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4806发布日期:2018-08-10 19:10阅读:17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料仓,具体为一种玉米存储料仓,属于农业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在收获季节,往往因场地,天气,干湿程度等等影响玉米的储存,如果处置不当会导致玉米发霉病变,导致辛苦的劳作白白浪费。玉米收获后,由于水分较大,需要及时通过晾晒,通风风干等进行除去较多的水分,再加上自身呼吸代谢作用,而通常收获季节,场地是最紧张的因素,常常因玉米堆积霉化损失惨重。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玉米存储料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玉米存储料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包括底板、侧板和盖板,底板、侧板和盖板均由田字形的框架和金属网组成,多组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盖板相互拼接组成方箱结构,底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固定设置有垂直于底板所在面的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套管和插杆,底板的边缘侧均布设置有多组通孔,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底板所在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侧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套管和插杆,侧板的上下两侧边均布固定设置有多组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盖板的边缘侧均布设置有多组通孔,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盖板所在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组所述底板之间通过插杆插套在套管内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组所述盖板之间通过插杆插套在套管内相互连接,盖板通过上下两侧边的螺杆穿过盖板和底板上对应的通孔,并通过螺母旋紧连接盖板和底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拼接式的储料仓,组装拆卸方便,而且易于保管,将收获的玉米暂时存储在储料仓里,由于远离底面,而且四面八方透气,通风,不会产生霉变,减缓场地紧张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总装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总装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存储料仓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侧板;3-盖板;4-支腿;5-金属网;6-框架;7-套管;8-螺杆;9-插杆;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玉米存储料仓,包括底板1、侧板2和盖板3,底板1、侧板2和盖板3均由田字形的框架6和金属网5组成,多组所述底板1、所述侧板2和所述盖板3相互拼接组成方箱结构,底板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固定设置有垂直于底板1所在面的支腿4。

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套管7和插杆9,底板1的边缘侧均布设置有多组通孔10,通孔10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底板1所在平面。

本实施例中,侧板2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套管7和插杆9,侧板2的上下两侧边均布固定设置有多组螺杆8。

本实施例中,盖板3的边缘侧均布设置有多组通孔10,通孔10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盖板3所在平面.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插杆9插套在套管7内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所述盖板3之间通过插杆9插套在套管7内相互连接,盖板3通过上下两侧边的螺杆8穿过盖板3和底板1上对应的通孔10,并通过螺母旋紧连接盖板3和底板1。螺杆8穿插在通孔10内部后,将螺母旋紧即可,安装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和优点:该种玉米存储料仓,根据场地要求和需要存储的玉米量,设计拼装储料仓大小,先将底板1拼接完成,然后将侧板2相互连接,并安装在底板1上,玉米放进去后,盖上盖板3,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不用盖板,下雨天盖上盖板3便于铺设防雨布,不用时,先将盖板3拆下,再将侧板2拆下,最后拆开底板1,通过采用拼接式的储料仓,组装拆卸方便,而且易于保管,将收获的玉米暂时存储在储料仓里,由于远离底面,而且四面八方透气,通风,不会产生霉变,减缓场地紧张带来的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