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孵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717发布日期:2018-08-28 22:0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孵化架。



背景技术:

鲟鱼的孵化一般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对孵化卵定时拨动;传统的孵化架采用的孵化瓶结构简单,由于需要满足水流通的条件,且避免将孵化卵随水流带走,通常将孵化瓶的高度做得较高,由此对水流速度与孵化卵的密度要求较高,不利于孵化卵的拨动,进而也影响了孵化卵的孵化效果;另一方面,较高的孵化瓶也提高了孵化架的架设高度与空间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使用较宽流水速度孵化与较低架设高度的孵化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孵化架,包含供水主管道,在供水主管道上设有若干供水支管,还包含有若干孵化瓶;任一供水支管的排水端对应伸入到一个孵化瓶容腔的底部;所述孵化瓶中部的口径小于孵化瓶两端的口径;在孵化瓶的上部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通过水管连接至外部养殖系统或外部水循环系统;引流管使孵化瓶外部空间与孵化瓶容腔连通;引流管靠孵化瓶一端的高度高于引流管远离孵化瓶一端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加注水管伸入孵化瓶底部注水,引流管连接水管引流至外部或外部水流循环系统,从而形成水流条件;虽然正常孵化卵的密度大于水体,但在较大水流环境下,一些重量较重的正常孵化卵可能会随着重量较轻的异常孵化卵由支管排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孵化瓶采用中间小,两头大的设计,孵化瓶中部的小口径能够对孵化瓶底部的孵化卵具有一定向下阻挡作用,减少正常孵化卵被水流带到孵化瓶上部的数量,防止正常孵化卵随水流由引流管排出;引流管的倾斜设计提高了引流管靠孵化瓶一端的高度,由于孵化瓶上部的水流速度与孵化卵密度较低,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正常孵化卵随水流由引流管排出的风险;另外,由于口径的变化,根据伯努利原理,从孵化瓶底部的大口径至孵化瓶中部小口径,水流速度是增加的,从中部小口径至上部大口径,水流速度是降低的;在单位高度上,减小大口径与小口径的尺寸差可改变水流的流速差,相比恒定水流速度,存在有变化水流速度的瓶式孵化器更接近于自然环境,也使得孵化瓶中的孵化卵可得到更好的搅动或混合,提高孵化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⑴、对加注水管的水流速度条件适当放宽,降低了对孵化瓶的高度限制,也降低了孵化架的整体高度;

⑵、提高了孵化卵的搅动或混合效果,相同效果下,降低了加注水管的水流速度,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⑶、降低了产线成本,提高了投入产出收益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孵化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孵化架,如1图所示,包含供水主管道1,在供水主管道1的两侧上设有若干供水支管2,还包含有若干孵化瓶3;任一供水支管2均连接有供水阀门4,以实现对应孵化瓶3的独立供水;任一供水支管2的排水端对应伸入到一个孵化瓶3容腔的底部;如图2所示,所述孵化瓶3中部的口径小于孵化瓶两端的口径;在孵化瓶3的上部设有引流管5,在供水主管道1下方设有水循环系统,所述引流管5通过水管连接至水循环系统;引流管5使孵化瓶3外部空间与孵化瓶3容腔连通;引流管5靠孵化瓶3一端的高度高于引流管5远离孵化瓶3一端的高度;

所述孵化瓶3的底部6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圆弧凹面结构,一方面便于静置状态下孵化卵的回拢,另一方面便于对加注水管的注水引流,减少水流正面撞击孵化瓶3侧壁的强度。引流管5在靠孵化瓶3一侧设有收口连接部7,所述收口连接部7的内径小于远离孵化瓶3一侧引流管5的内径,收口连接部7中部内径尺寸小于收口连接部7两端内径尺寸,收口连接部7靠孵化瓶3侧的类喇叭结构会收拢孵化瓶3容腔邻近引流管5区域的水体流速,质量较轻的异常孵化卵较容易的进入引流管5中,但质量较重的正常孵化卵难以随水流上升进入引流管5,从而确保了孵化卵的正常筛选;另外,当孵化卵孵化为鱼苗后,水流会引导鱼苗进入引流管5中,并随连接管输送至水循环系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