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大水面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的大水面,包括水库、湖泊、河沟等水体。在大水面,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养殖模式。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采用粗放型的增养殖模式,依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殖,产量不稳定;为了满足人类对养殖水产品的需要,人们又采取了围栏、围网、网箱等集约化养殖模式,其主要依靠投喂饵料、施肥等,养殖产量有所提高,但养殖产量有限,养殖期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大水面资源,让大水面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水产品,同时减少传统的养殖方式带来的各种不足或负面影响,是水产从业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便于集约化养殖、精细化管理、单位水体内获得较高收益的大水面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水面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养殖方法,其特点是:
设有高密度养殖池,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大水面的水域相通;
高密度养殖池的两边设置有隔墙,沿隔墙底边均匀布设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
高密度养殖池设有光滑的池底,池底由进水口至出水口的坡降比为0.5%~1%;
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端设置有推水装置和投饵装置,
所述推水装置包括设置在高密度养殖池的中间或偏上位置的推水平板,推水平板的推水面与水面成50°~70°角朝向高密度养殖池侧上方设置,推水平板上装有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气体经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出来作用于推水平板,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大水面的水体被送入到高密度养殖池内;
高密度养殖池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污槽,集污槽设有与抽污水泵相接的抽污管。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养殖池由若干个小池并排设置组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小池池埂高度为1.5m~2m,长:宽为2~3:1,每个小池池口面积为20m2~50m2。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养殖池的面积不高于整个大水面面积的2%。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养殖池的面积为整个大水面面积的0.5%~1%。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养殖池进水端上方设置通道,投饵装置安装在通道上。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高密度养殖池的池底高出大水面池底20cm~30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水产养殖的水产品产量与水环境提供的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等成正相关的,在正常的同等管理条件之下,养殖水体体积越大,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就越高;在较小的养殖空间内,有利于更好的观察水质情况、鱼类活动等情况,可以及时的根据观察的情况,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采取一些其它养殖模式无法使用的精细化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和质量。本发明在大水面内进行小范围的高密度养殖,通过不断的水循环,高密度养殖池的各种生化指标与大水面基本相同;利用大水面水体在高密度养殖池的循环利用,间接的相对增加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空间,从而达到在小的养殖空间里获得大的养殖产量,创造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由于在进行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注重污水的处理和大水面的生态化管理,大水面始终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本发明养殖是形式上的高密度养殖,实质上的生态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一种大水面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养殖方法,
设有高密度养殖池,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大水面的水域相通;
高密度养殖池的两边设置有隔墙,沿隔墙底边均匀布设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
高密度养殖池设有光滑的池底,池底由进水口至出水口的坡降比为0.5%~1%;
高密度养殖池的进水端设置有推水装置和投饵装置,
所述推水装置包括设置在高密度养殖池的中间或偏上位置的推水平板,推水平板的推水面与水面成50°~70°角朝向高密度养殖池侧上方设置,推水平板上装有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气体经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出来作用于推水平板,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大水面的水体被送入到高密度养殖池内;
高密度养殖池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污槽,集污槽设有与抽污水泵相接的抽污管。
高密度养殖池由若干个小池并排设置组成。小池池埂高度为1.5m~2m,长:宽为2~3:1,每个小池池口面积为20m2~50m2。
高密度养殖池的面积不高于整个大水面面积的2%。高密度养殖池的面积最好为整个大水面面积的0.5%~1%。
高密度养殖池进水端上方设置通道,投饵装置安装在通道上。高密度养殖池的池底高出大水面池底20cm~30cm。
大水面
面积不低于50亩的水库、湖泊、河沟等大水面,均可以采用本发明叙述的养殖模式进行鱼类养殖。
如图所示:1大水面、2推水装置、3投饵装置、4抽污水泵、5集污槽、6高密度养殖池。
养殖池
(1)养殖面积
为了达到最佳的鱼类养殖效果,同时保护大水面的生态环境,养殖池面积不得高于整个大水面的2%,以0.5%~1%较合适。
(2)养殖位置
水、电、交通等方便;受风力影响较小的大水面的一个边上;大水面水位相对稳定;建池位置的水深为1.5m~2m;建池附近大水面流水通畅。
(3)方向
沿着与大水面相对应堤坝平行的方向,砌建高密度养殖池埂;窄边两端敞开,不砌建池埂。
(4)规格
水泥池埂高度为1.5m~2m,长:宽为2~3:1,每个池口面积20m2~50m2。
(5)池底
水泥底,光滑,循环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底边角与水泥底中间均有坡降,坡比控制在0.5%~1%。
(6)池口布局
所有池口连在一起成片,且规格、方向等均相同。
防逃网(防止鱼类逃脱等)
(1)材料:
土木格删、聚乙稀等。
(2)规格
网目破一目后,鱼类等无逃脱。
(3)固定
将土木格删固定在敞开的窄边两端,防止鱼类逃脱;在鱼类规格小时可以在土木格删上固定相应规格的聚乙稀网,也可以几次更换不同网目聚乙稀网,待鱼类达到一定规格后多次更换聚乙稀网。
充气
(1)增氧机
根据鱼类的养殖规格、密度、种类等,按照100m3水体配备1kw~1.5kw功率增氧机的要求配备,并有备用增氧机。
(2)充气管道与阀门
常规配置与安装。
(3)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
在纵向池埂(长边)底边均匀布设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在水泥池窄边(短边)开口的一端中间或稍偏上、沿着横切面方向安装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并将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固定在与水面成50°~70°的平板上。
其它
(1)过道
是架设在水泥池窄边(短边)上的水泥通道,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生产操作;该端也是高密度养殖的循环水从大水面进入水泥池的一端;电线、气管、与水面成50°~70°的平板等均固定在水泥走道的下面;在过道上,有自动投料机安装在每个水泥池口的一端。
要特别说明的是,50°~70°的平板的表面要平整、光滑、有弹力;固定牢固,不能晃动或改变方向;平板产生的反作用力方向与水面40°~20°。
(2)集污槽
与过道相对,即高密度养殖的循环水从水泥池进入大水面的一端(短边)的外侧;也是各池残余饵料、粪便等从各个池口流入并集中的地方,相当于室内高密度养殖的下水道,但又有区别;其长度为整体池口宽度的总和,集污槽宽度为0.8m~1.5m,成长条凹槽型,用水泵通过抽污管将残余饵料、粪便等抽进排污管后,流入污水处理槽。
(3)水泥底延伸
由于高密度养殖池是建立在泥底大水面中,处理不好,循环水可能造成高密度养殖用水混浊,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水泥池底高出大水面池底20cm~30cm,二是在水泥池底向大水面底部延伸,主要是大水面水进入水泥池进行循环的一边(有过道的一边)。
(4)辅助隔离网
主要固定架设在集污槽的没有隔离网的另外三边上,网目相对偏小,一是便于集污操作,二是防止小规格鱼等漏网。
生产操作
1、调研
掌握与大水面相关的养殖的一手资料,确定养殖鱼类的品种、密度、搭配等。
2、砌建养殖池
确定养殖面积,选择养殖地点,设计养殖池结构、规格、池底、防逃网、整体布局等,砌建养殖池。
3、安装增氧设备及配套设施,保证水循环的正常运行。
4、水泥池内苗种选择与投放
待上述工作完成以后,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苗种,一般鱼的苗种的规格为50g/尾~200g/尾,如果苗种规格偏小,可以在水泥池内设置网箱,在网箱内进行养殖,待达到适当规格后,再放入水泥池进行养殖。养殖密度一般为75尾/m3~150尾/m3,具体养殖密度要根据养殖技术熟练程度、养殖条件、养殖品种灵活掌握。
5、大水面的苗种投放
在工厂化养殖期间,有部分有机颗粒会进入大水面,这时可以在大水面增放杂食性、滤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梭鱼、花鲢、白鲢,具体的放苗密度和规格没有统一要求,要根据大水面的水质、养殖规模、技术、销售等进行调整。
6、饵料投喂
为了准确的掌握投喂饵料量,减少水质污染,建议投喂膨化饵料,每日投喂7次~8次,每次投喂量为鱼6分~8分饱即可,可以通过测量体重,参考相关数据,进行投喂摸索,从而找到合适的饵料投喂数量。
7、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增氧与水循环
24小时开机增氧,在饵料投喂时,要观察饵料在循环水中的流动速度,防止饵料过早的流出摄食区域,必要时可以调整增氧气量、增加饵料投喂次数、减少每次投喂时间。
8、病害防治
尽量减少对大水面水环境的破坏,保证大水面的生态环境,必要时可以通过药饵或饵料添加剂防治鱼类等病害。
9、排污
及时排掉水泥池内、集污槽内等残余饵料、粪便等,尽可能减少有机质在大水面中积聚。
10、日常管理
经常检查防逃网、充氧设施等情况;经常观察鱼类活动情况、水质情况;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和了解周边养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