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177发布日期:2018-06-28 01:2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鱼类摄食产生的粪便、残饵以及鱼药等,进入池塘、水库、湖泊等大水体里面,会对水体的生态负荷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水体富氧化、水质恶化等。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粗放的、污染太大的传统养殖模式必将被逐步取缔。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低密度生态、循环水体的养殖方式,近年来已逐步才国内推广开。但现有的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多采用水泥或砖混水泥建造水槽及其它设施,不仅施工难度大、建造周期长、不可搬运,而且水泥材料侧壁容易刮伤鱼鳞使鱼群患上水霉病,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水泥结构还不利于后期智能化设备和管路的添加安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成本适中、安装改造便捷、对鱼群无害的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实现快速安装改造,同时成本适中,对鱼群保护性更强。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包括水槽和走道;多个所述水槽并排放置在水中;所述水槽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垂直安装在底板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与底板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拼接结构实现了该养殖装置的快速拆装,便于运输和施工,后期便于维修和加装设备管路;所述走道包括横走道和纵走道;所述纵走道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安装于侧板顶部;所述横走道连接水槽两侧的侧板;横走道和纵走道可以方便养殖人员巡查维护。

进一步地,侧板顶部向水槽内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二弯折结构;所述横走道两端的上表面与同一水槽第二弯折结构的下表面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走道包括中间走道和边缘走道;所述中间走道安装在相邻水槽之间两排侧板的第二弯折结构上;所述边缘走道安装在边缘水槽的外侧侧板的第二弯折结构上;所述横走道和纵走道下方设置有泡沫,泡沫为走道提供了浮力,进而使整个水槽漂浮在水中。

进一步地,边缘水槽底部加装有角钢支架;所述角钢支架沿垂直于侧板的方向向水槽外延伸;所述角钢支架通过钢丝绳连接边缘走道;相邻两根所述钢丝绳相互交叉设置;水槽底部通过钢丝绳拉住边缘走道外侧,避免边缘走道因浮力不均而被掀翻。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水槽通过固定角钢连接相邻的侧板;所述固定角钢分为两层;第一层所述固定角钢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同一水平面内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垂直于侧板;相邻所述第二支架交替呈现正反“八”字形;第二层所述固定角钢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竖直方向的投影与第一支架重合;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的投影为“X”形;固定角钢双层交错设置可以有效增强相邻水槽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整个养殖装置的结构在水中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侧板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球和定位凹槽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相邻底板之间通过方形凹槽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交错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水槽底部的牢固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向内一侧为光滑表面,向外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垂直交叉设置;所述底板向内一侧为光滑表面,向外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垂直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为槽钢,槽钢的中空结构既可以有效减轻了重量,抗弯折性能相比于实心钢条也有所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底板和走道均为玻璃钢材质,玻璃钢不仅质量轻、抗高低温、耐腐蚀、抗老化,而且光滑的表面可以防止刮伤鱼鳞引起的水霉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通过拼接结构实现了该装置的快速安装与维修更换;横走道和纵走道可以方便养殖人员巡查维护;泡沫为走道提供了浮力,进而使整个水槽漂浮在水中;相邻水槽件固定角钢双层交错设置可以有效增强相邻水槽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整个养殖装置的结构在水中保持稳定底板前后端面上设置的定位球和圆柱凹槽有效提高了水槽扭曲变形;侧板和底板上的加强筋可加强水槽整体强度;侧板、底板和走道全部采用玻璃钢材质,可以延长水槽使用寿命,防止鱼鳞刮伤引起的水霉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养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水槽单元连接示意图;

附图3为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边缘水槽外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固定角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智能化漂浮式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装置,包括水槽1和走道2;多个所述水槽1并排放置在水中;所述水槽1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所述侧板11垂直安装在底板12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11与底板12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拼接结构实现了该养殖装置的快速拆装,便于运输和施工,后期便于维修和加装设备管路;所述走道2包括横走道21和纵走道22;所述纵走道22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安装于侧板11顶部;所述横走道21连接水槽两侧的侧板11;横走道21和纵走道22可以方便养殖人员巡查维护。

侧板11顶部向水槽内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二弯折结构112;所述横走道21两端的上表面与同一水槽第二弯折结构112的下表面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纵走道22包括中间走道221和边缘走道222;所述中间走道221安装在相邻水槽之间两排侧板11的第二弯折结构112上;所述边缘走道222安装在边缘水槽的外侧侧板11的第二弯折结构112上;所述横走道21和纵走道22下方设置有泡沫23,泡沫23为走道2提供了浮力,进而使整个水槽1漂浮在水中。

边缘水槽底部加装有角钢支架128;所述角钢支架128沿垂直于侧板11的方向向水槽外延伸;所述角钢支架128通过钢丝绳129连接边缘走道222;相邻两根所述钢丝绳129相互交叉设置;水槽1底部通过钢丝绳129拉住边缘走道222外侧,避免边缘走道222因浮力不均而被掀翻。

所述相邻水槽通过固定角钢113连接相邻的侧板11;所述固定角钢113分为两层;第一层所述固定角钢113包括第一支架1131和第二支架1132;所述第一支架1131和第二支架1132在同一水平面内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131垂直于侧板11;相邻所述第二支架1132交替呈现正反“八”字形;第二层所述固定角钢113包括第三支架1133和第四支架1134;所述第三支架1133和第四支架1134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三支架1133和第四支架1134竖直方向的投影与第一支架1131重合;所述第三支架1133和第四支架1134沿水槽单元拼接方向的投影为“X”形;固定角钢113双层交错设置可以有效增强相邻水槽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整个养殖装置的结构在水中保持稳定。

所述底板12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121;所述侧板11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121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所述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124;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125;所述相邻底板12之间通过方形凹槽125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12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4和第二连接结构126交错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水槽1底部的牢固度。

所述侧板11向内一侧为光滑表面,向外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1相互垂直交叉设置;所述底板12向内一侧为光滑表面,向外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7;所述第二加强筋127相互垂直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111和第二加强筋127为槽钢,槽钢的中空结构既可以有效减轻了重量,抗弯折性能相比于实心钢条也有所提高。

所述侧板11、底板12和走道3均为玻璃钢材质,玻璃钢不仅质量轻、抗高低温、耐腐蚀、抗老化,而且光滑的表面可以防止刮伤鱼鳞引起的水霉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