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式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1831发布日期:2018-07-07 00:4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装置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笼罩式诱捕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昆虫信息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提高,利用昆虫特有的信息素来诱杀害虫的各式诱捕器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些诱捕器一般都应用于野外,而目前的昆虫诱捕器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方便携带,且不方便对诱杀到的昆虫进行清理。

近年来,也有一些改进过的诱捕器面市。如申请人2016年申请的一种昆虫诱捕器专利(专利号:201620546360.6),具有减少用料、降低成本、可拆装、方便运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安装操作繁琐、容易变形等缺点,此外,使用时需将整个诱捕器绑在木棍上,如木棍弯折,整个诱捕器也随之倾斜,影响使用效果;如需调节诱捕器的高度,还需把绳子解开、调好位置再重新绑上,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装、使用更方便的笼罩式诱捕器。

笼罩式诱捕器,包括底部、顶部均开口的多网孔锥体,所述多网孔锥体底部设有向外弯折的折檐,还包括设于多网孔锥体上方的笼罩,所述笼罩为镂空状,笼罩底部与所述折檐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折檐上间隔设置有卡条,所述笼罩通过卡条与所述多网孔锥体可拆卸式相连。

使用时,将含有昆虫信息素的诱芯固定于多网孔锥体内部。用透明塑料袋子套在笼罩外侧,袋子开口收进笼罩内侧,再将套有袋子的笼罩套在多网孔锥体上,并通过卡条固定。使透明塑料袋子与多网孔锥体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昆虫在信息素的引诱下,从多网孔锥体的底部飞入,并飞向锥体内部的诱芯;当昆虫发现异常时,会顺着多网孔锥体往上爬,并从多网孔锥体的顶部爬到袋子与锥体组成的密封空间内,进而被捕获。

进一步的,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包括带挂孔的挂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挂接部下方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尾部设有向外弯折的卡钩;所述笼罩顶部设有插孔,插孔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卡钩相匹配的凸沿。诱捕器套上袋子装好后,再插上挂钩,方便将诱捕器悬挂起来。

进一步的,还包括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一端设有挂槽,另一端设有两个弧形抓手,所述弧形抓手的末端设有可拆卸的卡扣。将两个弧形抓手卡套在木棍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卡扣固定。然后将诱捕器的挂钩套到横向连接杆的挂槽处,即可将笼罩式诱捕器悬挂好。由于笼罩式诱捕器与木棍不是固定连接,即使木棍倾斜,也不影响笼罩式诱捕器的使用效果。抓手及卡扣的设计,方便调节诱捕器的高度,满足不同生长期作物的诱捕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杆呈倾斜状,由设弧形抓手一端向设挂槽一端倾斜向上设置。进一步提高诱捕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呈人字行,且其中一条边为竖直状。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两侧的折檐上均设有突起,所述笼罩的底边上设有与所述突起相匹配的凹槽。便于定位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多网孔锥体下部略向外弯折。即多网孔锥体下部与地面的夹角小于多网孔锥体上部与地面的夹角。可增加多网孔锥体的底面积,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昆虫进入。当底面积一样时,多网孔锥体上部的收紧速度更快,更有利于提高诱捕效率。此外,弯折状的多网孔锥体与自然界的叶子更接近,更有利于吸引虫子。

进一步的,所述多网孔锥体上设有安装孔,多网孔锥体内部设有诱芯杆,诱芯杆的两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诱芯杆上可设多个诱芯安装孔,可同时放多个诱芯,提高诱捕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点:1、本装置利用诱芯及昆虫的飞行习性实现诱杀,无需用水等介质辅助,更方便使用。

2、一体成型的镂空状笼罩设计,在减少用料的同时,具有不易变形,安装操作简便的优点,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3、可拆卸挂钩、带抓手的横向连接杆等结构的设计,无需使用绳子等额外配件即可将笼罩式诱捕器悬挂起来,且方便调节诱捕器的高度。即使用于悬挂诱捕器的木棍倾斜,笼罩式诱捕器也不会跟着倾斜,不影响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的附图标号为:1-多网孔锥体,2-折檐,3-卡条,4-突起,5-安装孔,6-诱芯杆,7-笼罩,8-凹槽,9-挂钩,91-挂孔,92-连接条,93-卡钩,10-横向连接杆,11-插孔,12-凸沿,13-挂槽,14-弧形抓手,15-卡扣,16-木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笼罩式诱捕器,包括底部、顶部均开口的多网孔锥体1,所述多网孔锥体1底部设有向外弯折的折檐2;所述折檐2上间隔设置有卡条3;所述卡条3两侧的折檐2上均设有突起4。多网孔锥体1下部略向外弯折,即多网孔锥体1下部与地面的夹角小于多网孔锥体1上部与地面的夹角。所述多网孔锥体1上还设有安装孔5,多网孔锥体1内部设有诱芯杆6,诱芯杆6的两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5内。

多网孔锥体1上方设有笼罩7,所述笼罩7为镂空状,笼罩7底部与所述折檐2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笼罩7通过卡条3与所述多网孔锥体1可拆卸式相连。所述卡条3呈人字行,且其中一条边为竖直状。笼罩7的底边上设有与折檐2上的突起4相匹配的凹槽8。

还包括挂钩9和横向连接杆10。所述挂钩9包括带挂孔91的挂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挂接部下方的连接条92,所述连接条92尾部设有向外弯折的卡钩93;所述笼罩7顶部设有插孔11,插孔11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卡钩93相匹配的凸沿12。所述横向连接杆10一端设有挂槽13,另一端设有两个弧形抓手14,所述弧形抓手14的末端设有可拆卸的卡扣15。且横向连接杆10由设弧形抓手14一端向设挂槽13一端倾斜向上设置。

如图4所示,使用时,将含有昆虫信息素的诱芯固定于多网孔锥体1内部。用透明塑料袋子套在笼罩7外侧,袋子开口收进笼罩7内侧,再将套有袋子的笼罩7套在多网孔锥体1上,并通过卡条3固定。使透明塑料袋子与多网孔锥体1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将两个弧形抓手14卡套在木棍16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卡扣15固定。在笼罩7的顶部插上挂钩9,将诱捕器的挂钩9套到横向连接杆10的挂槽13处,即可将笼罩式诱捕器悬挂好。

昆虫在信息素的引诱下,从多网孔锥体1的底部飞入,并飞向锥体内部的诱芯;当昆虫发现异常时,会顺着多网孔锥体1往上爬,并从多网孔锥体1的顶部爬到袋子与锥体组成的密封空间内,进而被捕获。

本笼罩式诱捕器安装操作方便,且无需其他配件,适用性强。一体成型的镂空状笼罩设计,在减少用料的同时,具有不易变形,安装操作简便的优点,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