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917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作物喷播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区域,农业作物、园艺作物种子播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也即种子喷播设备或系统,应用该设备或系统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并具有喷播均匀、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而现有技术的种子喷播设备或系统往往存在:结构系统比较复杂,其生产制造成本偏高,普通个体无法承担采购及使用成本,不适于推广应用;另外,播种设备多数比较大型化,在一些坡地、小型田地或园林等区域不适于大型设备的进入。

公告号为CN 204217388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背负式田间盘育秧喷播机,包括背负式支架,所述背负式支架的上部设有种箱,种箱的下部与排种机构连接,排种机构由变频直流电机进行驱动;所述排种机构下部与落种管连通,所述落种管下部与喷筒的中部连通,所述喷筒的起始端设有直流调速风机,中间连接段为软管结构,便于手持改变喷播方向;蓄电池对所述变频直流电机及直流调速风机进行供电;调节所述变频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而调节排种量和排种速度;调节直流调速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喷播距离和喷播速度;该实用新型解决了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后搬运困难,易破坏种子均匀性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喷播机由柴油机驱动风力较大,播量不可调,播种均匀性差问题;但上述技术方案的背负式田间盘育秧喷播机存在:1)虽做到了小型化,但其组成电气元件较多,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也偏高;2)种子喷播需要蓄电池提供电能才能工作,使用成本也较高;另外当蓄电池电能消耗完,还得进行充电,相对影响了喷播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小型化种子喷播结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及节能环保的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壶体和盖合在壶体上的喷播组件,所述喷播组件包括与壶体的开口密封配合的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多通控制阀与中空的把手、设置在把手外端且与多通控制阀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多通控制阀连通的喷管,所述进水口与喷管呈相对设置,所述喷管上开有连通至壶体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市政自来水管连接;

所述多通控制阀包括设置在本体上的套筒、内套于套筒且与套筒转动配合的转体、设置在转体上部的操作手柄以及均布设置在转体下端用于连通喷管与进水口且呈交叉状的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所述套筒的底部开有连通至壶体内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靠近喷管的连接口且位于喷管与进水口之间的连线上,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管径不同且均开有与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导流孔,靠近所述导流孔的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的端口处设有限流块,转动所述手柄使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的两端口分别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其中在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连通的同时该导流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位于设有所述限流块的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端口通过截面面积为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自身通过截面积的30%-60%。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呈圆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由透明的塑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喷管包括位于本体上的管体和连接在管体前端的喷嘴,所述喷嘴延伸出本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的前端喷口呈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提壶式的小型化种子喷播结构设计,喷播前将种子装入壶体内且注入三分之二的水构成混合液,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市政自来水管连接,利用市政自来水的输入压力提供喷播水压,通过旋转多通控制阀的操作手柄,以使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分别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可使喷管产生三种不同的喷播输出模式,具体为:未开设导流孔的第三直管构成的直通水模式、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中拥有较大管径构成的大流量重种子喷播模式以及拥有较小管径构成的小流量轻种子喷播模式,从而满足了复杂环境种子喷播的不同使用功能需要,同时,只需旋转操作手柄即可进行不同模式切换,当旋转至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的两端口不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时即可关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及节能环保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的一种实施状态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5所示,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壶体1和盖合在壶体上的喷播组件,所述喷播组件包括与壶体的开口密封配合的本体2、设置在本体上的多通控制阀3与中空的把手4、设置在把手外端且与多通控制阀连通的进水口5以及与多通控制阀连通的喷管6,所述进水口与喷管呈相对设置,所述喷管上开有连通至壶体内腔的第一通孔6a,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路7与市政自来水管连接;

所述多通控制阀包括设置在本体上的套筒31、内套于套筒且与套筒转动配合的转体32、设置在转体上部的操作手柄33以及均布设置在转体下端用于连通喷管与进水口且呈交叉状的第一直管34、第二直管35与第三直管36,所述套筒的底部开有连通至壶体内腔的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靠近喷管的连接口且位于喷管与进水口之间的连线上,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管径不同且均开有与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导流孔37,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导流孔的孔径大小可结合种子的大小、喷播流量以及自来水的常规水压进行设定;靠近所述导流孔的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的端口处设有限流块38,限流块可起到分流的作用,使部分水流通过导流孔、第二通孔进入壶体内;转动所述手柄使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的两端口分别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其中在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连通的同时该导流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在第三直管连通时,从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直接从第三直管通过并从喷管喷出;上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的两端口不连通状态即为多通控制阀的关闭状态,由该功能可知,相邻上述各管的端口之间以转体为轴心的圆周距离应大于喷管后端的连接口的宽度,以保证各管的两端口能完全避开进水口及喷管的连接口以实现关闭,另外转体与套筒之间可结合现有阀门密封机械技术结构,此处不作具体赘述。

上述一种提壶式种子喷播装置技术方案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提壶式的小型化种子喷播结构设计,并利用市政自来水的输出水压作为喷播驱动压力,相比现有大型化喷播设备喷播对应用区域或地面环境的局限性,可适于个人、小范围或小规模的喷播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及使用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方案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种子放入壶体内,再盖合上喷播组件,多通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也即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的两端口未与进水口或喷管连通,接着通过连接管路将市政自来水管与进水口连通,然后旋转操作手柄使设有导流孔的第一直管或第二直管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使壶体内注入约壶体内腔的三分之二的水;再关闭多通控制阀,且摇动或上下颠倒壶体以使壶体内种子与水混合均匀构成混合液,然后将喷管的前端对准需要播种的土壤区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旋转操作手柄以使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其中一个管的两端口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第三直管各自连通时分别具有不同的喷播功能模式;具体为:

如图5所示,旋转操作手柄使转体转动,当转动至未开设导流孔的第三直管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时,市政自来水从该直管段通过并直接从喷管喷出,以构成直通水喷播模式;

如图2所示,当转动至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中拥有较大管径的一个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比如设定第一直管的管径较大时,自来水一部分从该管的端口通过并直接进入喷管,另一部分经过该管的导流孔且从第二通孔进入壶体内,水流搅动壶体内的混合液并在水压作用下与混合液一起从第一通孔流入喷管,再汇合上述直接进入喷管的一部分水流一起从喷管喷出,以构成大流量喷播模式,另外,该模式的管径通过截面较大,相对于另一个第二直管较小管径的流量较大,适于重量较重的种子的喷播,也即为大流量重种子喷播模式;

如图4所示,当转动至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中拥有较小管径的一个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时,自来水通过路径与大流量喷播模式相同,区别在于管径较小其通过截面较小,进而构成了小流量喷播模式,适于重量较轻的种子的喷播,也即为小流量轻种子喷播模式;

通过多通控制以实现构成了上述三种不同的喷播模式,从而满足了复杂环境种子喷播的实际不同使用功能需要,同时,只需旋转操作手柄即可进行不同模式的切换,当各管的两端口不与进水口及喷管连通时即可关闭,具有操作容易、使用方便及节能环保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设有所述限流块的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端口通过截面面积为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自身通过截面积的30%-60%,可保证直接进入喷管水量及通过导流孔与第二通孔进入壶体内水量的合理分配,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壶体呈圆筒状,圆筒状壶体结合把手适于人们的操作习惯及审美感,有效结合人机工程学;同时外便于使用操作,优选壶体的容积大小为3L。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壶体由透明的塑质材料制成,塑质材料具有质量轻及造价低的优点,优选具有透明性可利于观察壶体内的种子余量,以便于适时补充,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管6包括位于本体上的管体61和连接在管体前端的喷嘴62,所述喷嘴延伸出本体外,具体延伸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及总体结构进行设定,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的前端喷口呈喇叭状,有利于增大喷嘴的喷播区域,提高喷播效率。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