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灭蚊器的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夏季天气闷热潮湿,蚊虫肆虐,人们被叮咬后,常常奇痒难耐,严重的影响睡眠质量,目前,人们大多使用蚊香,蚊液,或者是喷雾剂来灭蚊驱虫,因其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来灭虫,所以大多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灭蚊灯是一种采用物理方式灭蚊的有效工具,其采用特殊频率的光源引诱蚊子,再通过电击、风扇,驱蚊液等方式灭蚊,灭蚊效率高,且对人体无害,故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采用灭蚊灯取代化学物质的灭蚊方法,灭蚊灯结构简单、售价低廉、节能环保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餐厅、食堂、幼儿园、医院等地方,现有的灭蚊灯大多采用风扇吸引的方式来灭蚊,因此风扇的走线结构就成了灭蚊灯的关键,不好的线路设计会影响风扇的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蚊器的走线结构,不影响离心风扇的正常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灭蚊器的走线结构,包括控制中心,外壳、风道、支撑支架,离心风扇、底座和线路,所述外壳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风道卡接在底座上,所述外壳套接在风道外使得风道与外壳间形成一个腔体,所述支撑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并支撑离心风扇在风道内,还包括设在底座上的第一走线槽和设在外壳上的第二走线槽,所述线路从离心风扇底部穿过支撑支架并通过底座上的第一走线槽,所述线路通过第一走线槽后穿过风道与外壳之间的腔体通过外壳上的第二走线槽至控制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在灭蚊灯固有的部件上开槽的方式来使得线路畅通的与控制中心连接,不需要为特意为灭蚊灯的线路设置部件,结构更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走线槽配合支撑支架设置,将第一走线槽设置在支撑支架旁,使得从支撑支架走出的线路更方便的从底座中伸出,避免了过长的线路导致的缠线。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顶部包括吸蚊口和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第二走线槽和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座上,控制中心利用螺丝固定在安装座上,更加稳定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中心设有与第二走线槽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走线槽位置与大小配合,无需对位,可直接安装走线,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拱形结构,拱形的结构可将线路很好的包裹在支撑支架里面,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线路的脱落。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上设有限位板,所述线路从离心风扇底部伸出通过限位板稳定在支撑脚上,限位板能将线路更好的固定在支撑脚上,避免了线路纠缠在一起从而影响离心风扇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结构对应所述限位板的位置设有方便卡线的缺口,为了安装时更好的将线路固定,在限位板旁设有一个缺口可辅助将线卡接在支撑脚上。
优选的,所述线路前端还设有插头,将线路与插头一体设计,安装时只需将从离心风扇伸出的线路与控制中心内部的接口插接即可完成线路安装,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的开口大于线路插头大小,安装过程中时常出现开口不够大的问题,该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安装过程中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将开口设计的与稍微大于插头,既便于安装,又不会导致开口过大影响部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灭蚊器整体结构视图;
图2灭蚊器内部结构风道视图;
图3灭蚊器内部结构离心风扇视图;
图4灭蚊器离心风扇结构视图;
图5灭蚊器外壳顶部结构视图;
图6灭蚊器控制中心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灭蚊器的走线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灭蚊器的走线结构,包括控制中心1,外壳2、风道3、支撑支架41,离心风扇4、底座5和线路,所述外壳2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风道3卡接在底座5上,所述外壳2套接在风道3外使得风道3与外壳2间形成一个腔体,所述支撑支架41固定在底座5上并支撑离心风扇4在风道3内,还包括设在底座5上的第一走线槽51和设在外壳2上的第二走线槽211,所述线路从离心风扇4底部穿过支撑支架41并通过底座5上的第一走线槽51,所述线路通过第一走线槽51后穿过风道3与外壳2之间的腔体通过外壳2上的第二走线槽211至控制中心1。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顶部包括吸蚊口22和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设有第二走线槽211和螺纹孔212。
所述控制中心1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座21上。
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中心1设有与第二走线槽211匹配的通孔11。
所述支撑支架41包括支撑脚411,所述支撑脚411上设有限位板412,所述线路从离 心风扇4底部伸出通过限位板412稳定在支撑脚411下。
所述拱形结构对应所述限位板412的位置设有方便卡线的缺口413。
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2顶部设有第二走线槽211,所述线路穿过底座5的第一走线槽51从风道3外部至外壳2开口与控制中心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在离心风扇4底部设有一个支撑支架41,通过支撑支架41支撑离心风扇4将线路固定并通过底座5上的第一走线槽51将线路从灭蚊灯外围送出,最后再通过外壳2上的第二走线槽211将线路与控制中心1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5上的第一走线槽51配合支撑支架41设置,将第一走线槽51设置在支撑支架41旁,方便了走线。
为了保证线路不会影响离心风扇4的运转,特设置有支撑脚411,并将所述支撑脚411做成为拱形结构,拱形的结构可将线路很好的包裹在支撑支架41里面,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线路的脱落。
优选的,所述线路前端还设有插头,所述第一走线槽51与第二走线槽21大于线路插头大小,安装过程中时常出现开口不够大的问题,该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安装过程中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将开口设计的与稍微大于插头,既便于安装,又不会导致开口过大影响部件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