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喷雾的洒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116发布日期:2018-09-14 20:3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喷雾的洒水车。



背景技术:

目前,洒水车主要用于园林绿化的喷洒灌溉、高速隔离带植物灌溉、路面清洗、路边景观的喷灌。洒水车一般是在汽车底盘上加装水罐作为水源,通过取力器、传动轴带水泵,完成前喷、侧喷、洒水等动作。水罐后端架设一组或两组通过人工操作的喷洒装置以及用于消防灭火应急使用的远程喷枪,有的还配备了供工人操作工人乘坐的座椅。所以现在的洒水车在操作远程喷枪时,除司机外还需要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并且现有的洒水车在行进的过程的无论采用人工操作或者继续洒水进只能进行单向洒水,无法同时对道路两旁进行洒水,需要对道路一旁洒水后,车辆掉头再对另一头进行洒水,十分麻烦,且浪费汽车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洒水的洒水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喷雾的洒水车,包括有车体和储水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可分别向车体1两侧洒水的炮筒,该炮筒内还固定有风机;炮筒底部两侧与车体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车体上还固定有升降电机,该升降电机驱动连接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炮筒底部相铰接。

进一步,所述炮筒两侧均设有一开口,开口处固定有环形水管,该环形水管上分布有若干高压喷头;所述储水罐连接至水泵的进水口,该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通至环形水管。

进一步,所述炮筒底部有固定板,所述伸缩杆固定于固定板四个边角。

进一步,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有固定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连杆和与第一连杆末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固定板底部相铰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当车体行进时,炮筒两侧喷头喷出的水柱可在从风机喷涌而出的气流的影响下形成雾化状态喷出,从而更大范围的对道路旁的绿化树林等同时进行喷洒。并且炮筒可在升降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可进一步增加喷雾的垂直覆盖范围。上述两种方式完全省去了使用人工手持喷枪进行喷洒的方式,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对道路两侧进行同时喷洒可省去一部分车辆行驶的汽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炮筒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3所示,双向喷雾的洒水车,包括有车体1、固定于储水罐2和炮筒5。所述炮筒5呈T字形结构,于车体两侧均设有一开口,开口处于开口的边缘环绕有有环形水管12,该环形水管12上分布有若干喷头 13,两侧均设喷头13可使车体1在行进过程中同时对道路两旁进行喷洒。车体1上还设有水泵3,该水泵3可以是三缸活塞泵。上述储水罐2连接至水泵3的进水口,而水泵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4连通至环形水管12,所述水管4为软管。使用时水泵3将储水箱2内的水源抽送至环形水管12上,再经由环形水管12上的喷头13喷射而出。

参照附图2和3所示,所述炮筒5于两侧开口之间处另设有一开口,并于此开口处固定有向炮筒5内送风的风机6。当风机6启动时可将风流灌入炮筒5另外两侧的开口处,并从两侧的开口处喷涌而出。

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炮筒5底部有固定板8,该固定板8底部四个边角均固定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车体1上,此结构可使炮筒5的升降更为稳固。车体1上还固定有升降电机9,该升降电机9驱动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有固定于驱动电机9输出轴上的第一连杆10和与第一连杆10末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1与固定板8底部相铰接。当升降电机9启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杆10 转动,使第一连杆10拉动第二连杆11移动,从而由第二连杆11拉动固定板8移动,并且随着升降电机9的转动而做上下往复移动。此外,上述水泵 3、风机6和升降电机9均连接至车体1的车辆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当车体1行进时,可依次启动水泵3、风机6和升降电机9,使的炮筒5两侧喷头13喷出的水柱在喷涌而出的气流的影响下形成雾化状态喷出,可更大范围的对道路旁的绿化树林等进行喷洒。同时炮筒5在升降电机9的驱动下做上下往复移动,可进一步增加喷雾的垂直覆盖范围,如道路两侧栽种较高的树木的情况下,上下移动的炮筒5 可对树木进行更全面的喷洒,避免了使用人工手持喷枪进行喷洒的方式,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