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705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和农业栽培试验中,为了使作物行距均匀,在播种之前,农民或者研究人员会先用尺子确定行距后,再脚踩划线,这种人工方法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现弯曲的现象。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利用划行器进行划沟开沟,以达到所需的行距和翻耕深度,但是现有的划行器还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划行器以拖拉机作为驱动,这样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不适用于小面积的田地和试验区,而且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控,成本较高;2、现有的划行器都是采用划行铲或划行针结构进行划行,人工操作时,由于阻力过大导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包括主轴、划行装置、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所述主轴下端具有一平面,所述平面上沿主轴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限位连接有可沿所述滑槽滑动的多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底部均开有螺纹孔,沿所述滑槽两侧分别开有凹槽,所述滑块底部与所述凹槽对应处分别开有螺纹孔,所述凹槽和螺纹孔通过螺栓对滑块进行紧固,所述主轴前侧表面设有刻度,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板;所述划行装置包括连接块和划轮,所述划轮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顶部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头,所述划行装置通过连接头与螺纹孔的螺接安装于所述滑块底部;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一端与主轴一端的限位板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的另一端螺接有一号拉杆,所述二号连接杆的一端与主轴另一端的限位板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的另一端螺接有二号拉杆。

优选地,所述滑槽为T字型滑槽,所述滑块为工字型滑块,所述滑块前端设有可与刻度线对应的标示线。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板靠近主轴一侧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与主轴相匹配的横截面,所述限位板与主轴套接。

优选地,所述一号拉杆下端为锥状结构,所述一号拉杆下端靠近锥状结构处设有外螺纹,所述二号拉杆与所述一号拉杆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田间小区划行器结构简单,具有以下优点:1、人工操作,可以应用于机械难以操作的小面积田地和试验区;2、行间距可以通过滑块进行调节,适应多种作物试验田播种宽度;3、采用划轮进行划行,操作时阻力小,可提高工作效率;4、通过增加滑块的数目,一次可以完成多组划行工作,工作效率高;5、拉杆可拆装,拆下来的拉杆可以作为农业打眼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划行装置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号拉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田间试验小区划行器,包括主轴1、划行装置2、一号连接杆3和二号连接杆4,所述主轴1下端具有一平面,所述平面上沿主轴1轴向开设有T字型滑槽101,所述滑槽101内限位连接有可沿所述滑槽101滑动的多个工字型滑块102,每个所述滑块102底部均开有螺纹孔,沿所述滑槽101两侧分别开有凹槽103,所述滑块102底部与所述凹槽103对应处分别开有螺纹孔104,所述凹槽103和螺纹孔104通过螺栓对滑块102进行紧固,所述主轴1前侧表面设有刻度105,所述滑块102前端设有可与刻度线105对应的标示线,所述主轴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板106,所述限位板10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板106靠近主轴1的一侧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与主轴1相匹配的横截面,所述限位板106与主轴1套接;所述划行装置2包括连接块201和划轮202,所述划轮202通过转轴203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201上,所述连接块201顶部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头,所述划行装置2通过连接头与螺纹孔的螺接安装于所述滑块102底部;所述一号连接杆3的一端与主轴1一端的限位板106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号拉杆,所述一号拉杆5下端为锥状结构,所述一号拉杆5下端靠近锥状结构处设有外螺纹,所述二号连接杆4的一端与主轴1另一端的限位板106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4的另一端螺接有二号拉杆6,所述二号拉杆6与所述一号拉杆5结构相同,拆下来一号拉杆5和二号拉杆6可以作为农业打眼器使用。

使用前,可以根据需要播种的农作物种类,借助刻度105调节滑块102的位置,用螺栓将滑块102进行固定,然后将划行装置2螺接在滑块102底端的螺纹孔里,将一号拉杆5和二号拉杆6分别螺接在一号连接杆3和二号连接杆4上,设置完成后,一人拉着一号拉杆5,一人拉着二号拉杆6向前,即可完成划行工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