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31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栽培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可节约土地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栽培,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具有省水,省料等优点。但是目前无土栽培技术从存在三个主要缺点,第一,现有无土栽培技术多为化学栽培液栽培,亚硝酸盐超标危害健康。第二,现有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缺乏生态循环意识,存在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第三,现有有机无土栽培技术栽培槽存在栽培循环性差,透气性差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三个主要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健康环保的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系统、回液系统和栽培床体,所述加液系统为栽培床体提供营养液,所述回液系统将栽培床体流出的液体进行回收;

所述栽培床体包括均匀排列的栽培槽(1)、基质(2)和渗液层(3),所述栽培槽(1)底部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倾斜方向沿所述栽培槽(1)轴线方向,在所述栽培槽(1)内表面铺设有防漏层(4),在该防漏层(4)上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靠近所述栽培槽(1)底部低的一端,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回液系统连通;

所述渗液层(3)设置在所述防漏层(4)上,所述渗液层(3)位于栽培槽(1)底部上方,所述在所述防漏层(4)上设置有过滤层(5),在该过滤层(5)上设置所述基质(2),在位于所述基质(2)上表面的中部沿栽培槽(1)轴线方向设置有滴灌带(6),所述滴灌带(6)进水口与所述加液系统连通。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基质(2)为煤渣与沼渣按照1:1混合而成。对植物进行固定,提供营养,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沼渣提供养分,煤渣进行填充,防止营养过剩,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渗液层(3)由碎砖头或者石子组成。实现植物根部与水隔离,避免根部浸泡水中腐烂。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槽(1)的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4)为纳米布。采用纳米布,密度大,有效避免植物的根穿破纳米布伸入下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系统包括营养液槽(7)和过滤器(8),所述营养液槽(7)通过所述过滤器(8)与所述滴灌带(6)进水口连通。通过滴灌带根据需求对栽培槽内的植物进行定量灌溉,避免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回液系统包括回收沟槽(9)和回收池(10),所述回收沟槽(9)与所述回收池(10)连通,所述排液口通过塑料管与所述回收沟槽(9)连通。能够将栽培槽内的液体回收后再次利用,实现生态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采用下透式的栽培槽,在栽培槽内设置有基质,渗液层,解决营养液循环性差和透气性差的问题。

第二,以绿肥和沼渣作为沼气肥的发酵料,采用沼渣作为有机无土栽培的主要配料,采用沼液作为无土栽培营养液实现一部分生态循环的功能。

第三,设置的营养液槽将营养液经过过滤器输送到滴灌带,使得每天滴灌的量刚好被作物吸收,减少渗漏。

第四,设置的渗液层防止植物根部积水,实现了水与植物根部的隔离,水从渗液层缓慢流下,避免根部直接被水浸泡,导致损伤。同时,加强了植物根部环境的通气性。上述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加液系统和回液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生态型有机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加液系统、回液系统和栽培床体,加液系统为栽培床体提供营养液,回液系统将栽培床体流出的液体进行回收;

栽培床体包括均匀排列的栽培槽1、基质2和渗液层3,该基质2为煤渣与沼渣按照1:1混合而成。该渗液层3由碎砖头或者石子组成,该渗液层3厚约10厘米。

栽培槽1底部为倾斜面,栽培槽1的横截面为梯形。该栽培槽1的上宽48厘米,下宽30厘米,深20厘米。该倾斜面位于两端之间,该倾斜面为1/100坡度,即一端比另一端低20厘米。在栽培槽1内表面铺设有防漏层4,在该防漏层4上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靠近栽培槽1底部低的一端,排液口与回液系统连通;

渗液层3设置在防漏层4上,在防漏层4上设置有过滤层5,该过滤层4为纳米布。

在该过滤层5上设置基质2,在位于基质2上表面的中部沿栽培槽1轴线方向设置有滴灌带6,滴灌带6进水口与加液系统连通。

加液系统包括营养液槽7和过滤器8,营养液槽7通过过滤器8与滴灌带6进水口连通。营养液槽7的最小容积不小于2吨,4.5吨较好,可以不必每天配液。营养液槽7的长2米,宽1.5米,深1.5米,由砖和水泥砌成,底面和四周铺上油毡。将营养液槽7建高一点,利用自然压力加液。

回液系统包括回收沟槽9和回收池10,回收沟槽9与回收池10连通,排液口通过塑料管与回收沟槽9连通。

本发明工作原理:营养液由营养液槽7流出,经过滤器8,进入滴灌带6,以滴灌方式进入栽培槽1,力求每天滴灌的量刚好被作物吸收,减少渗漏。进入渗液层3的营养液沿1/100床的坡度流到床低的一端开设的排液口,经排液口流入回收沟槽9,再流入回收池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