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棒注水/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134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菌棒注水/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氨基酸和多维生素的菌类食品,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食用菌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因此需要定时对菌棒补充水分,但是现有注水法对菌棒补充水分,在注水管插入菌棒过程中,由于出水孔的位置设置使得注水管强度不够,造成注水管折断或者作废,且无密封,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注水管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注水效率的菌棒注水/补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菌棒注水/补水装置,包括贮水容器和穿刺头,所述贮水容器和穿刺头通过空心注水管相连,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贮水容器和注水管相连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出水孔沿注水管轴向间隔设置,注水管同一横截面上只设置有一个出水孔,且相邻两个出水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

优选地,贮水容器为漏斗,漏斗底部连接有一出水管,出水管与注水管相连。

优选地,漏斗上设置有刻度。

优选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管,所述密封管一端套接在漏斗出水管上,另一端套接在注水管上;密封管与漏斗出水管相连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密封管与注水管相连的一端上也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也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优选地,注水管外套接有一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一端与穿刺头相抵,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手,且防护管上与出水孔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通过孔。

优选地,注水管为不锈钢注水管或硬质塑料注水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设置在贮水容器和注水管相连处的密封装置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节约,同时提高了注水效率,出水孔的错位设置使得注水管的强度增强,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利用设置在注水管外的防护管,实现在插入菌棒过程中,菌棒内的物质堵塞出水孔,进一步保证了注水效率,同时也对注水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漏斗上的刻度实现对注水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穿刺头,2-通过孔,3-密封橡胶圈,4-漏斗,5-密封管,6-把手,7-防护管,8-出水孔,9-出水管,10-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菌棒注水/补水装置,包括贮水容器和穿刺头1,所述贮水容器和穿刺头1通过空心注水管10相连,所述注水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8,所述贮水容器和注水管10相连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出水孔8沿注水管10轴向间隔设置,注水管10同一横截面上只设置有一个出水孔8,且相邻两个出水孔8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如此设置增大了注水管10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贮水容器为漏斗4,漏斗4底部连接有一出水管9,出水管9与注水管10相连。

漏斗4上设置有刻度,实现对注水量的控制。

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管5,所述密封管5一端套接在漏斗4出水管9上,另一端套接在注水管10上;密封管5与漏斗4出水管9相连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橡胶圈3;密封管5与注水管10相连的一端上也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也设置有密封橡胶圈3,实现对漏斗4出水管9和注水管10的密封,防止水的泄露。

注水管10外套接有一防护管7,所述防护管7的一端与穿刺头1相抵,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手6,且防护管7上与出水孔8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通过孔2,转到把手6,防护管7上的通过孔2与出水孔8重合,实现注水管10中的水进入菌棒中,再次转动把手6,使得通过孔2与注水孔的不连通,实现对出水孔8的封堵,一方面有利于对注水的控制,另一方面实现在注水管10进入菌棒过程中防止菌棒中的物质堵塞出水孔8。注水管10为不锈钢注水管,为了节约成本,注水管也可为硬质塑料注水管。

使用时,转动防护管7上的把手6,使得出水孔8与通过孔2不连通,然后利用穿刺头1,插入菌棒中,使得注水管10及防护管7均插入菌棒中,有效防止在插入菌棒过程中造成出水口的堵塞,然后在漏斗4中引入适量的水,可根据漏斗4上的刻度实现对水量的控制,然后转动把手6,带动防护管7转动,使得通过孔2与出水孔8相互连通或者重合,实现水进入菌棒,转动防护管7上的把手6,也可实现对注水的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