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肥同步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全面提升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目前市场上水溶肥的价格普遍偏高,成本加大,农业级的肥料成本虽然较低,但里面含有杂质较多,使用量过多,对作物和土壤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肥同步供给系统。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水肥同步供给系统,包括:水源、进水管、水处理子系统、缓冲罐、物理除杂装置及储液罐;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处理子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水源中的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水处理子系统中以制备水,所述水处理子系统制备的水进入所述缓冲罐与肥料混合形成水溶肥;所述物理除杂装置的一端通过液压减道阀与所述缓冲罐的出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缓冲罐将水溶肥输送至所述物理除杂装置,所述物理除杂装置将分离出来的清液肥输送至所述储液罐进行储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除杂装置为板框压滤机、袋式过滤器或离心分离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槽、原水泵、三个过滤罐、第一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主机、纯水槽及第二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适应多种作物不同阶段的营养成分,随用随配,随用随取,方便简洁,杂质极少;且水肥浓度较高,具备较长的储存时间,达到省肥、省水、省工及环保效果。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肥同步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处理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
如图1和2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水肥同步供给系统,包括:水源1、进水管2、水处理子系统3、缓冲罐4、物理除杂装置5及储液罐6。
进水管2与水处理子系统3的进水口连接,水处理子系统3的出水口与缓冲罐4连接,物理除杂装置5的一端通过液压减道阀7与缓冲罐4的出肥口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6连接,螺杆泵8将缓冲罐4内的水肥泵入物理除杂装置5中进行除杂。
水源1中的水经进水管2进入水处理子系统3中以制备水,水处理子系统3制备的水进入缓冲罐4与肥料混合形成水溶肥,缓冲罐4将水溶肥输送至物理除杂装置5,物理除杂装置5将分离出来的清液肥输送至储液罐6进行储存。按一定比例将农用氮肥、农用磷肥、农用钾肥等原料投入缓冲罐4,结合不同化学反应,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辅助剂,然后加入水搅拌溶解,1至2小时后将料浆输送至物理除杂装置5进行压滤;物理除杂装置5将压滤所得清液输送至储液罐6,所得滤渣用水进行洗涤,洗水进行循环使用,滤渣加入渣肥系统处理。综上,首先是制备水,再把肥料加入,过滤后得到一定浓度的清液肥,存在储液罐6里面,随用随配,随用随取,方便简洁,杂质极少。
物理除杂装置5的作用一是可以把没有溶解的杂质拦截住,二是得到的清液流向储液罐6,物理除杂装置5为板框压滤机、袋式过滤器或离心分离机,优选为板框压滤机。
水处理子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槽31、原水泵32、三个过滤罐33、第一过滤器34、高压泵35、反渗透主机36、纯水槽37及第二过滤器38,以制备出配肥所需要的水,水肥浓度较高,具备较长的储存时间。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