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5012发布日期:2018-06-08 17:2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排气净化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已知如下技术,具备对在发动机燃烧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氧化触媒、以及将通过该氧化触媒后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由从尿素水产生的氨净化的SCR触媒,在贮存谷粒的谷粒箱的后壁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收纳尿素水水箱的技术(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在形成于脱粒装置与谷粒箱之间的空间配置尿素水水箱的技术(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4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1299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为了在谷粒箱的后壁形成凹部,谷粒箱的贮存容量减少,不得不频繁进行谷粒的排出作业,存在收获作业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使谷粒箱以配置在后侧的纵轴为中心而在机体上的作业位置与机体外侧方的维修保养位置之间转动时,尿素水水箱与谷粒箱一体转动。因此,从尿素水水箱向SCR触媒侧配布的软管的位置变化,存在该软管的损伤、劣化变得容易的缺点。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使谷粒箱从机体上的作业位置向机体外侧方的维修保养位置转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谷粒箱的左壁的后部与尿素水水箱的干涉,需要缩小谷粒箱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存在减少谷粒箱的贮存容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联合收割机,能够确保谷粒箱的贮存容量而提高收获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提高从尿素水水箱向SCR触媒侧配布的软管的耐久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即,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对发动机E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装置20,并将谷粒排出装置8的扬谷部8A配备在谷粒箱7的一侧,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20具备将从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由从尿素水产生的氨进行还原而净化的SCR触媒22,并将贮存尿素水的尿素水水箱25配置在所述谷粒箱7的侧壁与所述扬谷部8A之间的空间。

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的基础上,将所述尿素水水箱25配置在连通所述谷粒箱7的底部和所述扬谷部8A的下部的连通部18的上侧。

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的2的基础上,由设置在所述连通部18的侧方的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尿素水水箱25。

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支撑部件由配置在所述连通部18的一侧的第一支撑部件41和配置在所述连通部18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撑部件42构成。

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将所述谷粒箱7转动自如地支撑于配置在其一侧的上下方向的支撑轴30,该谷粒箱7构成为不会与所述尿素水水箱25以及该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干涉地以所述支撑轴30为中心转动。

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5的基础上,设置对以所述支撑轴30为中心的谷粒箱7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转动限制部件35。

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将对从所述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DOC21配备在废气流动路径中所述SCR触媒22的上游侧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谷粒箱7的侧壁与扬谷部8A之间的空间地配置尿素水水箱25,不需要在谷粒箱7的侧壁形成用于收纳尿素水水箱25的凹部,所以能够确保谷粒箱7的贮存容量,从而能够提高收获作业的效率。

根据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连通谷粒箱7的底部和扬谷部8A的下部的连通部18的上侧所形成的空间地配置尿素水水箱25。

根据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能够将尿素水水箱25利用设置在连通部18的侧方的支撑部件而牢固地支撑于连通部18的上侧。

根据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能够将尿素水水箱25利用配置在连通部18的一侧的第一支撑部件41和配置在连通部18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撑部件42而更加牢固地支撑于连通部18的上侧。

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即使使谷粒箱7绕上下方向的支撑轴30转动,该谷粒箱7也不会与尿素水水箱25以及该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干涉,所以该尿素水水箱25以及供水口25A难以破损,另外,即使使谷粒箱7转动,从尿素水水箱25向SCR触媒22侧配布的软管也不会移动,所以能够提高该软管的耐久性。

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防止谷粒箱7过度地转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谷粒箱7与尿素水水箱25以及供水口25A的干涉。

根据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将从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由DOC21氧化,将氧化后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由SCR触媒22还原,由此能够促进废气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是对净化装置进行说明右视图。

图4是对净化装置进行说明俯视图。

图5是对净化装置进行说明后视图。

图6(a)—图6(c)是对支撑尿素水溶液水箱的置台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后视图,图6(c)是右视图。

图7是对尿素水溶液水箱进行说明的后视图。

图8是对尿素水溶液水箱进行说明的右视图。

图9是对旋转限制部件进行说明的右视图。

图10是对支撑谷粒箱的支撑轴的周边部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1(a)—图11(b)是对设置在排气管的上部的内侧导向部的挡板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1(a)是后视图,图11(b)是右视图。

图12是行驶装置的左视图。

图13是上部转轮周边的后视图。

图14(a)—图14(b)是对上部转轮的内侧转轮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4(a)是左视图,图14(b)是后视图。

图15(a)—图15(b)是对上部转轮的外侧转轮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5(a)是左视图,图15(b)是后视图。

图16是上部转轮的剖视图。

图中:7—谷粒箱,8—排出螺旋(谷粒排出装置),8A—扬谷部,18—连通部,20—排气净化装置,21—DOC,22—SCR触媒,25—尿素水水箱,25A—供水口,30—第一支撑轴(支撑轴),35—转动限制部件,41—第一支撑部件(支撑部件),42—第二支撑部件(支撑部件),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此外,从操纵者角度来看,以前方为前侧、以后方为后侧、以右手侧为右侧、以左手侧为左侧地简单表示方向而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1的下侧设置由在土壤面行驶的左右一对履带2A构成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框架1的前侧设置收割农田的谷杆的收割装置3,在收割装置3的后侧左部设置有对被收割的谷杆进行脱粒/筛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在收割装置3的后侧右部设置有供操纵者搭乘的操纵部5。由此,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前部配置操纵部5。

在操纵部5的下侧设置有搭载发动机E的发动机室6,在操纵部5的后侧设置有贮存脱粒/筛选处理后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谷粒箱7的后侧设置有由将谷粒向外部排出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扬谷部8A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排出螺旋8B构成的排出螺旋(方案的“谷粒排出装置”)8。

如图3~5所示,脱粒装置4的右壁的下部和谷粒箱7的左壁的上部由搬送被脱粒装置4脱粒/筛选处理后的谷粒的一号扬谷筒9连通。另外,在脱粒装置4的右壁的一号扬谷筒9的后侧的部位,设置有将毛刺粒等二号物返回脱粒装置4的二号处理室的二号扬谷筒10。

在发动机E燃烧后的废气被排气净化装置20净化后被排出至外部。排气净化装置20包括:作为对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触媒的DOC21;将从DOC21排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由从尿素水溶液(以下称为尿素水)产生的氨还原而净化的SCR触媒22;向DOC21与SCR触媒22的连接管12内喷射尿素水的喷射装置23;作为向喷射装置23供给尿素水的泵的供给装置24;以及贮存向供给装置24供给的尿素水的尿素水水箱25。

发动机E的排气口和形成在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的DOC21的下部的流入口由具有可挠性的部分的连接管11连接。在DOC21的上部形成的流出口和形成在使废气流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而配置的SCR触媒22的后部的流入口,由具有可挠性的部分的连接管12连接。另外,在连接管12的上游侧的部位设置有喷射装置23。在形成于SCR触媒22的前部的流出口连接排气管50。

在机体侧视情况下,DOC21与SCR触媒22配置在谷粒箱7的前壁与一号扬谷筒9之间。在左右方向上,DOC21与SCR触媒22配置在脱粒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更详细来说,SCR触媒22配置在向谷粒箱7的右下倾斜地形成的底壁的下侧。由此,能够不减少谷粒箱7的容量地配置DOC21和SCR触媒22,另外,能够抑制DOC21和SCR触媒22与雨水、直射日光、洗车时的高压水直接相接处。

喷射装置23的吸水口和供给装置24的送水口由可挠性的连接管13连接。另外,连接管13的前部配置在比喷射装置23高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预定量的未冻结的尿素水供给至喷射装置23。此外,将使发动机E冷却后的高温的冷却水返回散热器的连接管(省略图示)沿连接管13配置。由此,能够防止连接管13内的尿素水的冻结,另外,能够使冻结的连接管13内以及尿素水水箱25内的尿素水融化。

在前后方向上,供给装置24配置在喷射装置23的后侧的一号扬谷筒9的下部与二号扬谷筒10的下部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二号扬谷筒10的附近。在左右方向上,供给装置24配置在二号扬谷筒10的下部与谷粒箱7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谷粒箱7的底部的向右下倾斜地形成的底壁的下侧。由此,能够使一号扬谷筒9迂回而在一号扬谷筒9的右侧容易地配置连接管13。另外,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在谷粒箱7的向右下倾斜的底壁的下侧的空间。

供给装置24的吸水口和尿素水水箱25的送水口由可挠性的连接管14连接。另外,连接管14配置在比供给装置24高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预定量的未冻结的尿素水供给至供给装置24。此外,在供给装置24的吸水口与尿素水水箱25的送水口之间的内部配管,设置有开闭阀,在该开闭阀连接有对开闭阀进行通电操作的布线15。由此,在贮存于尿素水水箱25内的尿素水成为比预定的温度范围低或高的情况下,能够关闭开闭阀而停止从尿素水水箱25向供给装置24的尿素水的供给。此外,尿素水的温度由设置在尿素水水箱25的上部的传感器25B测定。

在前后方向上,尿素水水箱25配置于形成在谷粒箱7的后壁(方案的“侧壁”)与扬谷部8A之间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尿素水水箱25配置得比谷粒箱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向右侧偏移的位置,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从在尿素水水箱25的右侧上部形成的向右下倾斜的倾斜以向右上倾斜的姿势突出地形成。由此,能够从机体的外侧向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容易地供给尿素水,另外,能够防止尿素水水箱25与外部的障碍物碰撞而破损。

在谷粒箱7的底部设置有将从谷粒箱7漏下的谷粒向后侧搬送的搬送螺旋,在该搬送螺旋的从谷粒箱7的后侧壁向后方突出的部位的外周,设置有筒状的前侧连通部16。另外,在扬谷部8A的下部形成有L字型的谷粒通路,并且设置有后侧连通部17,该后侧连通部17内置有对设置在谷粒箱7的底部的搬送螺旋的后端部和内置于扬谷部8A的搬送螺旋的下端部进行连动的伞齿轮连动机构(省略图示)。在谷粒箱7位于机体框架1上的收纳位置(收获作业位置)的情况下,前侧连通部16的后端面与后侧连通部17的前端面贴合,该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连通。另一方面,谷粒箱7向外侧方转动,而移动到该谷粒箱7的前部向机体框架1的右侧移动的开放位置(维修保养位置)的情况下,前侧连通部16的后端面与后侧连通部17的前端面的接合分离,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的连通被解除。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统称为连通部18。另外,对将发动机E的旋转向扬谷部8A内的搬送螺旋传动的张力离合器的张力臂进行支撑的支撑轴设置于在机体框架1设置的固定件。

尿素水水箱25配置在连通部18的上侧,另外,尿素水水箱25的送水口配置的比供给装置24的吸水口靠上侧。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旋转连通部18的上侧的空间,能够容易地从尿素水水箱25向供给装置24供给尿素水。另外,在脱粒装置4的后壁的下部,配置有贮存供给至发动机E的轻油的燃料水箱26。

如图6(a)—图6(c)所示,尿素水水箱25被支撑于设置在连通部18的上侧的板状的置台40,置台40的左部在从机体框架1的后侧连通部17的左侧方向上侧延伸后,弯曲并固定于向右侧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件41,置台40的右部在从机体框架1的后侧连通部17的右侧方更详细来说从后侧连通部17的右侧方向上侧延伸后,弯曲并固定于向前侧延伸的第二支撑部件42。此外,在侧视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件41设置得比第二支撑部件42靠前侧。由此,能够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连通部18配置在第一支撑部件41与第二支撑部件42之间,另外,能够防止后侧连通部17在将谷粒箱7向开放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成为障碍。此外,将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二支撑部件42统称为支撑部件。

如图7~9所示,谷粒箱7以设置于将扬谷部8A纵轴转动自如地支撑的框架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轴(方案的“支撑轴”)30和设置在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的分离面的外侧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轴31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转动。此外,第一支撑轴30和第二支撑轴31设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轴心上。即,前侧连通部16的后端外侧部和后侧连通部17的前端外侧部经由第二支撑轴31而转动自如地连结。

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支撑轴30和第二支撑轴31设置在比尿素水水箱25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向供水口25A侧偏移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支撑轴30和第二支撑轴31设置在比尿素水水箱25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向后侧偏移的位置。另外,谷粒箱7的后壁的上部和第一支撑轴30经由连结部件(省略图示)而转动自如地连结,固定在谷粒箱7的后壁的下部的前侧连通部16的后端部和后侧连通部17的前端部经由第二支撑轴31而转动自如地连结。由此,能够使谷粒箱7以第一支撑轴30和第二支撑轴31为中心转动,从而容易地从机体框架1上的收纳位置移动至机体框架1外侧方的开放位置,或是从开放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

在第一支撑轴30的下部外嵌有被卡合部件32。另外,在谷粒箱7的后壁设置有限制谷粒箱7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件35。转动限制部件35包括:朝向设置得比谷粒箱7的后壁的与被卡合部件32对置的部位靠上侧的第一支撑轴30突出的大致山形形状地形成的支撑部36;以及从支撑部36的后端部朝向第一支撑轴30延伸的大致へ字形状地形成的限制部37。

支撑部36由板状的金属板折曲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边36A;从第一边36A的右端部向后方右侧延伸的第二边36B;从第二边36B的右端部向右侧延伸的第三边36C;从第三边36C的右端部向前方右侧延伸的第四边36D;以及从第四边36D的右端部向右侧延伸的第五边36E。另外,第一边36A和第五边36E由螺栓等紧固机构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谷粒箱7的后壁。由此,调整限制部37的卡合部37B和被卡合部件32的卡合位置而能够调整谷粒箱7的转动角度。

限制部37由板状的金属板折曲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包括沿支撑部36的第四边36D延伸的移动部37A和从移动部37A的后端部向后方右侧延伸的卡合部37B。另外,移动部37A由螺栓等的紧固机构而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支撑部36的第四边36D。由此,调整限制部37的卡合部37B和被卡合部件32的卡合位置而能够调整谷粒箱7的转动限制角度。

如图10所示,在谷粒箱7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限制部36的卡合部37B从被卡合部件32离开。另一方面,在谷粒箱7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限制部36的卡合部37B与被卡合部件32抵接,限制谷粒箱7的转动。由此,抑制谷粒箱7过度转动从而能够防止谷粒箱7的后壁与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干涉,确保谷粒箱7的贮存容量,能够使谷粒箱7以第一支撑轴30和第二支撑轴31为中心容易转动。

如图11(a)—图11(b)所示,在排气管50的排气口,设置有后侧开放的内侧尾盖51,在内侧尾盖51的外侧,设置有后侧开放的外侧尾盖52。由此,外侧尾盖52不会因为从排气管50排放的废气而过度高温,能够防止堆积于外侧尾盖52的杆屑等粉尘起火。此外,内侧尾盖51固定在排气管50的排气口的前部,外侧尾盖52经由设置在内侧尾盖51的前部的连结部件53而拆装自如地固定于内侧尾盖51。

在外侧尾盖52的后部,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撑轴55。在支撑轴55旋转自如地外嵌有将板状的金属板大致反へ字状折曲而成的挡板56的下部,挡板56的上部形成为与内侧尾盖51的内周形状匹配的大致台形形状。另外,在侧视情况下,在内侧尾盖51的支撑轴55的上侧设置有向内侧尾盖51的内周部延伸出的销57。由此,废气从排气管50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挡板56绕支撑轴55的轴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内侧尾盖51的内周部成为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废气没有从排气管50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挡板56绕支撑轴55的轴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内侧尾盖51的内周部成为闭塞状态。由此,在废气没有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雨水侵入排气管50内。

如图12所示,在机体框架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调整机体的左右方向的高度的摆动缸60,在摆动缸60的后侧设置有调整机体的前后方向的高度的俯仰缸61。

在设置于机体框架1的下侧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驶框架62,设置有与行驶装置2的履带2A的行驶侧的内周面抵接的多个下侧转轮63。另外,摆动缸60的杆前端部和行驶框架62的后部由臂64连结。

在侧视情况下,臂64包括:从摆动缸60的杆前端部向行驶框架62的直线状地延伸的上侧臂64A;以及从上侧臂64A的下部向行驶框架62的后部大致へ字形状地形成的下侧臂64B。另外,在下侧臂64B的顶部设置有与行驶装置2的履带2A的与行驶侧相反侧的内周面抵接的上侧转轮65,下侧臂64B的前部旋转自如地固定于设置在上侧臂64A的下部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撑轴64C。

如图13~15所示,上侧转轮65在被支撑于行驶框架62的内侧转轮66上,通过螺栓等紧固机构而固定并一体地形成有外侧转轮67。此外,与履带2A的内周部抵接的外侧转轮67的左右方向的接触宽度形成的比内侧转轮66的左右方向的接触宽度大。由此,能够操作摆动缸60来调整机体的左右方向的高度。

内侧转轮66的固定外侧转轮67的部位由具有预定的直径的圆周部66A和在周向上隔开120度间隔地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66B形成。另外,在突出部66B形成有插通紧固机构的开口部66C。

外侧转轮67包括:能够插通内侧转轮66的圆周部66A、具有预定的直径的圆周状的开口部67A;以及在周向上可开120度间隔地能够插通内侧转轮66的突出部66B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切口部67B。另外,切口部67B和切口部67B之间形成有固定紧固机构的紧固部67C。

如图16所示,在将外侧转轮67固定于内侧转轮66的情况下,首先,将外侧转轮67的开口部67A以及切口部67B和内侧转轮66的圆周部66A以及突出部66B的位置对合,使外侧转轮67从内侧转轮66外侧向内侧移动。接下来,使外侧转轮67旋转120度,使外侧转轮67的紧固部67C和内侧转轮66的开口部66C的位置对合。接下来,从外侧将紧固机构插通于内侧转轮66的开口部66C和外侧转轮67的紧固部67C并紧固。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履带2A的更换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