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908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水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面积水稻种植多采用大型水稻播种机,全自动匀速播种,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小面积水稻种植区,农民多不具有购买大型自动水稻播种机的能力,多采用人工撒播,稻种不均匀,出苗不整齐,易造成浓密不均,需出苗后重新补播种密度均匀和深浅适当,有利于水稻正常出苗,确保丰收。

申请号为“CN201020587982.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持水稻播种机,包括拉杆、犁部、播种器和盖籽器,所述播种器包括支架框、漏斗槽、旋转轴和行走轮,旋转轴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支架框支承于旋转轴上,漏斗槽活动设置于支架框内呈沿旋转轴轴向左右滑动状态,漏斗槽底部设有沿旋转轴轴向排列的多个漏孔,旋转轴上设有多个齿轮,齿轮轮周设有多个位置与漏孔对应的齿槽;所述犁部由多个小犁经连杆活动连接于支架框前端组成;所述盖籽器由盖土板经多个人字架连接支架框后端组成。采用犁部、播种器、盖籽器结合成一体结构实现一次拉动完成开槽、播种、盖土。

上述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功能丰富的特点。但水稻种为已发芽湿种,易粘种,播种器出口较小,一旦粘种,则堵住播种器出口,导致播撒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机,具有防粘种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和用于支撑机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机架前部的翻动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播撒器,所述播撒器为水平设置的圆筒形,所述播撒器包括外层的撒料筒与内层的用于调节播撒量的调节筒,所述撒料筒的筒壁均匀设置有数个供种子撒出的腰型槽,所述调节筒间隔设置有用于遮住腰型槽的挡板,所述调节筒的外壁贴合撒料筒的内壁滑移,所述播撒器设置有跟随翻动轮转动的联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推动水稻种植机时,播撒器由透明材料制成,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播撒器内稻种的数量,以便及时加种。通过联动机构,使播撒器可随翻动轮转动而转动,播撒器内部稻种随播撒器的翻转而翻转,防止湿种在播撒器内部粘种而无法撒出,并在翻转过程中及时将堵住播种器出口的稻种甩出,防止粘种。转动调节筒,使挡板遮住部分腰型槽即可控制稻种的流出速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调节稻种流出速率,以调节水稻种植的疏密度,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且与撒料筒贴合滑移的调节筒可从轴向拉出,方便了播撒器的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翻动轮同轴设置的动力齿轮和固定套设在播撒器外壁的空心定齿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空心定齿轮啮合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上同轴连接有带动摩擦轮运动的从链轮,所述从链轮与动力齿轮通过链条来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从链轮的大小可改变播撒器与翻动轮之间的转动速率,防止播撒器随翻动轮转动过快导致稻种来不及撒出。设置在播撒器外部的联动机构,带动播撒器随翻动轮运动而转动并不影响播撒器的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机架后方的压实轮,所述机架延伸设置有可与压实轮贴合转动的支撑架,所述压实轮设置为等同播撒器长度的滚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筒形的压实轮增大了碾压面积,有助于将开沟勺开启的沟道压平,使沟道内播撒的水稻种得以掩埋于土中,简洁化盖土的操作,提高了播撒效率。且滚筒形压实轮更适合在凹凸不平的泥土地行进,便捷了水稻种植机的推进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内壁设置有用于梳理稻种的梳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筒内壁多向设置的梳齿帮助播撒器在翻转过程中分离梳理发芽的湿种,保证稻种颗颗分明,进一步保证了播撒的顺利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的一端延伸设置有L型的限位块,所述撒料筒沿筒壁边沿凹陷设置有供限位块嵌入的L型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撒料筒边沿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工作人员将调节筒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将L型的限位块嵌入相应的L型的限位槽中并旋转,即可固定调节筒,实现撒料筒与调节筒的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筒设置有限位块的一端封闭并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筒的把手,所述调节筒背离限位块的一端不封闭,所述撒料筒设置有限位槽的一端不封闭,所述撒料筒背离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封盖,所述封盖与撒料筒螺纹连接,所述封盖上斜向延伸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螺纹连接有封口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播撒器一端通过调节筒封闭,另一端通过封盖封闭,整体结构灵活且完全可拆。需要拆卸清洗时,工作人员只需旋转把手将调节筒上的限位块从限位槽中取出,并拉动把手将调节筒从撒料筒中抽出一段距离,再旋转取下封盖,即可对撒料筒和调节筒进行冲洗,再原样装回即完成清洗步骤。在添加稻种时,拉动把手将调节筒调节至完全封闭撒料筒,在通过漏斗向加料口中添加稻种,即可完成补料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机架前部的翻动轮,所述翻动轮上延伸设置有多个用于犁地的犁片,所述犁片沿翻动轮轴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机架前部的翻动轮通过上方的犁片即可在推动水稻种植机时,与播撒过程一同对泥地进行翻耕,使土壤更为松软,翻动轮后方的开沟勺在撒料前,在土地上挖出一定深度,以帮助稻种进入更深层土壤,提高种植效率。翻动轮与开沟勺和播种器配合实现翻耕、播种、盖土的同时进行,提高了种植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中部延伸设置有位于开沟勺后方的挡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阻挡了翻动轮与开沟勺带起的泥水,防止泥水进入播撒器,使稻种更为湿粘,影响播撒,保证了播撒器和内部稻种的干净,提高了结构的合理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在机架前部的可折叠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机架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方向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动轮上设置有犁板,在移动水稻种植机时,经过平地或水泥地时,翻动轮转动困难,推动费力且易磨损翻动轮。可折叠滚轮在必要时可通过旋动螺栓放下,代替转动轮作为机架前部支撑轮,方便了移动,更为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水稻种植机具有防粘种、易拆卸、方便清洗的特点,提高了种植效率,便捷了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水稻种植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播撒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播撒器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调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位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撒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11、支撑架;12、支撑轴;2、支撑部;21、翻动轮;211、犁片;22、压实轮;3、播撒器;31、撒料筒;311、腰型槽;312、限位槽;32、调节筒;321、挡板;322、限位块;323、梳齿;4、开沟勺;5、联动机构;51、动力齿轮;52、空心定齿轮;53、摩擦轮;54、从链轮;33、封盖;331、加料口;332、封口盖;34、把手;6、挡水板;7、滚轮;7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水稻种植机包括机架1和用于支撑机架的支撑部2,支撑部2包括位于机架1前部的翻动轮21,翻动轮21沿轴向延伸设置有多个用于犁地的犁片211。在推动水稻种植机时,翻动轮21转动,翻动轮21上的犁片211在行进过程中对泥地进行翻耕,使土壤更为松软,有利于稻种的生长。

如图1和图2所示,翻动轮21后方设置有一排开沟勺4,在翻动轮21将土壤耕松之后,开沟勺4在土地上挖出一定深度,以便其后方的播撒器3中的稻种进入更深层土壤,取得了更好的水稻种植效果。

如图1所示,水稻种植机设置有位于机架1后方的压实轮22,机架1延伸设置有供压实轮22贴合转动的支撑架11,压实轮22设置为等同播撒器3长度的滚筒形,压实轮22轴心贯穿设置有支撑架11,压实轮22可沿支撑架11为轴转动。滚筒形的压实轮22增大了碾压面积,有助于将开沟勺4(参考图2)开启的沟道压平,使沟道内播撒的水稻种得以掩埋于土中,简洁化盖土的操作,提高了播撒效率。且滚筒形压实轮22更适合在凹凸不平的泥土地行进,便捷了水稻种植机的推进操作。

如图2所示,机架1前部延伸设置有可折叠的滚轮7,滚轮7与机架1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方向的螺栓71。在经过平地或水泥地时,翻动轮21转动困难,推动费力且易磨。此时旋动螺栓71将滚轮7放下,代替转动轮作为机架1前部支撑轮,方便了移动,更为省时省力。

如图1所示,机架1中部延伸设置有位于开沟勺4与播撒器3之间的挡水板6。挡水板6阻挡了翻动轮21与开沟勺4带起的泥水,防止泥水进入播撒器3,使稻种更为湿粘,影响播撒,保证了播撒器3和内部稻种的干净,提高了结构的合理性。

如图1所示,开沟勺4的后方设置有位于机架1中部的播撒器3,机架1延伸有与播撒器3贴合传动的支撑轴12,播撒器3为水平设置的圆筒形,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播撒器3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播撒器3内稻种的数量,以便及时补充稻种。

如图1所示,播撒器3与翻动轮21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5。

如图3所示,联动机构5包括设置在位于机架1两侧的翻动轮21上的动力齿轮51,动力齿轮51与翻动轮21同轴设置。播撒器3的外壁两侧分别套设有空心定齿轮52,空心定齿轮52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摩擦轮53啮合,摩擦轮53同轴连接有用于带动摩擦轮53运动的从链轮54,从链轮54与动力齿轮51间通过链条来传动。人工推动水稻种植机时,翻动轮21转动,通过联动机构5,使播撒器3可随翻动轮21转动而转动,播撒器3内部稻种随播撒器3的翻转而翻转,防止湿种在播撒器3内部粘种而无法撒出,并在翻转过程中及时将堵住播撒器3出口的稻种甩出,防止了粘种,保证了播撒器3的顺利撒种。从链轮54改变了播撒器3与翻动轮21之间的转动速率,防止播撒器3随翻动轮21转动过快导致稻种来不及撒出。设置在播撒器3外部的联动机构5,不影响播撒器3内部稻种转动与播撒器3的拆卸。

如图4所示,播撒器3包括外层的撒料筒31与内层的用于调节播撒量的调节筒32,撒料筒31的筒壁垂直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有数个供种子撒出的腰型槽311。

如图6所示,撒料筒31与调节筒32间可贴合滑移,调节筒32对应腰型槽311的位置间隔镂空设置有用于遮挡腰型槽311的挡板321。转动调节筒32,使挡板321遮住部分腰型槽311即可调节稻种的流出速率,以调节水稻种植的疏密度,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

如图4和图5所示,调节筒32的一端延伸设置有L型的限位块322,撒料筒31沿筒壁边沿凹陷设置有多个供限位块322嵌入的L型的限位槽312。工作人员将调节筒32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将L型的限位块322嵌入相应的L型的限位槽312中并旋转,即可固定调节筒32,实现撒料筒31与调节筒32的相对固定。

如图6所示,调节筒32可轴向从撒料筒31中取出一段距离,调节筒32设置有限位块322的一端封闭,并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筒32的把手34,调节筒32背离限位块322的一端不封闭(参考图7)。撒料筒31设置有限位槽312的一端不封闭,播撒器3一端通过调节筒32封闭,另一端通过封盖33封闭,整体结构灵活且可拆。需要拆卸清洗时,工作人员只需旋转把手34将调节筒32上的限位块322从限位槽312中取出,并拉动把手将调节筒32从撒料筒31中抽出一段距离,再旋转取下封盖33,镂空的播撒器3方便工作人员对撒料筒31和调节筒32进行冲洗,再原样装回即完成清洗步骤。

如图7所示,调节筒32内壁设置有用于梳理稻种的梳齿323,调节筒32内壁多向设置的梳齿323帮助分离梳理发芽的湿种,保证稻种颗颗分明,进一步防粘种。

如图8所示,撒料筒31背离限位槽312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封盖33,封盖33与撒料筒31螺纹连接,封盖33上斜向延伸有加料口331,加料孔螺纹连接有封口盖332。在添加稻种时,拉动把手将调节筒32调节至完全封闭撒料筒31,在通过漏斗向加料口331中添加稻种,即可完成补料过程。

工作过程:人工推动水稻种植机时,水稻种植机前部的翻动轮21借助上方的犁片211将土地耕松,翻动轮21后方的开沟勺4在耕松的泥地上开出沟槽。挡水板6阻挡溅起的泥水进入播撒器3。播撒器3通过联动机构5,随翻动轮21转动而转动,播撒器3内部稻种跟随翻转,并通过播撒器3内部的梳齿323在翻转过程中进一步分离梳理发芽湿种。转动的同时,稻种从播撒器3中撒出,进入土壤,此时位于播撒器3后方的压实轮22将耕松的土地、沟道与种子一起压平,实现种植全过程。

当需要调节播撒速率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调节筒32上的把手,改变调节筒32的挡板321遮住腰型槽311的大小,选择合适位置后,将调节筒32上的限位块322嵌入相应的撒料筒31上L型的限位槽312中并旋转,即可固定调节筒32与播撒筒的位置。

工作人员可通过透明的播撒器3观察播撒器3内部稻种的情况,当播撒器3内部稻种不足时,只需拉动把手34将调节筒32调节至完全封闭撒料筒31,打开加料口331上的封口盖332,通过漏斗向加料口331中添加稻种,即可完成补料过程。

当需要拆卸清洗播撒器3时,工作人员只需旋转把手34将调节筒32上的限位块322从限位槽312中取出,因调节筒32与机架上的支撑轴12为传动设置,即并拉动把手34将调节筒32从撒料筒31中轴向拉出一端距离,再旋转取下封盖33,即可对撒料筒31和调节筒32进行喷水冲洗,再原样装回,即完成清洗步骤。

移动水稻种植机经过非田地时,翻动轮21上设置有犁板,翻动轮21转动困难,此时旋松螺栓71将可折叠的滚轮7放下,代替转动轮作为机架1前部支撑轮,再旋紧螺栓71固定滚轮7,即可轻松实现水稻种植机的平地移动,当泥地播撒时,将滚轮7折叠回去,即可使用翻动轮21前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