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动物肝脏离体低温携氧机械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7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植外科供体肝脏的评价与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动物肝脏离体低温携氧机械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自21世纪以来,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器官移植一直被誉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生物科学的重大技术。目前,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在迅速发展,这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医学伦理学的进步,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器官移植始终处于生命科学前沿,其手术复杂程度、难度系数代表着世界医学的一种高精尖技术。然而,器官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缓解供体器官资源的短缺矛盾,中国卫生计划委员会与中国红十字会于2010年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2013年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纳入我国移植工作重要议程。同时,由于供肝的短缺,边缘性供肝作为扩大供肝来源的方法,其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器官灌注液的改进,保存方法及手术技术的提升,边缘供肝的应用逐渐扩大。

然而,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存在更长时间的热缺血损伤,其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的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原发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 PNF)以及微循环障碍等较脑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更严重。边缘供肝(脂肪供肝、高龄供肝、肝炎供肝等)所带来的移植术后并发症(PNF、IPF、排斥反应、血管及胆道并发症、HBV复发等)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供体器官从获取到移植期间遭受原发疾病、热缺血、冷缺血、冷保存损伤、再灌注损伤等系列因素,供体器官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如何评估、维护供体器官质量、修复损伤是移植事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也是当今器官移植领域研究方向之一。

对于边缘供肝,特别是DCD热缺血供肝进行质量评价和功能修复是当前研究热点。本人设计了小动物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装置,应用低温携氧机械灌注方式进行干预,研究低温携氧机械灌注对供肝的质量进行评价与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中对边缘供肝进行修复后使其符合移植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小动物肝脏离体低温携氧机械灌注装置,包括依次通过肝素涂层管道连通的器官保存装置、离心泵、氧合器、除气泡器、流量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所述氧合器和离心泵之间、氧合器和除气泡器之间分别设置有三通管,应用于取样检测实际入肝氧分压。

作为优选项:所述器官保存装置为可分离式结构,包括可分离的内部器官储存盒和外部低温盒;所述器官储存盒上设有门静脉连接件和胆管连接件;所述储存盒底部设有温度控制电路板;同时器官储存盒底部设有温度监测器,温度探针置于器官储存盒应用于实时监测灌注液的温度,自行设置温度以启动预警装置,肝门静脉经门静脉连接件与肝素涂层管道连接构成灌注入口。

作为优选项:所述门静脉连接件为二通连接件,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门静脉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项:还包括胆汁收集装置,所述胆汁收集装置与胆管连接件连通;所述胆管连接件为二通连接件。

作为优选项:所述除气泡器内部为筛网状纤维滤过膜,且其顶部设施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低温携氧机械灌注与冷保存相比较的独特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提供营养素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而且触发一系列保护机制引起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降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损伤,提高移植物的质量;2.通过保存液携氧的方式对缺血性肝脏提供氧气,以修复ATP的耗损;同时,可在灌注液中添加抗氧化和改善微循环等的药物,对缺血性肝脏进行药物干预治疗;4.此系统中改进了除气泡器的装置,内部为筛网状纤维滤过膜,可以过滤微小血凝块等杂质,不断净化灌注液;5.此系统设备操作简单、灌注路径短、循环设计大大节省灌注液的用量,适应于小动物肝脏低温灌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器官保存装置,2为肝素涂层管道,3为离心泵,4和6均为三通管,5为氧合器,7为除气泡器,8为流量控制器,9为压力传感器,10为器官储存盒,11为低温盒,12为胆汁收集装置,门静脉连接件13,胆管连接件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小动物肝脏离体低温携氧机械灌注装置,包括依次通过肝素涂层管道2连通的器官保存装置1、离心泵3、氧合器5、除气泡器7、流量控制器8、压力传感器9;所述氧合器5和离心泵3之间、氧合器5和除气泡器7之间分别设置有三通管4、6,应用于取样检测实际入肝氧分压。

所述器官保存装置1为可分离式结构,包括可分离的内部器官储存盒10和外部低温盒11;所述器官储存盒10上设有门静脉连接件13和胆管连接件14;所述低温盒11底部设有温度控制电路板;同时器官储存盒10底部设有温度监测器,温度探针置于器官储存盒10应用于实时监测灌注液的温度,自行设置温度以启动预警装置。

所述门静脉连接件13为二通连接件,所述压力传感器9与门静脉连接件连接,肝门静脉经门静脉连接件13与肝素涂层管道连接构成灌注入口。

还包括胆汁收集装置12,所述胆汁收集装置12与胆管连接件14连通;所述胆管连接件14为二通连接件,分别与肝脏胆管和胆汁收集装置12连通,胆汁进入胆汁收集装置12。

所述除气泡器7内部为筛网状纤维滤过膜,且其顶部设施有排气孔,灌注液进入除气泡器后,通过内部晒网过滤掉微小血凝块等杂质,灌注液中的气体则通过排气孔排出。

首先取适量灌注液加入至携氧机械灌注系统中的器官储存盒内,这时连接器官保存装置1、离心泵3之间的灌注管道2,位于器官保存装置1的一端不直接与器官保存装置1连接,而是位于器官储存盒内灌注液液面下方,经离心泵的驱动力,灌注液依次经过氧合器、除气泡器,排除气泡后沿灌注管道回流至器官储存盒,使整个灌注系统管道内充盈灌注液,离心泵停止工作,供体肝脏获取之后,置于4℃器官储存盒内的肝脏灌注液中,胆道通过胆道连接器引出连接至胆汁收集装置,低温盒内放入冰水混合物保持供体肝脏处于低温状态。

首先启动离心泵,灌注液受离心泵的驱动力,依次经氧合器,除气泡器进入管道系统,整个管道系统内充满灌注液并排出空气后,关闭离心泵,此时将肝门静脉通过门静脉连接器接入灌注管道,再次启动离心泵,灌注液由门静脉开始循环灌注,灌注液流动方向如图中实线粗箭头所示,灌注液经过氧合等过程进入肝脏参与其评价与修复过程,本实用新型使用HTK(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进行肝脏灌注,离心泵提供动力,氧合器将HTK进行氧合,经管道泵入肝脏,肝静脉流出的HTK经肝外肝素涂层管道回流至离心泵,完成体外循环过程。

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 1为器官保存装置,2为肝素涂层管道,3为离心泵,4和6均为三通管,5为氧合器,7为除气泡器,8为流量控制器,9为压力传感器,10为器官储存盒,11为低温盒,12为胆汁收集装置,门静脉连接件13,胆管连接件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 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 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