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568发布日期:2018-07-27 17:3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猪养殖,特别涉及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充分的搅拌,这样生猪才能够有效的进食,但这样搅拌浪费人力,在生猪喂养后,需要将喂食槽清扫,但清扫的难度较大,经常会残留饲料在食用槽中,长时间不清理,会导致病菌的滋生,导致生猪的生病。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投放槽,所述投放槽顶端内嵌有投食口,所述投食口内底端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投放槽右侧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料口,所述投放槽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框架顶端内嵌有进食槽,所述框架底端左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表面设有铝合板,所述进食槽内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中间位置设有出食口,所述进食槽内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顶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有若干个。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槽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型号为EX-Z。

进一步的,所述进食槽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表面设有漏水口,所述漏水口有若干个。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的信号输出端与鼓风机、电机和旋转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生猪养殖食用槽,通过搅拌轴由旋转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扇叶,能够将投放槽中的饲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均匀后的饲料,有利于生猪的进食。

2.本实用新型的生猪养殖食用槽,进食槽两侧顶端的水管上的漏水口能够将水排出,能够将进食槽内表面的饲料残渣进行清洗,能够快速清洗进食槽。

3.本实用新型的生猪养殖食用槽,清洗完成后,将鼓风机打开,能够将进食槽内表面的遗留的水渍进行风干,防止细菌滋生,有利于生猪的成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猪养殖食用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猪养殖食用槽的投放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投放槽;3、控制面板;4、出料口;5、鼓风机;6、铝合板;7、电机;8、底座;9、出食口;10、活动槽;11、进食槽;12、水管;13、漏水口;14、旋转电机;15、搅拌轴;16、搅拌扇叶;17、承载板;18、投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生猪养殖食用槽,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投放槽2,所述投放槽2顶端内嵌有投食口18,所述投食口18内底端固定安装有承载板17,所述承载板17顶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4,所述投放槽2右侧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料口4,所述投放槽2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所述框架1顶端内嵌有进食槽11,所述框架1底端左侧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表面设有铝合板6,所述进食槽11内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中间位置设有出食口9,所述进食槽11内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槽10。

其中,所述旋转电机14顶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搅拌轴15,所述搅拌轴15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扇叶16,所述搅拌扇叶16有若干个,通过搅拌扇叶16的转动,能够将投放槽2中的饲料经行充分的搅拌,有利于生猪的进食。

其中,所述投放槽2底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5,所述鼓风机5的型号为EX-Z,鼓风机5能够将进食槽11中的水渍经行烘干,防止细菌的滋生,导致生猪的生病。

其中,所述进食槽11顶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水管12,所述水管12表面设有漏水口13,所述漏水口13有若干个,水管12上的漏水口13能够将水排出,能够将进食槽11内壁表面的饲料残渣进行清洗,通过出食口9排出。

其中,所述控制面板3的信号输出端与鼓风机5、电机7和旋转电机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工作原理:将需要喂养的饲料通过投食口18放入投放槽2,搅拌轴15由旋转电机14带动搅拌扇叶16转动,将投放槽2中喂养的饲料经行搅拌,搅拌完成后,由出料口4将投放槽2中的饲料投入进食槽11中,当生猪进食完成后,电机7的转动将铝合板6裹在电机7的表面,水管12上设有漏水口13能够将水排出,将进食槽11内部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的水和杂质通过出食口9排出,将鼓风机5打开,能够将进食槽11表面烘干,烘干完成后,电机7的转动,将铝合板6平铺在进食槽11底端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