污管一端连通到池体的池底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排污管的管径为200mm,所述上层排污管的管径为50mm,所述排放管的管径为160mm。

进一步的,所述排放管位于池体深度的三分之二处,排放管设有阀门。

其中:所述排污方法如下:

a、微流水水管对池体持续的注水,用于调节池体水位线的上升、下降;打开阀门后,池体进行自动排污;

b、当池体水位线高于相通连接处,池体内的水压推动水流进入上层排污管和下层排污管内,将管内空气排空,并通过排放管进行水流外排,在外排过程中,上层排污管管口附近的漂浮污物会随着水流排放,下层排污管附近的沉淀污物随水流排放;

c、当池体水位线与相通连接处持平时,上层排污管内堆积空气,停止排水;下层排污管持续进行排放;

d、当池体水位线低于排放管时,在管内气压的压力下,相通连接处和排放管上方均无水流排放;排污停止;

e、当阀门未关闭时,微流水水管的持续进水,当池体水位线高于排放管时,下层排污管持续排水,上层排污管无工作。

优先的,所述漂浮污物为漂浮的泡沫、溶解性有机物和杂物。

优先的,所述沉淀污物为残饵和粪便。

优先的,所述阀门为手动阀门、定时电动阀门中的一种。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的压力,简单通过对池塘添加微流水就能实现自动排污的效果,达到在养殖周期中也能清理池塘底部的目的,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残留。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新水,尤其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能实现整个池塘水体的有效净化,使池塘底部的污水自动排除,从而节省养殖开支,降低养殖发病风险。同时,该实用新型简单有效,安装和拆除都容易,不影响拉网捕捞等日常工作,对池体表面的污物也能进行定期清理,保持水面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防止池内的水过量,也能防止池内的水太少,保证养殖池内水量能满足鳗鱼的需求,通过定时电动阀门可以定时的对其进行操控,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鳗鱼池自动排污装置,包括鳗鱼池池体1,池体下方设有下层排污管2,池体上方设有上层排污管3,上层排污管与下层排污管均有一端连通到池体1,另外一端在池体外侧相通,相通连接处4低于池体内的水位线,下层排污管2还连通有排放管5,排放管5通向排水沟,池体上方设有微流水水管6。

上层排污管3呈倒扣的“U”形管道,上层排污管3连通到池体的管口伸入池体水位线。

下层排污管2呈反向“L”形管道,下层排污管2一端连通到池体的池底中央。

下层排污管2的管径为200mm,上层排污管3的管径为50mm,排放管5的管径为160mm。

排放管5位于池体深度的三分之二处,排放管设有阀门7。

排污方法如下:

a、微流水水管6对池体持续的注水,用于调节池体1水位线的上升、下降;打开阀门7后,池体1进行自动排污。

b、当池体水位线高于相通连接处,池体1内的水压推动水流进入上层排污管3和下层排污管2内,将管内空气排空,并通过排放管5进行水流外排,在外排过程中,上层排污管3管口附近的漂浮污物会随着水流排放,下层排污管2附近的沉淀污物随水流排放;

c、当池体水位线与相通连接处持平时,上层排污管3内堆积空气,停止排水;下层排污管2持续进行排放;

d、当池体水位线低于排放管5时,在管内气压的压力下,相通连接处4和排放管5上方均无水流排放;排污停止;

e、当阀门未关闭时,微流水水管6的持续进水,当池体水位线高于排放管5时,下层排污管2持续排水,上层排污管3无工作。

漂浮污物为漂浮的泡沫、溶解性有机物和杂物。

沉淀污物为残饵和粪便。

阀门7为手动阀门、定时电动阀门中的一种。

其中定时电动阀门为市场现有的通用国标件。

微流水水管持续的注水和下层排污管的排放能再池体内产生一定的水旋、循环水流,将沉淀污物集中到池体的池底中央,方便进行排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