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挂卵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511发布日期:2018-07-10 20:4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卵孵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空气挂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挂卵孵化是将人工授精后的鱼卵,利用鱼卵表面的黏性,将其附着在专门的孵化架上,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及氧气的孵化方式,这种孵化方式的成活率高达95%,为常规利用孵化缸孵化的2~3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挂卵孵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气挂卵孵化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出水池,所述蓄水池与出水池之间形成饲养池,所述饲养池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出水池内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蓄水池上固定有挂卵架,所述挂卵架上安装有孵化架,所述挂卵架上方固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连接有多个喷头。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的横截面为环形。

优选地,所述出水池包括环形框架和滤网,所述环形框架固定在蓄水池内部,所述滤网围绕在环形框架外部。

优选地,所述孵化架包括矩形框架、转轴和梳毛,所述转轴固定在矩形框架内,所述刷毛固定在转轴外部,且呈散射状。

优选地,所述矩形框架上固定有挂钩。

优选地,饲养池内部设置有排放口。

优选地,所述排放口连接鱼池。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与出水池的高度相同,所述出水管的高度小于出水池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挂卵架至少为两排。

整个装置置于室内,并对室内控温控湿,将表面附着有受精卵的孵化架挂着挂卵架上进行孵化,周期为3-5天,待鱼苗破膜后将鱼苗落入饲养池内进行饲养,周期为10-15天,待鱼苗长大后,打开排放口,将鱼苗移至鱼池内继续饲养。从孵化到出苗大约需要20天,大大缩短了出面时间,且鱼苗的成活率高达95%,为常规利用孵化缸孵化的2~3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孵化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出水池,3饲养池,4进水管,5出水管,6挂卵架,7孵化架,8喷淋管,9喷头,10环形框架,11滤网,12矩形框架,13转轴,14梳毛,15挂钩,16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挂卵孵化装置,包括蓄水池1,所述蓄水池1内设置有出水池2,所述蓄水池1与出水池1之间形成饲养池3,所述饲养池3底部安装有进水管4,所述出水池2内安装有出水管5;所述蓄水池1上固定有挂卵架6,所述挂卵架6上安装有孵化架7,所述挂卵架6上方固定有喷淋管8,所述喷淋管8上连接有多个喷头9。

所述蓄水池1的横截面为环形,蓄水池1与出水池1之间形成的饲养池3同样为环形;所述出水池2包括环形框架10和滤网11,所述环形框架10固定在蓄水池1内部,所述滤网11围绕在环形框架10外部;所述孵化架7包括矩形框架12、转轴13和梳毛14,所述转轴13固定在矩形框架12内,所述梳毛14固定在转轴13外部,且呈散射状,转轴13可在矩形框架12上转动;所述矩形框架12上固定有挂钩15,挂钩15用于将孵化架7挂在挂卵架6上;饲养池3内部设置有排放口16,所述排放口16连接鱼池;所述蓄水池1与出水池2的高度相同,所述出水管5的高度小于出水池2的高度,出水管5的高度即为饲养池3内水面的高度,滤网11的高度高于出水管的高度;所述挂卵架6至少为两排,分别固定在饲养池3上。

整个装置置于室内,并对室内控温控湿,将表面附着有受精卵的孵化架7挂着挂卵架6上进行孵化,周期为3-5天,待鱼苗破膜后将鱼苗落入饲养池3内进行饲养,周期为10-15天,待鱼苗长大后,打开排放口16,将鱼苗移至鱼池内继续饲养。

从孵化到出苗大约需要20天,大大缩短了出面时间,且鱼苗的成活率高达95%,为常规利用孵化缸孵化的2~3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