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869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田间试验的播种作业是最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苗效果以及后续作物生长状态的好坏,进而影响到作物育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大多数作物育种科研单位及种子公司仍然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进行作业,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播种一致性与准确性较差,直接影响了育种试验的效果,而且随着人工劳力越来越难雇佣到雇佣成本也不断增加,育种单位不得不以减少试验测试基地的数量,或者减少试验小区数量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也直接导致育种试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少数一些大型种子公司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有资金购买国外进口设备,而大部分种业公司和科研机构承受不起其高昂的价格与售后维修保养成本。

目前我国市场上购入的进口设备大部分都不是最新款的机型,以条播形式居多,采用锥体格盘和锥体皮带式排种器,只能保证在规定的小区行长与间隔内将一定量的种子均匀条播,无法实现在小区内完成固定种子数量和株距的精量播种,后续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定苗作业,性价比很低。而普通大田用的精量播种机又不具备清理残留种子的功能,无法满足作物育种田间试验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可以满足不同种子类型、不同种子大小、不同试验小区行长与间隔道长度设置以及不同信号原理控制的作物育种试验播种作业,能够保证株距均匀,行长准确,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正中设有牵引架,牵引架的中部上方设有风机,牵引架的后方设有划印器和肥箱,肥箱固定在机架的前部上方,肥箱的下方设有施肥单体,施肥单体固定在机架上,机架的后部上方设有落种机构和播种单体,播种单体位于落种机构的下方,传动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中部,气动系统和风道分离管设置在传动机构的上方,落种机构的后方设有两个座椅,座椅的上方设有遮挡棚,机架的后部下方设有两个传动轮和两个地轮,机架的上部侧面设置电控系统,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钢索探测装置和钢索卷复机构;

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智能集成电路、气动电磁阀、测速传感器、GPS基站、GPS信号接收装置、漏播监控装置、触屏式操控终端和故障监测装置,智能集成电路分别与钢索探测装置的行程开关、钢索卷复机构的行程开关、气动电磁阀、测速传感器和GPS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通过采集并处理测速传感器信号或者采集GPS位置信号或者采集钢球位置信号来控制气动电磁阀的通断电,从而控制气动系统以及落种机构的动作,测速传感器设置在传动轮的中心轴上,GPS基站放置在所要播种的地块边上,GPS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电控箱内,智能集成电路与触屏式操控终端电连接,故障监测装置设置在气动系统的气缸上,漏播监控装置设置在播种单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落种机构包括倒种漏斗、漏斗提升臂、锥体四分格、Y型集中管、调平装置和落种气缸,倒种漏斗下端的圆筒底部与锥体四分格的锥体外壁紧密贴合,漏斗提升臂的一端呈双叉头形,双叉头与倒种漏斗的侧壁铰接,漏斗提升臂的另一端通过三角形连接片与落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锥体四分格的下方设有四个落种口,Y形集中管的双头端通过带有弹性的塑胶管与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落种口相连,每个锥体四分格连接有两个Y形集中管,所述调平装置安装在锥体四分格底座的外圈上,通过调节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螺杆长度使锥体四分格与地面保持水平。

所述气动系统包括气泵、气缸和气管,气泵上设有储气罐、压力表、阀门和滤清器,储气罐与气动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气动电磁阀与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气缸包括进种气缸和清种气缸,气动电磁阀的通断电控制清种气缸和进种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进种气缸与清种气缸安装在播种单体的排种器上,进种气缸的活塞杆控制排种器进种闸板动作,清种气缸的活塞杆控制排种器清种闸板动作。

所述播种单体包括波纹圆盘、齿形拨草轮、双圆盘开沟器、浮动限深轮、浮动镇压轮、四连杆仿形机构、药箱、余种回收筒和排种器,播种单体通过四连杆仿形机构与机架连接,一对齿形拨草轮设置在播种单体的前部下方,波纹圆盘设置在两个齿形拨草轮之间,双圆盘开沟器设置在齿形拨草轮的后侧,双圆盘开沟器的上方设有排种器,双圆盘开沟器的外侧设有浮动限深轮,浮动限深轮的后侧设有浮动镇压轮,药箱设置在播种单体的尾部,药箱内设有排药槽轮,槽轮的下端安装有圆筒状塑料药管,药管末端延伸至地面,余种回收筒安装在播种单体的尾部;

所述排种器包括负压腔外壳、排种盘和排种腔外壳,排种盘设置在负压腔外壳和排种腔外壳之间,排种盘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吸种孔,负压腔外壳的内表面设有圆弧形负压通道,圆弧形负压通道与排种盘上的吸种孔同心设置,负压腔外壳的外表面设有风管接口;

所述排种腔外壳内表面包括种腔、清种腔和运种腔,种腔与运种腔组成排种通道,种腔的进种口底部设有进种闸门,种腔与清种腔之间通过清种闸门间隔,清种腔的上端设有与其连通的清种口,排种腔外壳的外部设有进种气缸和清种气缸,进种气缸的活塞杆与进种闸门连接,清种气缸的活塞杆与清种闸门连接;

所述余种回收筒上设有进风口和余种清出口,进风口与风道分离管上的一个分离支管连通,余种清出口与排种器的清种口连通,余种回收筒进风口处设有挡网。

所述风道分离管包括主风道管和分离支管,主风道管的前侧设有一个开口,后侧设有八个开口,主风道管的前侧开口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后侧八个开口分别与八根分离支管连通,其中的四个分离支管分别与四个排种器上的风管接口连接,另外的四个分离支管分别与四个余种回收筒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数组链轮链条和传动轴,传动轴分别通过链轮链条与肥箱、传动轮和播种单体上的排种器的传动连接;

所述地轮和传动轮的轮胎外圈接触并压紧,传动轮位于地轮的上方,地轮与地面接触,传动轮通过链轮链条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地轮转动,通过摩擦力带动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工作。

所述钢索探测装置包括钢索探测辊、钢索探测摆动臂、探测调节臂和行程开关,钢索探测辊由两个圆柱形尼龙短棒组成,二者呈上下分布且外圈相互接触,上方的尼龙短棒安装在钢索探测摆动臂的自由端,下方的尼龙短棒固定在机架上,钢索探测摆动臂的一端与机架铰接,钢索探测摆动臂的中部下方与机架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行程开关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其悬臂自由端贴在钢索探测摆动臂的上侧表面上,探测调节臂上设有长条孔,螺栓穿过长条孔并使探测调节臂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钢索卷复机构包括卷复机构支撑臂、钢索绕线转盘、钢索限位导向器、钢索探测摆动臂、行程开关和绕线液压马达,卷复机构支撑臂固定在机架上,支撑臂的后方安设有钢索绕线转盘,钢索绕线转盘上卷绕着钢索,钢索上间隔设置数个钢球,绕线液压马达安装在钢索绕线转盘中心轴上,绕线液压马达可驱动钢索绕线转盘沿轴转动,钢索限位导向器设置在卷复机构支撑臂的前端,钢索限位导向器由两个导向滚轮及导向轮安装夹板组成,钢索探测摆动臂安装在钢索限位导向器夹板上,钢索探测摆动臂一端铰接在钢索限位导向器的夹板上,另一端由弹簧拉紧压在钢索限位导向器内侧的导向滚轮外圆上,行程开关安装在钢索探测摆动臂的下方,钢索在钢索限位导向器两个导向滚轮间隙中运动时,钢球触碰带动钢索探测摆动臂使其发生摆动,给行程开关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

所述钢索装置包括钢索、地钎和钢索架,钢索包括钢丝线和固定在钢丝线上的钢球,两钢球之间的距离等于小区长度与区间道长度之和,地钎呈T形,地钎的下部设有L形挡板,挡板的一端设有带有槽口的挡片,钢索放入槽口中,钢球卡在槽口内侧,地钎的底部为尖形,将地钎插入到土壤中直至挡板下端起到固定钢索的作用,钢索架包括钢索转轴和钢索支架,钢索缠绕在钢索转轴上,钢索转轴与钢索支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满足不同种子类型种子大小不同试验小区行长与间隔道长度设置的作物育种试验播种作业,能够保证株距均匀,行长准确,带播种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时只需操作人员将需要播种的种子倒入固定容器内,其他步骤均按照预定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播种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排种腔外壳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落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钢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钢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地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钢索卷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架;2风机;3肥箱;4施肥单体;5机架;6播种单体;61波纹圆盘;62齿形拨草轮;63双圆盘开沟器;64浮动限深轮;65浮动镇压轮;66四连杆仿形机构;21药箱;9余种回收筒;8排种器;7落种机构;71倒种漏斗;72漏斗提升臂;73锥体四分隔;74Y型集中管;75调平装置;76落种气缸;8排种器;81负压腔外壳;82排种盘;83排种腔外壳;84进种口;85清种口;86吸种孔;87风管接口;831种腔;832清种腔;833运种腔;834进种气缸;835清种气缸;836清种闸门;837进种闸门;9余种回收筒;10划印器;11电控系统;12气动系统;13传动机构;14钢索探测装置;141钢索探测辊;142钢索探测摆动臂;143探测调节臂;144行程开关;15钢索卷复机构;151卷复机构支撑臂;152钢索绕线转盘;153钢索限位导向器;154绕线液压马达;155钢索探测摆动臂;156行程开关;16测速传感器;17触屏式操控终端;18梯子;19千斤顶;20槽轮式排肥器;21药箱;22遮挡棚;23座椅;24风道分离管;241主风道管;242分离支管;25传动轮;26地轮;27钢索;271钢球;28钢索架;29地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作物育种试验的气吸式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包括机架5,机架5的前端正中设有牵引架1,牵引架的中部上方设有风机2,牵引架1的后方设有划印器10和肥箱3,肥箱3固定在机架的前部上方,肥箱3的下方设有施肥单体4,施肥单体4固定在机架上。机架5的后部上方设有两套落种机构7和四套播种单体6,播种单体6位于落种机构7的下方。传动机构13设置在机架的中部,气动系统12和风道分离管24设置在传动机构13的上方。落种机构7的后方设有两个座椅23,座椅23的上方设有遮挡棚22,机架5的后部下方设有两个传动轮25和两个地轮26,钢索装置27与机器分离,固定于地头,工作时需将钢索装置的钢索置于机器的钢索探测装置内,机架5的上部侧面设置电控系统11,机架5的左右两侧设有钢索探测装置14和钢索卷复机构15。

如图1所示,牵引架1的前部设有与拖拉机相连接的牵引头,且牵引头的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调节,牵引架的侧面连接可绕固定轴旋转的千斤顶19,机具闲置于仓库时将千斤顶转至垂直于地面的位置将牵引架1支起;牵引架1与拖拉机连接进行作业时,将千斤顶19转至水平于地面的位置并将其固定。

风机2通过万向传动轴与拖拉机的后输出轴相连,通过皮带轮带动叶片转动,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塑料风管与风道分离管24的进风端相连,风机2上设有负压表,监测风机产生的负压压力。划印器10包括升降臂和划印圆盘,升降臂的侧面安装有可伸缩的液压缸,随着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升降臂沿安装轴旋转,完成升起和落下划印器的操作。

肥箱3的底部设有排肥口,排肥口的正下方设有槽轮式排肥器20,排肥器中心设有六方孔,六方轴固定在孔中心,六方轴转动的同时,通过链条带动排肥器的槽轮转动,进行排肥操作,排肥器的底部设有圆形出肥口,出肥口上套有肥管。施肥单体4采用双圆盘结构,呈V型安装,圆盘的夹角处设有金属落肥口,落肥口与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落种机构7包括倒种漏斗71、漏斗提升臂72、锥体四分格73、Y型集中管74、调平装置75和落种气缸76,未工作状态时倒种漏斗71在重力作用下,其下端的圆筒底部与锥体四分格73的锥体外壁紧密贴合,漏斗提升臂72的一端呈双叉头形,双叉头与倒种漏斗71的侧壁铰接,漏斗提升臂72的另一端通过三角形连接片与落种气缸76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使倒种漏斗71提升和落下。锥体四分格73的下方设有四个落种口,Y形集中管74的双头端通过带有弹性的塑胶管与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落种口相连,每个锥体四分格连接有两个Y形集中管74。调平装置75安装在锥体四分格73底座的外圈上,通过调节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螺杆长度使锥体四分格与地面保持水平。落种气缸76动作,通过漏斗提升臂72使倒种漏斗71提升,漏斗内的种子流入锥体四分隔73内,并沿两个Y形集中管分别落入两个排种器的种腔内。

电控系统11包括智能集成电路、气动电磁阀、测速传感器16、GPS基站、GPS信号接收装置、漏播监控装置、触屏式操控终端17和故障监测装置,智能集成电路分别与钢索探测装置行程开关144、钢索卷复机构行程开关156、气动电磁阀、测速传感器16和GPS信号接收装置连接,通过采集并处理测速传感器信号或者采集GPS位置信号或者采集钢球位置信号来控制气动电磁阀的通断电,从而控制气动电磁阀的动作、以及落种机构的落种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气动电磁阀与落种机构的落种气缸杆为执行元件,工作时任选钢索检测装置行程开关144、钢索卷复机构行程开关156、测速传感器16或GPS信号接收装置的其中一种为信号来源。

测速传感器设置在传动轮的中心轴上,GPS基站放置在所要播种的地块边上,GPS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电控箱内,智能集成电路与触屏式操控终端电连接,故障监测装置设置在气动系统的气缸上,用于检测气缸是否正常工作。漏播监控装置设置在播种单体6上,超出一个播种株距的时间未检测到落种信号即为漏播,即时发出声音报警。

气动系统包括气泵、气缸和气管,气泵上设有储气罐、压力表、阀门和滤清器,储气罐与气动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气动电磁阀与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气缸包括进种气缸834和清种气缸835,气缸与播种单体6连接。通过气动电磁阀的通断电,可以控制清种气缸和进种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

本实施例中的播种机包括四个播种单体,可以实现四行同时播种,如图4所示播种单体6包括波纹圆盘61、齿形拨草轮62、双圆盘开沟器63、浮动限深轮64、浮动镇压轮65、四连杆仿形机构66、药箱21、余种回收筒9和排种器8。播种单体通过四连杆仿形机构与机架5连接,一对齿形拨草轮62设置在播种单体的前部下方,波纹圆盘61设置在两个齿形拨草轮62之间,齿形拨草轮62与波纹圆盘61配合使用可实现免耕破茬功能,双圆盘开沟器63安装在齿形拨草轮62的后侧,双圆盘开沟器63的上方设有排种器8,双圆盘开沟器63的外侧设有浮动限深轮64,浮动限深轮64的后侧安装有浮动镇压轮65,药箱21设置在播种单体6的尾部,药箱21内设有排药槽轮,槽轮的下端安装有圆筒状塑料药管,药管末端延伸至地面,余种回收筒9安装在播种单体的尾部。

如图5和图6所示,排种器8包括负压腔外壳81、排种盘82和排种腔外壳83,排种盘82设置在负压腔外壳81和排种腔外壳83之间,排种盘82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吸种孔86,通过更换不同吸种孔直径的排种盘,可实现播种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种子。负压腔外壳81的内表面设有圆弧形负压通道,圆弧形负压通道与排种盘82上的吸种孔同心设置,负压腔外壳81的外表面设有风管接口87。排种腔外壳83内表面包括种腔831、清种腔832和运种腔833,种腔831与运种腔833组成排种通道,种腔831的进种口84底部设有进种闸门837,种腔831与清种腔832之间通过可随时打开关闭的清种闸门836间隔,清种腔832的上端设有与其连通的清种口85。排种腔外壳83的外部设有进种气缸834和清种气缸835,进种气缸834的活塞杆与进种闸门837连接,清种气缸835的活塞杆与清种闸门836连接。

余种回收筒9上设有进风口和余种清出口,进风口与通过风管与风道分离管24上的分离支管242连通,为清种提供负压,余种清出口通过塑料圆管与排种器8的清种口85连通,余种回收筒9进风口处设有挡网,负压清种时风压将排种器内的剩余种子沿塑料圆管吸进进风口,由挡网挡住并收集在余中回收筒内。

如图3所示,风道分离管24包括主风道管241和分离支管242,八个分离支管242并排焊接在主风道管241的后侧。主风道管241的前侧设有一个开口,后侧设有八个开口,主风道管241的前侧开口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后侧八个开口分别与八根分离支管242连通,每个分离支管242均作为风道分离管的出风口使用。其中的四个分离支管分别通过塑料圆管与四个排种器上的风管接口87连接,提供排种负压,另外的四个分离支管分别通过塑料圆管与四个余种回收筒9的进风口连接,提供清种负压。

传动机构包括多组链轮链条和传动轴,传动轴分别通过链轮链条与肥箱、传动轮和播种单体上的排种器和药箱传动连接。

地轮26和传动轮25的轮胎外圈接触并压紧,传动轮25位于地轮26的上方,地轮25与地面接触,传动轮25通过链轮链条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机具行走时地轮25转动,并通过摩擦力带动传动轮25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工作。

如图2所示,钢索探测装置14包括钢索探测辊141、钢索探测摆动臂142、探测调节臂143和行程开关144。钢索探测辊由两个圆柱形尼龙短棒组成,二者呈上下分布且外圈相互接触,上方的尼龙短棒安装在钢索探测摆动臂142的自由端,下方的尼龙短棒固定在机架5上。钢索探测摆动臂142的一端与机架5铰接,钢索探测摆动臂142的中部下方与机架5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行程开关144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5上,其悬臂自由端贴在钢索探测摆动臂142的上侧表面上。探测调节臂143固定在机架5上,探测调节臂143上设有长条孔,螺栓穿过长条孔并使探测调节臂153与机架5固定连接,通过调节长条孔的位置来改变钢索探测装置153在机架5上的位置。

钢索卷复机构15可代替钢索架28,实现钢索随行铺设与卷收功能。如图11所示,钢索卷复机构15包括卷复机构支撑臂151、钢索绕线转盘152、钢索限位导向器153、钢索探测摆动臂155、行程开关156和绕线液压马达154,卷复机构支撑臂151固定在机架上,支撑臂151可以通过伸缩来调节长短,支撑臂151的后方安设有钢索绕线转盘152,钢索绕线转盘152上卷绕着带有固定着一定距离钢球的钢索,绕线液压马达154安装在钢索绕线转盘152中心轴上,绕线液压马达154可驱动钢索绕线转盘152绕轴转动,钢索限位导向器153设置在卷复机构支撑臂的前端,钢索限位导向器153由两个导向滚轮及导向滚轮安装夹板组成,两个导向滚轮在两个安装夹板中间并可绕各自的中心轴自由转动,钢索探测摆动臂155一端铰接在钢索限位导向器153的夹板上,另一端由弹簧拉紧压在钢索限位导向器153里侧的导向滚轮外圆上,行程开关156安装在钢索探测摆动臂155的下方。钢索在钢索限位导向器153的两个导向滚轮间隙中运动时,钢球触碰带动钢索探测摆动臂155使其发生摆动,给行程开关156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工作时,将钢索自由端从钢索绕线转盘152上牵出,从上向下穿过钢索限位导向器153两个导向滚轮的空隙,同时也保证钢索置于钢索限位导向器153里侧的导向滚轮与钢索探测摆动臂155之间,机器从地头向地尾播种时,钢索自由端固定于地头,机器前进带动钢索绕线转盘152逆时针自由转动,实现钢索铺放,机器从地尾向地头播种时,绕线液压马达154驱动钢索绕线转盘152沿轴顺时针转动时,可实现钢索的收卷功能。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钢索装置包括钢索27、地钎29和钢索架28,钢索27包括钢丝线和固定在钢丝线上的钢球271,两钢球之间的距离等于小区长度L加上区间道长度D,同时钢索27上设置的钢球271的数量取决于播种区域总长度内包含的小区数量。地钎29呈T形,其中下部设有L形挡板,挡板的一端设有带有槽口的挡片,钢索27放入槽口中,将钢球卡在槽口内侧,地钎29的底部为尖形,将地钎插入到土壤中直至挡板下端起到固定钢索的作用。钢索架28包括钢索转轴和钢索支架,钢索缠绕在钢索转轴上,钢索转轴与钢索支架铰接。工作时,用地钎29将钢索27起始端固定在地头,人工沿着播种行长预先铺设钢索,起播时将钢索27置于钢索检测装置14导轨内,随着机器前进,钢索检测装置14检测钢球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来控制气动电磁阀及落种气缸动作,一趟播种结束后,拔出地头固定地钎29,手动转动钢索架28的转轴,卷收起钢索。

精量播种机工作时选钢索检测装置行程开关144作为信号源,此时的播种机采用钢索探测装置的钢球信号控制模式,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步,地头两端各需要先画一条基准线,作为第一个小区钢球定位点,基准线与本趟播种第一个小区起点的间距是一个小区行长L加上1.5个间隔道长度D,将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

第二步,将播种机停放在基准线与第一个小区起点之间,将钢索装置的钢索沿地头地尾铺设好,并将钢索的第一个钢球用地钎固定在基准线上,钢索置于钢索检测装置导轨内。

第三步,在触屏式操控终端上输入行走速度v、小区行长L、区间道长度D、株距s和落种时间t,设置这些参数是为了实现当机具行进到预定位置时依次开启清种闸门、进种闸门以及落种机构的操作。

第四步,启动拖拉机后,输出轴带动风机2转动,直至风压表指针指到预定压力值,放下试验田所在方向上的划印器10,然后按下触屏式操控终端上的启动按钮,操作人员将第一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后,按下落种按钮,使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当倒种漏斗重新落到锥体四分格的锥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然后再开动拖拉机带动播种机沿笔直方向前进,行进过程中保证拖拉机速度恒定。

第五步,随着播种机的前进,钢索探测装置会依次通过固定在钢索上的钢球,当钢球穿过两个钢索探测辊时,会使钢索探测摆动臂顶起,从而触动行程开关通电,电信号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控制气动电磁阀通电,使清种气缸带动清种闸门打开,清种完毕后清种闸门关闭,然后进种气缸带动进种闸门打开,使进种口处的种子落入种腔,种子通过负压吸附在吸种孔上,随着排种盘的转动进入运种腔,在运种腔末端落下,进种闸门关闭后,落种气缸带动漏斗提升臂使倒种漏斗提起,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然后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倒种漏斗中的种子落下后继续倒入下一个小区的种子即可,无需其他操作,直到播种作业至最后一个小区终点。

第六步,到达终点,拔出地头固定钢索的地钎,机器掉头进行回程作业,需将铺设的钢索平移至钢索检测装置侧,钢索第一个钢球用地钎固定在终点基准线上,并将钢索置于钢索检测装置导轨内,并重复上述第四步、第五步,完成第一个来回的回程作业。

第七步,机器掉头进行第二个来回作业时,重复上述第二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直至完成整个田间试验的播种作业,由于整个作业过程中,钢索上的钢球始终位于区间道的中心,因此可以保证所有小区和区间道都可以对齐。

精量播种机工作时选钢索卷复机构行程开关156作为信号源,此时的播种机采用钢索卷复机构的钢球信号控制模式,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步,地头两端各需要先画一条基准线,作为第一个小区钢球定位点,基准线与本趟播种第一个小区起点的间距是一个小区行长L加上1.5个间隔道长度D,将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

第二步,将播种机停放在基准线与第一个小区起点之间,将从钢索限位导向器牵出的钢索的第一个钢球用地钎固定在基准线上,机器前进时钢索绕线转盘沿轴逆时针转动,实现钢索铺放。

第三步,在触屏式操控终端上输入行走速度v、小区行长L、区间道长度D、株距s和落种时间t,设置这些参数是为了实现当机具行进到预定位置时依次开启清种闸门、进种闸门以及落种机构的操作。

第四步,启动拖拉机后,输出轴带动风机2转动,直至风压表指针指到预定压力值,放下试验田所在方向上的划印器10,然后按下触屏式操控终端上的启动按钮,操作人员将第一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后,按下落种按钮,使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当倒种漏斗重新落到锥体四分格的锥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然后再开动拖拉机带动播种机沿笔直方向前进,行进过程中保证拖拉机速度恒定。

第五步,随着播种机前进,钢索自动铺放,钢球依次通过并顶起钢索探测摆动臂,从而触动行程开关通电,电信号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控制气动电磁阀通电,使清种气缸带动清种闸门打开,清种完毕后清种闸门关闭,然后进种气缸带动进种闸门打开,使进种口处的种子落入种腔,种子通过负压吸附在吸种孔上,随着排种盘的转动进入运种腔,在运种腔末端落下,进种闸门关闭后,落种气缸带动漏斗提升臂使倒种漏斗提起,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然后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倒种漏斗中的种子落下后继续倒入下一个小区的种子即可,无需其他操作,直到播种作业至最后一个小区终点。

第六步,到达终点,拔出地头固定钢索的地钎,机器掉头进行回程作业,需启动绕线液压马达,机器前进时驱动钢索绕线转盘沿轴顺时针转动时,收卷起钢索,并重复上述第四步、第五步,完成第一个来回的回程作业。

第七步,机器掉头进行第二个来回作业时,重复上述第二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直至完成整个田间试验的播种作业,由于整个作业过程中,钢索上的钢球始终位于区间道的中心,因此可以保证所有小区和区间道都可以对齐。

精量播种器工作时选测速传感器作为信号源,此时的播种器采用测速传感器控制模式,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步,需要先在地头画一条基准线。

第二步,将播种机挂接在拖拉机后,将播种机的播种单体停放在基准线上,基准线与第一个小区起点的间距是8个株距s;

第三步,在触屏式操控终端上输入小区行长L、区间道长度D、株距s和落种时间t,设置这些参数是为了实现当机具行进到预定位置时依次开启清种闸门、进种闸门以及落种机构的操作。

第四步,启动拖拉机后,输出轴带动风机转动,直至风压表指针指到预定压力值,放下试验田所在方向上的划印器,按下触屏式操控终端上的启动按钮,操作人员将第一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后,按下落种按钮,使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并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当倒种漏斗重新落到锥体四分格的锥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然后再开动拖拉机带动播种机沿笔直方向前进。

第五步,随着播种机的前进,测速传感器会测量传动轮的转速,并将电信号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计算出行走速度和行走距离,当播种机行走到本小区播种终点时,电控系统控制气动电磁阀通电,使清种气缸带动清种闸门打开,清种完毕后清种闸门关闭,当播种机行走到下一小区的有效播种区域时,进种气缸带动进种闸门打开,使进种口处的种子落入种腔,种子通过负压吸附在吸种孔上,随着排种盘的转动进入运种腔,在运种腔末端落下,当进种闸门关闭后,落种气缸带动漏斗提升臂使倒种漏斗提起,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然后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倒种漏斗中的种子落下后继续倒入下一个小区的种子即可,无需其他操作,直到播种作业至最后一个小区终点。

第六步,当第一趟播种结束后需要再画一条基准线,基准线距离最后一个小区终点线的间距是8个株距s,将这条基准线作为机具掉头后再启动播种作业的起始基准线,将播种机的播种单体停放在基准线上,重复第四步和第五步,直至完成整个田间试验的播种作业,由于整个作业过程中,通过测量传动轮转速计算出行走距离,完全按照预设的小区行长和区间道长度进行播种作业,可以保证所有小区的行长和区间道均对齐。

精量播种器工作时选GPS信号接收装置作为信号源,此时播种机采用GPS信号控制模式,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步,开启GPS基站和GPS信号接收装置,由GPS确定起始基准线。

第二步,将播种机挂接在拖拉机后,按GPS指示将播种机停放在基准线上。

第三步,在触屏式操控终端上输入小区行长L、区间道长度D、株距s和落种时间t,设置这些参数是为了实现当机具行进到预定位置时依次开启清种闸门、进种闸门以及落种机构的操作。

第四步,启动拖拉机后,输出轴带动风机转动,直至风压表指针指到预定压力值,放下试验田所在方向上的划印器,按下触屏式操控终端上的启动按钮,操作人员将第一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后,按下落种按钮,使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当倒种漏斗重新落到锥体四分格的锥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个小区的种子倒入倒种漏斗,然后再开动拖拉机带动播种机沿笔直方向前进。

第五步,随着播种机的前进,GPS会将播种机的实时位置电信号反馈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计算出行走速度和行走距离,当播种机行走到小区终点时,电控系统控制气动电磁阀通电从而使清种气缸带动清种闸门打开,清种完毕后清种闸门关闭,当播种机行走到下一小区的有效播种区域时,进种气缸带动进种闸门打开,使进种口处的种子落入种腔,种子通过负压吸附在吸种孔上,随着排种盘的转动进入运种腔,在运种腔末端落下,当进种闸门关闭后,落种气缸带动漏斗提升臂使倒种漏斗提起,种子落入锥体四分格然后经过Y形集中管进入排种器的进种口,停留在进种闸门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倒种漏斗中的种子落下后继续倒入下一个小区的种子即可,无需其他操作,直到播种作业至最后一个小区终点;

第六步,当第一趟播种结束后GPS自动确认基准线,将这条基准线作为机具掉头后再启动播种作业的起始基准线,将播种机停放在基准线上,重复第四步和第五步,直至完成整个田间试验的播种作业,由于整个作业过程中,通过GPS测算出行走速度和行走距离,完全按照预设的小区行长和区间道长度进行播种作业,可以保证所有小区的行长和区间道均对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