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820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如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玉米的收获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由于其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绝大部分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联合收获。

随着劳动力资源的紧缺,我国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推广越来越普及,作业也越来越细化,对于玉米成熟早期,籽粒含水率高(25%至35%之间),采用收获玉米果穗的方法,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摘穗,剥皮,玉米果穗集装和茎杆还田或收集作业,玉米果穗需要经过晾晒后用脱粒机进行脱粒;玉米成熟后期,籽粒含水率低(15%至25%之间),一般使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换装玉米割台,一次完成摘穗,玉米果穗剥皮(脱粒、分离和清选)等项作业,这种收获方式由于机具庞大对于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田间道路情况适应性差,价格昂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内目前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尚不能直接收获籽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收割机,通过对该玉米收割机的巧妙设计,能够实现玉米籽粒的收获和清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收割机,包括:

自走式主机;

用于收割玉米果穗的玉米割台;

用于输送所述玉米果穗的第一升运器;

用于对所述第一升运器输送的玉米果穗进行剥皮处理的剥皮机;

用于输送剥皮后的玉米果穗的第二升运器;

用于对所述第二升运器输送的剥皮后的玉米果穗进行玉米脱粒处理的脱粒清选装置;

用于存放玉米籽粒的粮箱;其中,

所述玉米割台、第一升运器、剥皮机、第二升运器、脱粒清选装置和粮箱分别设置于所述自走式主机,所述第一升运器位于所述玉米割台与所述剥皮机之间,所述第二升运器位于所述剥皮机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脱粒清选装置包括清选筛总成、风力清选系统、籽粒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脱粒装置;

所述至少一个脱粒装置与所述第二升运器和所述清选筛总成分别连接,所述风力清选系统与所述清选筛总成和所述籽粒输送装置分别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脱粒装置包括脱粒滚筒和至少一个脱粒凹板;

所述脱粒凹板设置于所述脱粒滚筒的外表面,所述脱粒凹板与所述脱粒滚筒之间存在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脱粒凹板与所述脱粒滚筒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清选筛总成包括导向板、清选筛架、清选筛和驱动机构;

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脱粒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清选筛以用于将所述脱粒装置中的玉米籽粒输送至所述清选筛,所述清选筛设置于所述清选筛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自走式主机,并与所述清选筛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清选筛做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清选筛包括实现芯籽分离的第一筛面、实现籽粒与小型杂质分离的第二筛面以及实现小型杂质排出的第三筛面,其中,所述第二筛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面和所述第三筛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籽粒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器和竖直输送器;

所述水平输送器的一端与所述风力清选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直输送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输送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粮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玉米收割机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升运器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切换装置为翻板,所述翻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粮箱的进料口,且能够相对于该进料口转动,以使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升运器的出料口或远离所述第二升运器的出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玉米收割机还包括用于玉米茎秆粉碎还田处理的茎秆处理装置,所述茎秆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自走式主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其中,通过在该玉米收割机中设置脱粒清选装置,能够直接实现玉米籽粒的收获和清选,且该玉米收割机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玉米收割机中设置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能够用于实现收获玉米果穗和收获玉米籽粒二者之间的快速切换,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满足不同的收获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玉米收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玉米收割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脱粒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脱粒清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玉米收割机;11-自走式主机;110-底盘;111-驾驶室;112-前驱动轮;113-后轮;114-内燃机;12-玉米割台;13-第一升运器;14-剥皮机;15-第二升运器;16-脱粒清选装置;160-脱粒室;161-脱粒滚筒;162-脱粒凹板;163-导向板;164-清选筛总成;1640-清选筛架;1641-清选筛;1642-驱动机构;165-风力清选系统;166-籽粒输送装置;17-粮箱;18-切换装置;19-茎秆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10,该玉米收割机10包括自走式主机11、玉米割台12、第一升运器13、剥皮机14、第二升运器15、脱粒清选装置16和粮箱17。所述玉米割台12、第一升运器13、剥皮机14、第二升运器15和脱粒清选装置16分别设置于所述自走式主机11,所述第一升运器13位于所述玉米割台12与所述剥皮机14之间,所述第二升运器15位于所述剥皮机14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之间。

其中,所述自走式主机11包括底盘110、驾驶室111、前驱动轮112、后轮113和动力总成,所述驾驶室111固定设置于所述底盘110的前部上端,且该驾驶室111内部安装有操控装置,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内燃机114、动力分配装置,所述内燃机114固定在所述第二升运器15后下方的底盘110上,所述前驱动轮112通过前桥总成安装在所述底盘110的前部下端,后轮113通过后轴总成安装在底盘110的后部下端,前桥总成通过动力分配装置与内燃机114的输出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割台12用于收割玉米果穗并设置于所述自走式主机11的前端,同时,所述玉米割台12通过所述自走式主机11中的动力分配装置与内燃机114的输出轴相连接,从而使得该玉米割台12在所述玉米收割机10的运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玉米收割。应理解,所述玉米割台12的具体形状大小、设置位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

所述第一升运器13用于将所述玉米割台12收割的玉米果穗输送至所述剥皮机14,其中,该第一升运器13安装在所述自走式主机11前部纵置位置处,且通过所述自走式主机11中的动力分配装置与内燃机114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动力分配装置以向所述第一升运器13提供动力。

所述剥皮机14用于对所述第一升运器13输送的玉米果穗进行剥皮处理。所述第二升运器15用于输送剥皮后的玉米果穗给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所述剥皮机14、第二升运器15和脱粒清选装置16通过动力分配装置与内燃机114的输出轴相连接。

其中,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用于对所述第二升运器15输送的剥皮后的玉米果穗进行玉米脱粒处理。同时,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位于所述第一升运器13的后下方、所述粮箱17下部的空间内,不会对整台设备的结构和尺寸造成太大的影响,能够保证整机布置的合理与协调。

具体地,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包括清选筛总成164、风力清选系统165、籽粒输送装置166和至少一个脱粒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脱粒装置与所述第二升运器15和所述清选筛总成164分别连接,所述风力清选系统165与所述清选筛总成164和所述籽粒输送装置166分别连接。

其中,所述脱粒装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当所述脱粒装置为两个时,该脱粒装置呈上下分布,能够保证玉米被脱粒的足够充分,且脱粒效果更好。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脱粒装置包括脱粒滚筒161和至少一个脱粒凹板162,所述脱粒凹板162设置于所述脱粒滚筒161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脱粒滚筒161的圆周方向,所述脱粒凹板162与所述脱粒滚筒161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所述脱粒滚筒161的外部分布有脱粒筋或脱粒齿,且所述脱粒凹板162可以为栅格凹板,从而进一步提高脱粒效果。另外,所述脱粒凹板162与所述脱粒滚筒161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实际实施时,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脱粒凹板162与所述脱粒滚筒161之间的间隙,以适应不同品种、尺寸的玉米果穗脱粒。可选地,所述脱粒装置还包括脱粒室160,所述脱粒室160设设置于所述脱粒凹板162的下方,用于装载脱粒完成后的玉米籽粒和杂质等。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清选筛总成164包括导向板163、清选筛架1640、清选筛1641和驱动机构1642;所述导向板163的一端与所述脱粒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清选筛1641以用于将所述脱粒装置中的玉米籽粒输送至所述清选筛1641,所述清选筛1641设置于所述清选筛架1640上,所述驱动机构1642设置于所述自走式主机11,并与所述清选筛1641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642用于驱动所述清选筛1641做往复运动。

所述导向板163且该导向板163固定设置于所述脱粒室160,能够使脱落的玉米籽粒直接进入所述清选筛1641以进行粒籽筛选。所述驱动机构1642的曲柄摇杆机构用于将输入轴的圆周运动转换成清选筛1641的往复运动,实现对玉米籽粒和玉米芯的分离和输送。

实际实施时,所述清选筛1641包括第一筛面、第二筛面和第三筛面。所述第一筛面用于实现芯籽分离,将玉米芯输送至收获机尾部并抛洒到地面,且使得籽粒落入第二筛面,所述第二筛面用于实现籽粒与小型杂质分离,并将玉米籽粒送至籽粒输送装置166;所述第三筛面用于实现小型杂质排出。其中,所述第二筛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面和所述第三筛面之间。

所述风力清选系统165由风机和风道组成,籽粒和部分小型杂质从所述第二筛面进入籽粒输送装置166时,小型杂质较轻,被风道形成的正压吹走,籽粒较重,则沿着输料口滑板滑下进入籽粒输送装置166。

所述籽粒输送装置166包括水平输送器和竖直输送器;所述水平输送器的一端与所述风力清选系统16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直输送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输送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粮箱17。

其中,所述籽粒水平输送器和籽粒竖直输送器由螺旋输送器/刮板输送器和料口组成,其作用是将清选后的干净籽粒输送至粮箱17。应理解,所述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收割机10还包括切换装置18,所述切换装置18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升运器15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18可以为翻板,所述翻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粮箱17的进料口,且能够相对于该进料口转动,以使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升运器15的出料口或远离所述第二升运器15的出料口。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所述切换装置18,能够实现对所述玉米收割机10的一机两用。例如,在玉米含水率高、适合收获玉米果穗的时间和地区,能够直接收获玉米果穗。而在玉米含水率低、需要直接收获玉米籽粒的时候,可以通过所述切换装置18使玉米果穗经脱粒清选装置16脱粒、清选后,将玉米籽粒收集至粮箱17。具体地,当需要收获玉米果穗时,可通过所述玉米割台12进行摘穗,并通过第一升运器13将玉米果穗输送给所述剥皮机14进行玉米果穗剥皮,再通过第二升运器15进行玉米果穗的收集,同时对玉米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当需要收获玉米籽粒时,则通过玉米割台12进行摘穗,通过第一升运器13将玉米果穗输送给剥皮机14进行玉米果穗剥皮,再通过第二升运器15进行玉米果穗的收集,接着通过所述脱粒清选装置16进行玉米脱粒清选和玉米籽粒的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收割机10还包括用于玉米茎秆粉碎还田处理的茎秆处理装置19,所述茎秆处理装置19安装于所述自走式主机11的后部下端,能够在收获玉米果穗或玉米籽粒的同时,对玉米茎秆粉碎还田或收集,工作效率更高,使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10,其中,通过在该玉米收割机10中设置脱粒清选装置16,能够直接实现玉米籽粒的收获和清选,且该玉米收割机10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玉米收割机10中设置切换装置18,该切换装置18能够用于实现收获玉米果穗和收获玉米籽粒二者之间的快速切换,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满足不同的收获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