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0473发布日期:2018-06-15 20:1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灌溉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丘陵山区林木灌溉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坡度大,灌溉系统压力不均,导致灌水均匀性差;二是灌溉用水以地表水为主,含有固体颗粒、微生物等杂质,滴头堵塞非常严重;三是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同,因此需要不同流量的灌水器。现有技术中灌水器改变流量只能更换灌水器。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林木灌溉的灌水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610532350.1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出口流量均匀自调的防堵塞压力补偿灌水器,这种灌水器的流量包括基座、壳体,压力补偿垫片和调节针,压力补偿垫片是用来实现压力补偿功能的,而流量的改变是通过更换不同粗细的调节针实现的。这种灌水器虽然能够实现压力补偿功能,但对流量可调不是很有效,实现的流量调节范围小,不能实现多种额定流量的快速可靠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水均匀度高、堵塞可清洗、流量可调的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区经济林等作物的灌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包括上盖、压力补偿垫片和下座,所述的上盖以可拆卸方式与下座连接;所述的下座设有灌水器进水口和过滤网;所述的上盖设有出水口;所述的上盖内部底面设置辅助出水流道;所述的灌水器内设有消能环,所述的消能环位于上盖与下座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消能环安装在上盖的内腔中,消能环的外表面与上盖的内腔面相配;所述的压力补偿式垫片位于消能环的内腔的台阶式结构上,并将上盖与下座之间形成的空腔分为两腔;所述的消能环外壁上设有迷宫流道;所述的迷宫流道的一端与下座和压力补偿垫片形成的下座腔连通,其另一端与压力补偿垫片和上盖形成的上盖腔相连通。

所述的消能环外壁表面为圆锥面。

所述的压力补偿垫片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圆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1、通过压力补偿,使在供水管路压力发生波动时仍能保证流量;2、由于上盖以可拆卸方式与下座连接,在堵塞时可以方便拆装,清洗流道,另外由于采用分开式的消能环,迷宫流道设置在消能环上,所以在需要不同流量时可以安装不同流量的消能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上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下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消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盖,2为消能环,3为压力补偿垫片,4为下座,5为灌水器进水口,6为过滤网,7为出水口,8为辅助出水流道,9为迷宫入水口,10为台阶式结构,11为迷宫出水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该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包括上盖1、消能环2、压力补偿垫片3和下座4,所述的上盖1和下座4通过螺纹连接,上盖1和下座4形成空腔内安装有消能环2和压力补偿式垫片3,压力补偿式垫片3位于消能环2的内腔的台阶式结构10上,并将上盖1与下座4之间形成的空腔分为两腔。

图2给出了该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上盖的结构剖视图,上盖1设有出水口7;上盖1内部底面设置辅助出水流道8。

图3给出了该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下座的结构剖视图,下座4设有灌水器进水口5和过滤网6。

图4给出了该种流量可调压力补偿式灌水器消能环的结构示意图,消能环2安装在上盖 1的内腔中,消能环2的外表面与上盖1的内腔面相配;消能环2外表面上设有迷宫流道8;迷宫流道8的迷宫入水口9与上盖1和压力补偿垫片3形成的上盖腔连通,其另一端迷宫出水口11与压力补偿垫片3和下座4形成的下座腔相连通;消能环2的外表面为圆锥面,锥度为2°。

水流经下座的入水口进入下座腔,由消能环上迷宫入水口进入迷宫流道,经迷宫流道消能后从迷宫出水口进入上盖腔,最后从上盖的出水口流出滴头。迷宫流道的长短和宽窄可以改变一定压力下进入上盖腔的流量,因此,更换不同规格迷宫流道的消能环,就可以改变滴头的流量。当管道压力增加时,压力补偿式垫片向上盖方向变形,出水口过水截面面积变小,从而调节滴头流量,保证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滴头流量稳定,提高灌水均匀性。上盖内部底面设置辅助出水流道是为了保证在压力补偿式垫片变形最大时灌水器的最小流量。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