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3856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昆虫种群动态调查和防治教学领域,特别指一种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又称铃木氏果蝇,隶属双翅目,环裂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水果果蝇亚属。斑翅果蝇危害蓝莓、黑莓、樱桃、草莓、李子、桃子、葡萄、无花果、猕猴桃和梨等多种浆果及核果类水果。斑翅果蝇喜为害将要成熟的樱桃,其产卵器呈锯齿状,可以轻易刺破果皮,将卵产于完好果实内部,外表上唯一可见的损害状仅有微小产卵痕,卵孵化后幼虫蛀食为害,使果实完全软化、变褐以致腐烂,大大降低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斑翅果蝇对一些软皮水果造成的损失高达100%。随着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EPPO等国(地区)政府部门先后针对其发布预警或将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综上,为研究斑翅果蝇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室内饲养技术,开发出其种群监测预警技术、生物测定技术与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等,斑翅果蝇活体的获取是研究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多采用采集危害后的果实,待其孵化,在室内饲养至成虫,然后繁育的方法来获取野生型果蝇,此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果实被产卵与否未知、环境条件变化造成孵化率低,需要饲养1代后方可获取成虫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繁育的进度。现有的斑翅果蝇的诱集装置目的是诱杀果蝇,收取得到的样本是诱集液浸泡过的,多数腐烂变色,给果蝇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地诱捕并取出果蝇活体的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包括杯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组件上部及下部的连接组件及诱集液组件,其中,上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杯口、诱集孔组件及纱网,杯体内部为空腔结构;上述杯口设置于杯体的上部,杯口顶面开口;上述连接组件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上,连接组件的上端挂设在外部支撑结构上;上述诱集孔组件包括至少二个,诱集孔组件分别均匀间隔地设置于杯体的侧壁上,并连通杯体的内外空间,以便导出气态的诱集液,并使斑翅果蝇活体进入杯体;上述纱网连接于杯体的内壁,并靠近杯体的底部;上述诱集液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的底端,诱集液组件内的诱集液经纱网进入杯体内,并经诱集液孔组件导出杯体外,以便诱集斑翅果蝇活体。

优选地,所述的杯口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杯盖及对钩,其中,上述杯盖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该第一内螺纹与上述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以使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上;上述对钩连接固定于杯盖的顶部,对钩向上延伸形成刮靠空间,以便挂设固定于外部的支撑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的诱集液孔组件包括导孔、单向阀体及导气孔,其中,上述导孔包括至少二个,导孔由外而内沿倾斜向下的方向开设于上述杯体的侧壁上,并贯通杯体的侧壁;上述单向阀体固定设置于导孔内,单向阀体为喇叭状结构,其开口固定于导孔的内壁上,且由外而内沿导孔方向单向阀体的开口内径逐步减小,以使斑翅果蝇活体有外而内单向进入杯体内;上述气孔包括至少二个,气孔开设于单向阀体的侧壁上,并贯通单向阀体的侧壁,以便导出气态的诱集液。

优选地,所述的纱网上开设有至少二个网孔,以便气体进出杯体;纱网上放置有浸糖水的棉球,以便给进入杯体内的斑翅果蝇活体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优选地,所述的杯体的底部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的诱集液组件包括诱集液杯,诱集液杯为顶部开口的杯状结构,诱集液杯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该第二外螺纹与上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以便使诱集液杯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的底部;诱集液杯内盛放有诱集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一种快捷有效地诱捕并取出果蝇活体的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杯体组件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组件上部及下部的连接组件及诱集液组件,杯体组件的杯体顶部及底部开口,连接组件的杯盖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上并通过杯盖顶部的对钩方便快捷的挂设与树枝等外部物体上,以使整个装置悬空挂设,收集状态下杯盖盖紧杯口;盛放在诱集液组件的诱集液杯内的诱集液经纱网导入导孔内,并经导孔内的单向阀体上的气孔导出至杯体外,以便诱集果蝇活体;果蝇活体经导孔进入杯体内,并通过喇叭状结构的单向阀体作为限制其飞出的部件;进入杯体后的果蝇活体可利用放置于纱网上的浸糖水棉球或水果存活一段时间;收集完成后,将诱集液瓶拆下,并将杯盖拆下,可将果蝇活体从杯口直接倒出;整个诱集动作方便快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诱集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包括杯体组件B、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组件B上部及下部的连接组件A及诱集液组件C,其中,上述杯体组件B包括杯体3、杯口4、诱集孔组件6及纱网8,杯体3内部为空腔结构;上述杯口4设置于杯体3的上部,杯口4顶面开口;上述连接组件A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4上,连接组件A的上端挂设在外部支撑结构上;上述诱集孔组件6包括至少二个,诱集孔组件6分别均匀间隔地设置于杯体3的侧壁上,并连通杯体3的内外空间,以便导出气态的诱集液,并使斑翅果蝇活体进入杯体3;上述纱网8连接于杯体3的内壁,并靠近杯体3的底部;上述诱集液组件C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3的底端,诱集液组件C内的诱集液13经纱网8进入杯体3内,并经诱集液孔组件6导出杯体3外,以便诱集斑翅果蝇活体。

杯口4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5。

连接组件A包括杯盖1及对钩2,其中,上述杯盖1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该第一内螺纹与上述第一外螺纹5螺纹连接,以使杯盖1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4上;上述对钩2连接固定于杯盖1的顶部,对钩2向上延伸形成刮靠空间,以便挂设固定于外部的支撑结构上。

诱集液孔组件6包括导孔61、单向阀体62及导气孔63,其中,上述导孔61包括至少二个,导孔61由外而内沿倾斜向下的方向开设于上述杯体3的侧壁上,并贯通杯体3的侧壁;上述单向阀体62固定设置于导孔61内,单向阀体62为喇叭状结构,其开口固定于导孔61的内壁上,且由外而内沿导孔61方向单向阀体62的开口内径逐步减小,以使斑翅果蝇活体有外而内单向进入杯体3内;上述气孔63包括至少二个,气孔63开设于单向阀体62的侧壁上,并贯通单向阀体62的侧壁,以便导出气态的诱集液。

纱网8上开设有至少二个网孔9,以便气体进出杯体3;纱网8上放置有浸糖水的棉球10,以便给进入杯体3内的斑翅果蝇活体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杯体3的底部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7。

诱集液组件C包括诱集液杯11,诱集液杯11为顶部开口的杯状结构,诱集液杯11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12,该第二外螺纹12与上述第二内螺纹7螺纹连接,以便使诱集液杯11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3的底部;诱集液杯11内盛放有诱集液1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快捷有效地诱捕并取出果蝇活体的斑翅果蝇活体的诱集与快速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杯体组件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组件上部及下部的连接组件及诱集液组件,杯体组件的杯体顶部及底部开口,连接组件的杯盖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于杯口上并通过杯盖顶部的对钩方便快捷的挂设与树枝等外部物体上,以使整个装置悬空挂设,收集状态下杯盖盖紧杯口;盛放在诱集液组件的诱集液杯内的诱集液经纱网导入导孔内,并经导孔内的单向阀体上的气孔导出至杯体外,以便诱集果蝇活体;果蝇活体经导孔进入杯体内,并通过喇叭状结构的单向阀体作为限制其飞出的部件;进入杯体后的果蝇活体可利用放置于纱网上的浸糖水棉球或水果存活一段时间;收集完成后,将诱集液瓶拆下,并将杯盖拆下,可将果蝇活体从杯口直接倒出;整个诱集动作方便快速,实用性强。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A、杯体组件B和诱集液组件C之间用螺纹连接,诱集液组件C呈漏斗状嵌套于杯体组件B中,可以取出;连接组件A:上部一对钩,可以悬挂在树枝上,于杯体组件B通过螺纹相连;杯体组件B:杯壁分部导孔若干,导孔直径6mm,向内的孔道2cm,孔道倾斜向下,于杯壁呈60°;孔道中有单向阀门,阀门密布气孔,便于诱集液气味散出;杯体组件B底部为透气的纱网,中间放置浸有糖水的棉球(或水果),可在短时间内为果蝇提供水分和营养;诱集液组件C:盛诱集液,可以和杯体组件B分离,便于更换诱集液。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