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式卷膜地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428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随动式卷膜地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动式卷膜地膜回收机。

技术背景

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墒等作用,可以提高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在新疆乃至全国缺水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无疑增加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不断推广,“白色污染”也日益严重,但由于回收不及时,特别是每个种植季节结束时对地膜的回收不及时或回收不彻底,造成了地膜在土壤内大量积累,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作物减产。

目前的地膜回收主要有以下方式。

人工收膜,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并且人工成本逐年递增,因此人工回收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机械回收成为必然途径。

但现有的残膜回收机普遍存在作业稳定性差、回收含杂多、工作能耗大等问题。

目前的地膜回收主要集中在秋季作物收获之后进行。

这一类针对秋季作物收获之后进行地膜回收的机械主要是将地揭起进行拉拽回收,然后在收集箱中进行收集。

由于回收的地膜轻软并蓬松,由于收集箱容积有限,在收集箱中如不经挤压的情况下,很快就将收集箱充满而必须进行倾倒,严重影响作业进程。

因此有人设计在收集箱中设置卷绕轴进行卷绕,但由于卷绕轴在卷绕地膜过程中直径会随卷绕地膜的多少而不断变化,因此控制卷绕轴的转速以适应卷绕轴在卷绕地膜过程中直径变化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有人通过电子感应方式感应计算卷绕轴拉力,进而控制卷绕轴的转动速度,以适应由于卷绕轴大小变化。但其结构复杂,很难进入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一种能够有效地根据地膜回收的具体情况,使地膜均匀地卷绕到卷轴上的随动式卷膜地膜回收机械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根据地膜回收的具体情况,使地膜均匀地卷绕到卷轴上的随动式卷膜地膜回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45)、传动机构、带式揭膜机构,所述带式揭膜机构包含钉齿捡拾带(41)、主驱动滚筒(44)和从动滚筒,钉齿捡拾带(41) 为至少两根并列的环形带状体,环形带状体上设有规则排列的指状钉齿(43),所述并列的环形带状体上的指状钉齿(43)形成呈指状钉齿矩阵,

其特征在于:环形带状体之间的主驱动滚筒(44)上设有脱膜轮组,该脱膜轮组由若干个并列的脱膜轮(17)组成,所述脱膜轮(17)直径大于或等于主驱动滚筒(44) 处的指状钉齿(43)上端部所构成的以主驱动滚筒(44)为圆心的圆。

在主驱动滚筒(44)上方的带式揭膜机构上部设有卷膜轴架(12),该卷膜轴架 (12)包含至少设有竖向的轴槽的架体,在轴槽中设有卷膜轴(11),并且卷膜轴(11) 所述的轴槽中呈浮动状。

与脱膜轮组的脱膜轮(17)相对应的脱膜轮(17)上方设有起膜片组,该起膜片由若干块矩形板状的起膜片(14)组成,起膜片(14)的下端部位于卷膜轴(11)下方并紧贴脱膜轮(17)轮面。

进一步地,上述的起膜片(14)最好为一具有弹性的板体,或者通过销轴连接于机架(45)上,所述的起膜片(14)与机架(45)之间设有弹簧(16)。

再进一步地,最好设有风力起膜机构(15),该风力起膜机构(15)包含风力输送管,在风力输送管上设有若干个并列的吹风嘴,并且吹风嘴位于起膜片(14)与脱膜轮(17)之间。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从动滚筒最好为无芯随动自清杂式,包含两块相对的固定板 A(25)和在两块固定板A(25)之间的从动滚筒体(34),所述从动滚筒体(34)为一呈鼠笼状的空心框架体,固定板A(25)与从动滚筒体(34)之间设有滚轮组(26) 和环形轨道状体(31)。

所述的滚轮组(26)可以设置于固定板A(25)上,该滚轮组(26)沿一圆周线排布在固定板A(25)上,环形轨道状体(31)设置于从动滚筒体(34)的两端部,并且所述滚轮组(26)位于环形轨道状体(31)的内沿,使所述的从动滚筒体(34) 能够在滚轮组(26)上转动。

或者,滚轮组(26)设置于从动滚筒体(34)的两端部,环形轨道状体(31)设置于两固定板A(25)上,所述滚轮组(26)位于环形轨道状体(31)的内沿或外沿,使所述的从动滚筒体(34)能够在滚轮组(26)上转动。

在从动滚筒体(34)的内壁的一周上设有接杂槽(32),该接杂槽(32)为轴向的槽状体,槽的开口朝向滚筒的一侧,即槽的开口面与滚筒的圆周线相垂直。

在所述两块相对的固定板A(25)上设有排杂机构,该排杂机构包含上方开放的U形绞龙槽(22),绞龙槽(22)中设有推送绞龙(21)。

进一步地,上述的从动滚筒体(34)上最好设有钉齿捡拾带轨道(33),该钉齿捡拾带轨道(33)为从动滚筒体(34)表面圆周方向的条形环状体,条形环状体上设有环形的凹槽A(37)或凹孔A(3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主驱动滚筒(44)上也设有环形的凹槽B(46)或凹孔B(47)中的至少一种。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接杂槽(32)内侧最好设有加强筋条(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根据地膜回收的具体情况,使地膜均匀地卷绕到卷轴上,特别适合于秋季作物收获后的地膜回收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风力起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脱膜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起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从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从动滚筒的滚轮组在固定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从动滚筒与推送绞龙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从动滚筒的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从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从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脱膜卷膜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3中主驱动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为卷膜轴,12为卷膜轴架,13为地膜卷,14为起膜片,15为风力起膜机构,16为弹簧,17为脱膜轮,21为推送绞龙,22为U形绞龙槽,23为, 24为,25为固定板A,26为滚轮组,27为,31为环形轨道状体,32为接杂槽,33 为钉齿捡拾带轨道,34为从动滚筒体,35为加强筋条,36为凹孔A,37为凹槽A, 41为钉齿捡拾带,42为凸块,43为指状钉齿,44为主驱动滚筒,45为机架,46为凹槽B,47为凹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45、传动机构、带式揭膜机构,所述带式揭膜机构包含钉齿捡拾带41、主驱动滚筒44和从动滚筒,钉齿捡拾带41为若干两根并列的环形带状体,环形带状体上设有规则排列的指状钉齿43,所述并列的环形带状体上的指状钉齿43形成呈指状钉齿矩阵,在环形带状体之间的主驱动滚筒44上设有脱膜轮组,该脱膜轮组由若干个并列的脱膜轮17组成,所述脱膜轮17直径大于或等于主驱动滚筒44处的指状钉齿43上端部所构成的以主驱动滚筒44为圆心的圆,本实施例中脱膜轮17为实心轮,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将钉齿捡拾带41上的地膜上上托起,其二则是推动卷膜轴11转动卷膜。

在主驱动滚筒44上方的带式揭膜机构上部设有卷膜轴架12,该卷膜轴架12包含设有竖向的轴槽的架体,在轴槽中设有卷膜轴11,并且卷膜轴11所述的轴槽中呈浮动状,与脱膜轮组的脱膜轮17相对应的脱膜轮17上方设有起膜片组,该起膜片由若干块矩形板状的起膜片14组成,起膜片14通过销轴连接于机架45上,下端部位于卷膜轴11下方并紧贴脱膜轮17轮面,起膜片14与机架45之间设有弹簧16,通过起膜片14可以将地膜铲起并向上推送到卷膜轴11处被卷膜轴11卷起。当然,所述的起膜片14也为一具有弹性的板体,直接固定在机架45上即可。

同时,机架45上设有风力起膜机构15,该风力起膜机构15包含风力输送管,在风力输送管上设有若干个并列的吹风嘴,并且吹风嘴位于起膜片14与脱膜轮17 之间,可以进一步地将紧贴脱膜轮17。

所述的从动滚筒为无芯随动自清杂式,包含两块相对的固定板A25和在两块固定板A25之间的从动滚筒体34,所述从动滚筒体34为一呈鼠笼状的空心框架体,固定板A25与从动滚筒体34之间设有滚轮组26和环形轨道状体31。所述的滚轮组26设置于固定板A25上,该滚轮组26沿一圆周线排布在固定板A25上,环形轨道状体31 设置于从动滚筒体34的两端部,并且所述滚轮组26位于环形轨道状体31的内沿,使所述的从动滚筒体34能够在滚轮组26上转动。

在从动滚筒体34的内壁的一周上设有接杂槽32,该接杂槽32为轴向的槽状体,槽的开口朝向滚筒的一侧,即槽的开口面与滚筒的圆周线相垂直。

在所述两块相对的固定板A25上设有排杂机构,该排杂机构包含上方开放的U 形绞龙槽22,绞龙槽22中设有推送绞龙21。

所述的从动滚筒体34上设有钉齿捡拾带轨道33,该钉齿捡拾带轨道33为从动滚筒体34表面圆周方向的条形环状体,条形环状体上设有凹孔A36,所述的主驱动滚筒44上也设有凹孔B47。

实施例2:参照图14和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 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钉齿捡拾带轨道33为从动滚筒体34表面圆周方向的条形环状体,条形环状体上设有环形的凹槽A37和凹孔A36,所述的主驱动滚筒 44上届设有环形的凹槽B46和凹孔B47。

实施例3:参照图15-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和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滚轮组26设置于从动滚筒体34的两端部,环形轨道状体31设置于两固定板A25上,所述滚轮组26位于环形轨道状体31的内沿或外沿,使所述的从动滚筒体34能够在滚轮组26上转动,所述的接杂槽32内侧设有加强筋条35。本实施例中脱膜轮17为空心轮,,所述的主驱动滚筒44上届设有环形的凹槽B46和凹孔B4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