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267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粮食、能源危机的爆发,都市农业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运动中理想的食品生产模式和生态城市发展示范途径之一。都市农业种植必须面对土地、空间、效能和环境问题,需要依靠现代技术支持才能实现,无土栽培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具有清洁、高效、环保的特点。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的精密控制,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对于缓和及解决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无土栽培经过长期发展,实用高效、立体化、景观化、体验化、绿色环保是未来的重点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生产与观赏同步、互动体验、绿色环保等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该系统包括水车式水培装置1、生态鱼池4、生态湿地5和提水装置6;

所述水车式水培装置1和提水装置6设置在生态鱼池4内;

所述生态鱼池4被生态湿地5环绕,所述生态鱼池4低于生态湿地5;定植有植物的水车式水培装置1将生态鱼池4内的水提升至提水装置6,提水装置6将水导流入生态湿地5内;生态湿地5与生态鱼池4之间设置有回流口9。

所述回流口9的位置与提水装置6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提水装置6包括多个从水车式水培装置1至生态湿地5、高度依次降低布置的提水单元;所述提水单元包括水槽61和支架63;所述支架63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支架63顶部设有水槽61,所述水槽61上设置有微孔62。

所述水车式水培装置1包括水车轮体11、水车水培槽12、水车辅杆13、水车轮轴14、电机15和水车底架18;

所述水车底架1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水车轮轴14设置在水车底架18上,水车轮轴14与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水车轮体11通过水车辅杆13与水车轮轴14连接;

多个水车水培槽12均匀地固定在水车轮体11的外表面上;所述水车水培槽1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水车定植孔19,水车水培槽12的开口端沿水车轮体1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水车水培槽12相对于水车轮轴14倾斜15~30度。

所述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进一步包括手摇式水培装置2,包括手摇轮体21、手摇水培槽22、手摇辅杆23、手摇轮轴24、手摇链条25、手摇齿轮26、手摇柄27和手摇底架28;

所述手摇底架2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手摇轮轴24设置在手摇底架28上,并通过手摇轮轴24上设置的手摇柄27手动驱动转动,所述手摇轮体21通过手摇辅杆23与手摇轮轴24连接;

所述手摇齿轮26设置在手摇轮轴24上,并通过手摇链条25与设置在水车轮轴14上的第一齿轮16连接;

多个手摇水培槽22均匀地固定在手摇轮体21的外表面上;所述手摇水培槽2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手摇定植孔,手摇水培槽22的开口端沿手摇轮体2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手摇水培槽22相对于手摇轮轴24倾斜15~30度。

所述手摇式水培装置2进一步包括高于水平面的手摇互动平台29,并通过高于水平面的汀步石7与陆地连通。

所述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进一步包括脚踏式水培装置3,包括脚踏轮体31、脚踏水培槽32、脚踏辅杆33、脚踏轮轴34、脚踏链条35、脚踏齿轮36、脚踏板37和脚踏底架38;

所述脚踏底架3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脚踏轮轴34设置在脚踏底架38上,并通过脚踏轮轴34上设置的脚踏板37脚踏驱动转动,所述脚踏轮体31通过脚踏辅杆33与脚踏轮轴34连接;

所述脚踏齿轮36设置在脚踏轮轴34上,并通过脚踏链条35与设置在水车轮轴14上的第二齿轮17连接;

多个脚踏水培槽32均匀地固定在脚踏轮体31的外表面上;所述脚踏水培槽3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脚踏定植孔,脚踏水培槽32的开口端沿脚踏轮体3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脚踏水培槽32相对于脚踏轮轴34倾斜15~30度。

所述脚踏式水培装置3进一步包括高于水平面的脚踏互动平台39,脚踏互动平台39上设置座凳8。

所述脚踏互动平台39通过高于水平面的汀步石7与陆地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兼具观赏、体验、生产和环保功能;简洁美观,观赏性强;游客可互动参与体验,增加趣味性;水培结合潮汐灌溉原理,保证植物根系充足的溶解氧,提高产量;养鱼产生的肥水经水培植物根系利用,经提水微孔流水曝气增氧,进入湿地净化水质,在流入鱼池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水车式水培装置1、手摇式水培装置2和脚踏式水培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提水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车水培槽1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水车式水培装置 11水车轮体

12水车水培槽 13水车辅杆

14水车轮轴 15电机

16第一齿轮 17第二齿轮

18水车底架 19水车定植孔

2手摇式水培装置 21手摇轮体

22手摇水培槽 23手摇辅杆

24手摇轮轴 25手摇链条

26手摇齿轮 27手摇柄

28手摇底架 29手摇互动平台

3脚踏式水培装置 31脚踏轮体

32脚踏水培槽 33脚踏辅杆

34脚踏轮轴 35脚踏链条

36脚踏齿轮 37脚踏板

38脚踏底架 39脚踏互动平台

4生态鱼池 5生态湿地

6提水装置 61水槽

62微孔 63支架

7汀步石 8座凳

9回流口

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包括水车式水培装置1、生态鱼池4、生态湿地5和提水装置6。

所述水车式水培装置1和提水装置6设置在生态鱼池4内。

所述生态鱼池4被生态湿地5环绕,所述生态鱼池4的地势低于生态湿地5的地势。定植有植物的水车式水培装置1将生态鱼池4内的水提升至提水装置6,提水装置6将水导流入生态湿地5内;生态湿地5与生态鱼池4之间设置有回流口9。优选地,所述回流口9的位置与提水装置6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水车式水培装置1包括水车轮体11、水车水培槽12、水车辅杆13、水车轮轴14、电机15和水车底架18。

所述水车底架1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水车轮轴14设置在水车底架18上,水车轮轴14与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水车轮体11通过水车辅杆13与水车轮轴14连接。

多个水车水培槽12均匀地固定在水车轮体11的外表面上。所述水车水培槽1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水车定植孔19,用于种植植物;所述水车水培槽12的开口端沿水车轮体1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水车水培槽12相对于水车轮轴14倾斜15~30度。

优选地,所述水车轮轴14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驱动水车轮轴14转动。

所述提水装置6包括多个从水车式水培装置1至生态湿地5、高度依次降低布置的提水单元;所述提水单元包括水槽61和支架63。所述支架63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支架63顶部设有水槽61,所述水槽61上设置有微孔62。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进一步包括手摇式水培装置2,包括手摇轮体21、手摇水培槽22、手摇辅杆23、手摇轮轴24、手摇链条25、手摇齿轮26、手摇柄27和手摇底架28。

所述手摇底架2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手摇轮轴24设置在手摇底架28上,并通过手摇轮轴24上设置的手摇柄27手动驱动转动。所述手摇轮体21通过手摇辅杆23与手摇轮轴24连接。

所述手摇齿轮26设置在手摇轮轴24上,并通过手摇链条25与第一齿轮16连接。

多个手摇水培槽22均匀地固定在手摇轮体21的外表面上。所述手摇水培槽2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手摇定植孔,用于种植植物。所述手摇水培槽22的开口端沿手摇轮体2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手摇水培槽22相对于手摇轮轴24倾斜15~30度。

所述手摇式水培装置2进一步包括高于水平面的手摇互动平台29,供体验者站立。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生态水培系统进一步包括脚踏式水培装置3,包括脚踏轮体31、脚踏水培槽32、脚踏辅杆33、脚踏轮轴34、脚踏链条35、脚踏齿轮36、脚踏板37和脚踏底架38。

所述脚踏底架38固定在生态鱼池4的池底,脚踏轮轴34设置在脚踏底架38上,并通过脚踏轮轴34上设置的脚踏板37脚踏驱动转动。所述脚踏轮体31通过脚踏辅杆33与脚踏轮轴34连接。

所述脚踏齿轮36设置在脚踏轮轴34上,并通过脚踏链条35与第二齿轮17连接。

多个脚踏水培槽32均匀地固定在脚踏轮体31的外表面上;所述脚踏水培槽3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柱体表面开设有脚踏定植孔,用于种植植物。所述脚踏水培槽32的开口端沿脚踏轮体31的转动方向倾斜,且脚踏水培槽32相对于脚踏轮轴34倾斜15~30度。

所述脚踏式水培装置3进一步包括高于水平面的脚踏互动平台39,脚踏互动平台39上设置座凳8,供体验者乘坐体验。

所述手摇互动平台29和脚踏互动平台39通过高于水平面的汀步石7与陆地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参观状态时,启动电机15,驱动水车式水培装置1的水车轮轴14转动,水车水培槽12随着水车轮体11旋转,进入生态鱼池4的水面下,灌满水;继续旋转到最高处时,将槽内水输送至提水装置6的高位提水单元,水通过高位提水单元的水槽61上的微孔62流入至下级提水单元,直至流入生态湿地5内,并在生态湿地5内均匀流动;通过回流口9流入生态鱼池4,完成水循环。水车式水培装置1转动时,通过手摇链条25和脚踏链条35带动手摇式水培装置2和脚踏式水培装置3同时旋转。

互动状态时,关闭电机15。游客可分别通过手摇柄27和脚踏板37人工驱动手摇式水培装置2和脚踏式水培装置3转动,经手摇链条25和脚踏链条35可带动水车式水培装置1转动,进而完成汲水动作过程,实现水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