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苗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271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芽苗菜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种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芽苗菜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苗菜架是一种用于苗菜种植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现有农业生产技术中;现有的苗菜架包括架体,并在架体上设置有托架,托架上设置有托盘,这种苗菜架在使用中将苗菜种植在托盘中,将托盘放置在托架上即可。

在种植芽苗菜的过程中,为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需要在所述架体上放置多个托盘,但是当将多个托盘叠放,并取出中间的托盘时,将变得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芽苗菜架,其能够在多个托盘叠放时,方便取出其中的每一个托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芽苗菜架,其包括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第三水平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托架、第二托架、第三托架和四个脚轮;

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第三水平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水平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水平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中部,所述第三水平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且所述第三水平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

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上,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上;

所述四个脚轮中的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四个脚轮中的另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前部和后部;

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V形块、第二V形块和第三V形块;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四V形块、第五V形块和第六V形块;所述第一V形块、第二V形块、第三V形块、第四V形块、第五V形块和第六V形块的开口均向上,且所述第一V形块与所述第四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V形块与所述第五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V形块与所述第六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第二托架组件和第三托架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横杆、托架和两个吊挂部,所述两个吊挂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杆上,所述吊挂部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托架,两个吊挂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托架内放置有托盘;

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V形块和第四V形块的V形槽内;

所述第二托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V形块和第五V形块的V形槽内;

所述第三托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托架组件的正上方,所述第三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三V形块和第六V形块的V形槽内。

可选的,所述四个脚轮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滚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或第二水平杆的下表面上;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且所述滚轮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芽苗菜架,通过设置方便移动的第一托架组件、第二托架组件和第三托架组件,解决了当堆叠多个托盘时,将各个托盘取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芽苗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芽苗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托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脚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401-第一水平杆;402-第二水平杆;403-第三水平杆;404-第一立柱;405-第二立柱;406-第一V形块;407-第二V形块;408-第三V形块;409-第四V形块;410-第五V形块;411-第六V形块;412-脚轮;413-横杆;414-吊挂部;415-托架;416-滚轮;417-滚轮轴;418-横向连接片;419-下连接片;420-上连接片;421-螺栓;422-弹簧;423-弹簧上压板;424-竖向连接片;425-安装腔;426-固定板;427-固定螺栓;42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芽苗菜架,包括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第三水平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托架组件、第二托架组件、第三托架组件和四个脚轮。

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水平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上,所述第三水平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中部,所述第三水平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且所述第三水平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第三水平杆之间形成工字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水平杆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上,当然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上,优选地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中部,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杆;同时,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上,优选地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并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杆;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第三水平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水平杆可以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所述四个脚轮中的两个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四个脚轮中的另两个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下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前部和后部。

所述四个脚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滚轮,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平行设置,且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杆或第二水平杆的下表面上;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且所述滚轮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

所述第一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V形块、第二V形块和第三V形块;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四V形块、第五V形块和第六V形块;所述第一V形块、第二V形块、第三V形块、第四V形块、第五V形块和第六V形块的开口均向上,且所述第一V形块与所述第四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V形块与所述第五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V形块与所述第六V形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第二托架组件和第三托架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横杆、托架和两个吊挂部,所述两个吊挂部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杆上,例如所述吊挂部的上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杆从所述通孔中穿过,并由此使得所述吊挂部可以绕所述横杆转动。

所述吊挂部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托架,两个吊挂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托架内放置有托盘(图中未示出);所述托盘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同时,所述托架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且所述托架的排水孔距离所述托架的底壁的上表面有一预设距离,例如1cm;以通过所述托架的排水孔的设置,能使得所述托盘的底部储存有适量的水,以有利于托盘内的芽苗菜生长。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所述吊挂部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横杆的外表面粘结有橡胶颗粒,以增加所述吊挂部沿所述横杆移动的阻力。

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V形块和第四V形块的V形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横杆被水平设置,相似地,所述第二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V形块和第五V形块的V形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二托架组件的横杆被水平设置;所述第三托架组件的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三V形块和第六V形块的V形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三托架组件的横杆被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芽苗菜架,通过设置方便移动的第一托架组件、第二托架组件和第三托架组件,解决了当堆叠多个托盘时,将各个托盘取出的问题。

为在防止芽苗菜架在移动时,对所述芽苗菜架进行有效的隔震,此时所述脚轮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此时所述脚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杆或第二水平杆下部的滚轮,在滚轮的中部设置有滚轮轴,在所述滚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横向连接片的一端相连接,在两横向连接片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接片,在所述下连接片的上方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上连接片,所述下连接片和上连接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上端伸出上连接片,在螺栓设置在弹簧和弹簧上压板,弹簧的上端与弹簧上压板相抵,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上连接片的上面相抵,所述上连接片的两侧分别与竖向连接片的下端相连接,弹簧和螺栓设置在两竖向连接片之间的安装腔中,所述两竖向连接片的上端与固定板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水平杆或第二水平杆的底部,所述竖向连接片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横向连接片的中部相连接。

而且所述脚轮在使用时,如遇路面不平等情况时,所述第一水平杆或第二水平杆的压力会通过竖向连接片、转轴、横向连接片、下连接片传动上连接片上,弹簧会抵消压力,从而起到很好地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芽苗菜架。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