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98430发布日期:2018-07-10 14:49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设计一种树木的繁殖技术,具体说是一种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玉兰(magnoliawufengensis)是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等人2004年在湖北五峰进行木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木兰科植物新种。在此前的正式记载中,玉兰只有白色、紫色和单面淡红色的,发现内外全红的玉兰在国内尚属首次,唯五峰独有。

红花玉兰具有极其丰富的花部形态变异特性,花色类型有深红、红与浅红的不同表现;花被片的数目从9瓣到46瓣不等;花被片的形状有阔倒卵状匙形、匙形与条形;花型有菊花型、月季型、荷花型和牡丹型等不同表现,观赏价值很高,是极佳的园林绿化树种。

红花玉兰野生资源仅在湖北省五峰县有分布,自然状态下红花玉兰林下幼苗稀少,更新困难,种子发芽率和保存率都较低,常规播种繁育方式难以施行,因此急需对红花玉兰开展无性繁殖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工厂化的生产育苗,提高红花玉兰的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筛选出有优良性状的无性系,满足生产、观赏所需。更重要的是,红花玉兰扦插繁殖技术也将促进红花玉兰新品种的扩繁,对红花玉兰科研、应用价值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常见的红花玉兰繁殖多采用嫁接与播种育苗的方式,而扦插繁殖由于生根率较低,一直属于未被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弥补现有扦插繁殖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根率较高的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繁殖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选取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5-6年生红花玉兰实生苗为采穗母树截取插穗,5月底时,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呈现半木质化状态,叶片状态良好,且叶芽饱满,此时即可采集制穗,进行扦插。具体步骤包括:

扦插前的准备:提前砌好长6m,宽1.5m,高15cm的插床,并在插床上部搭建1m高的拱棚,沿着棚顶用软管铺设自动定时喷淋装置。选用河沙作为扦插基质,扦插前2-3天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充分消毒;并将基质插床,摊平,备用;

插穗的采集与制备:插穗的采集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的天气进行。选取健壮、长势良好的、无病虫害的5-6年生红花玉兰实生苗为采穗母树,采集树体中上部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用枝剪截取枝条的中上部制穗,提前将枝剪用9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枝插穗长约12-15cm,保留插穗上部的2-3片半叶,并留有2-3个饱满芽,上下切口均为平切,应保证切口平滑,防止切口处腐烂;

插穗的消毒:配制好多菌灵800倍液,将制好的插穗全部浸入多菌灵800倍液中,浸泡1min,要保证插穗充分消毒,防止扦插后插穗的腐烂现象;

插穗的浸泡:将消毒后的插穗成梱摆放整齐,注意要分清插穗的形态学上下端,将成梱的插穗基部浸入盛有生根剂的桶中,保持插穗直立,并保证每枝插穗基部均可浸泡到生根剂,同时注意插穗的叶片不能沾到生根剂,以防生根剂对叶片有腐蚀作用,在生根剂中浸泡6h后,即可完成对插穗的处理;

扦插:扦插前将基质摊平,浇透水,保持基质松软湿润,并提前用比插穗直径稍宽的打孔器在插床上等间距地制备插孔,以防止磨损插穗基部,孔深4-6cm。扦插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插穗的形态学上下端,防止倒插,同时保持叶片的朝向一致。扦插深度控制在4-6cm范围内,太深易导致插穗基部透气性差插穗腐烂,太浅易导致插穗倒塌。扦插后用手压实基质,使插壤与插穗基部紧密接触,并立即用水淋透基质;

扦插后管理:扦插后每隔7d用多菌灵800倍液消毒一次,每隔半个月施一次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定期检查插床上是否长有杂草以及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设置喷雾时间间隔,保证扦插苗床不缺水也不积水,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同时做好遮荫措施,控制棚内温度在19-29℃,空气相对含水量为85%-100%,土壤温度在21-29℃范围内。

为了提高生根率,所述的生根剂为浓度为1000mg/l的naa溶液。

所述的插穗的叶片需修剪为原来的一半,即留半叶,由于红花玉兰叶片较大,而在扦插过程中,插穗本身尚未形成良好的保水吸水机制,故需要将叶片做一些修剪以减少由于蒸腾作用而产生的水分丧失。

有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繁殖的生根率,使得生根率达到53.33%,攻克了红花玉兰扦插生根率低的技术难关,有利于加快红花玉兰繁育进程,为其种质资源的大量扩繁提供了技术指导及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的苗床布设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根性状评分示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扦插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观察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扦插生根各形态指标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克服了大规格苗木培育周期长的技术不足,有利于加快红花玉兰的繁育进程,为其种质资源的快速扩繁提供指导。

实施例1.

一种红花玉兰的嫩枝扦插繁殖方式,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扦插前的准备:提前砌好长6m,宽1.5m,高15cm的插床,并在插床上部搭建1m高的拱棚,沿着棚顶用软管铺设自动定时喷淋装置。选用河沙作为扦插基质,扦插前2-3天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充分消毒;并将基质插床,摊平,备用;

插穗的采集与制备:2017年5月31日,阴天。选取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6年生红花玉兰实生苗作为采穗母树,采集树体中上部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用枝剪截取枝条中上部制穗,每枝插穗长15cm,留3片半叶,并留3个饱满芽,上下切口均为平切,保证切口平滑,防止切口处腐烂;

插穗的消毒:配制好多菌灵800倍液,将剪好的插穗全部浸入多菌灵800倍液中,浸泡1min;

插穗的浸泡:将消毒后的插穗成梱摆放整齐,要分清插穗的形态学上下端,将成梱插穗的基部浸入生根剂中,保证每枝插穗基部均可浸泡到生根剂,同时保证插穗的叶片不能沾到生根剂,在生根剂中浸泡6h后,即可完成对插穗的处理;

扦插:扦插前将基质摊平,浇透水,保持基质松软湿润,并提前用比插穗直径稍宽的打孔器在插床上等间距地制备插孔,以防止磨损插穗基部,孔深6cm。扦插时保持叶片的朝向一致。扦插深度为6cm,扦插后用手压实基质,使插壤与插穗基部密切接触,并立即用水淋透基质;

扦插后管理:扦插后每隔7d用多菌灵800倍液消毒一次,每隔半个月施一次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定期检查插床上是否长有杂草以及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设置喷雾时间间隔,保证扦插苗床不缺水也不积水,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同时要做好遮荫措施。控制棚内温度在19-29℃,空气相对含水率为85%-100%,土壤温度在21-29℃范围内。

实际效果:培育80天后观察嫩枝生根情况,扦插苗生根率达到53%。

实施例2.

1试验设计:2017年6月1日,在北京市北京林业大学鹫峰试验基地森林培育学科温室内搭建了扦插棚进行扦插试验。试验选用不同生根剂种类与不同的生根剂浓度2个因素,设计了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的生根效果。生根剂种类选用了ggr6、naa、iba、iaa4种,生根剂浓度设计了200mg/l、500mg/l、800mg/l、1000mg/l、2000mg/l、3000mg/l6个梯度,并设置清水对照,共25个处理,每处理扦插30株插穗,重复3次。具体的苗床布设见图1。

除去插穗浸泡的生根剂种类和浓度不同外,扦插过程中的其他基本操作包括扦插后的管理等步骤均与权利说明书中的相同,在此不多做赘述。

2生根情况统计:扦插后持续观察插穗基部的生长情况,扦插80天后统计生根情况,统计各处理的生根率,每枝插穗的生根数量、最长根长、最粗根粗,生根性状评分率。长度精确到0.01cm,粗度精确到0.01mm。

插穗的生根性状评分:将扦插根系分为3个等级,分别评定为1,2,3分。将插穗基部一级根数少于3、无二级根、根系较单一不发达的、评定为1分;将插穗基部一级根数多于3、有二级根系、根系分布较为均匀、粗细适中的,评定为2分;将插穗基部根系发育较为完善、侧根级数较多、对根系周围的扦插基质有很好的固定作用的评定为3分。评分时3人一起对根系进行综合评分,最后计算三者均值作为每枝插穗的最终分值。

其中:n1为根系评分为1分的扦插苗的数量;n2为根系评分为2分的扦插苗的数量;n3为根系评分为3分的扦插苗的数量。评分示例如图2所示。

3结果分析

3.1红花玉兰嫩枝扦插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观察

红花玉兰嫩枝扦插属于综合生根类型,生根插穗中皮部生根的居多,根系生长极为旺盛,仅有少部分为愈伤组织生根,且生根率较低,根系质量也比较差。扦插后7d左右,插穗基部开始长出少量的愈伤组织小凸起(图3,a),之后小凸起开始膨大且数量不断增加,直至扦插40d左右时,形成较为成熟的圆瘤状愈伤组织(图3,b),扦插50d左右时,大部分插穗基部3cm范围内的皮部开始发出不定根(图3,c),至扦插60d时,一些插穗的愈伤组织处开始萌发出少量不定根(图3,d),至扦插80d时,大部分皮部生根的插穗根系发育较为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根系(图3,e)。

3.2不同处理间扦插生根率的差异比较

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的生根率进行调查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表1、表2)显示:不同处理的红花玉兰插穗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4种激素中,使用naa处理的组合,其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的3种激素,并与清水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使用激素iba的生根率虽低于naa,但两者并无显著差异。使用激素ggr6与iaa处理,其生根率虽高于清水对照组(生根率为2.22%),但两者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促进作用不明显。使用激素naa的6个不同浓度处理,其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在1000mg/l之前,随着浓度的升高,其生根率逐渐增大,到1000mg/l时达到最大,为53.33%,之后随着浓度的继续上升,生根率逐渐下降,在其6种不同的浓度中,1000mg/l的处理与其他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3000mg/l的处理生根率最低,为11.11%,仅相当于最高生根率1/5。使用激素ggr66个不同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普遍较低,其800mg/l的浓度生根率最高,为20.00%,但尚未达到naa1000mg/l的一半,因此,使用激素ggr6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率的促进效果不及使用naa处理的组合。4种激素中,使用激素iba处理,其生根率仅次于naa,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6种浓度中,其生根率的峰值为800mg/l时的37.78%,低于同浓度下使用激素naa处理的46.67%。因此,4种激素中,激素naa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率的促进效果最好,并以其1000mg/l浓度处理时生根率达到最大。

表1不同激素种类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表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均值。

表2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单位:%)

表注: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3.3不同处理间各根系形态指标的差异比较

3.3.1不同激素种类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各生根形态指标的影响

对4种外源激素处理所得的各生根形态指标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各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各生根指标发现,使用激素naa处理的生根数量(平均为9.81根)极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组(平均为1.33根),约为清水对照组的7.4倍,其生根数量虽与使用激素iba处理(平均为4.76根)无显著差异,但其数量仍相当于使用iba时的2.1倍,表明naa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数量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其他几种激素。由表中第二列数据可知,naa,iba,iaa对红花玉兰扦插生根最长根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表现最好的为iaa处理(平均为12.44cm),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平均为5.30cm),约为其2.3倍,但naa,iba,iaa3种激素对最长根长的促进作用的差异并不显著,使用激素naa与iba处理插穗亦表现不俗。最粗根粗中,使用naa与ggr6的效果显著优于iba,iaa以及清水对照组,效果最佳为使用naa处理时所得(平均为2.07mm)相比清水对照(平均为1.84mm)增粗了0.23mm,显著促进了扦插根系根粗的生长。生根性状评分率中,使用naa处理(平均为53.23%)的生根效果显著高于其他3种激素与清水对照组,并与清水对照组(平均为33.33%)存在极显著差异,约比其增加了19.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使用外源激素naa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好,有利于促进红花玉兰嫩枝生成完整、强壮且形态优良的根系。

表3不同激素种类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各生根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数量的影响

在生根数量方面(见图4,a),生根数量以使用naa处理总体表现最好,多集中于8-14根的范围内,显著高于另外3种激素,随着naa溶液浓度的增大,扦插生根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800mg/l与1000mg/l浓度时,为13.33根,而在naa的6个不同浓度中,除3000mg/l外,其他5个浓度间生根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naa处理对生根数量的促进效果较稳定。其他3种激素的生根数量较少,多集中在0-4根范围内,且其不同浓度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其对生根数量几乎没有促进作用。因此,4种激素中,naa处理能显著提高扦插的生根数量,且其促进效果较为稳定。

3.3.3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最长根长的影响

从4种激素的最长根长效果来看(见图4,b),表现较好的为使用iaa处理时所得,在其6种浓度中,最长根长呈现为双峰式的变化,2个峰值(15.41cm,15.67cm)分别出现在200mg/l与1000mg/l溶液处理时,最小值(6.41cm)为iaa500mg/l处理时所得,显著低于其他浓度。使用ggr6处理时,其最长根长随浓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继而又上升,不同浓度间波动较大,且其最高值(11.11cm,800mg/l时所得)仅相当于iaa的中等水平,故而ggr6对最长根长的生长促进效果较差。使用激素iba与naa处理时,其最长根长多在9-11cm的区间内波动,iba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naa仅2000mg/l与其他浓度有显著差异,其他几个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使用naa,iba,iaa3种激素均可促进红花玉兰嫩枝扦插根长的生长,其中iaa促进效果最明显,而naa与iba的促进效果较为稳定。

3.3.4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最粗根粗的影响

分析不同激素处理对最粗根粗的影响(见图4,c)可得,每种激素的不同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中,ggr6不同浓度的最粗根粗间虽无显著差异,但其各浓度间的波动较其他激素要大一些,对最粗根粗的促进效果很不稳定。iaa各个浓度的标准误偏大,促进根粗生长时极不稳定。naa与iba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对根粗的促进效果也比较稳定,两者相较之下,naa的大部分浓度处理所得根粗大于同浓度下iba处理所得根粗。因此,激素naa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根粗的促进效果较好。

3.3.5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性状评分率的影响

对比分析不同激素处理对生根性状评分率(结果见图4,d)可知,naa处理的组合,其生根性状评分率变化趋势明显,随着浓度的升高,生根性状评分率逐渐降低,但除3000mg/l(33.33%)外,其他5个浓度间差异并不显著。iaa与iba处理的组合整体生根性状表现也不错,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但各个浓度的标准误太大,对根系性状的促进作用不稳定。使用ggr66个不同浓度处理时,整体生根效果不佳,对扦插生根性状的帮助不大。因此,激素naa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根系性状的作用效果最好。

4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ggr6,naa,iba,iaa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5个生根指标,认为使用激素naa处理时,其生根率、生根数量、最粗根粗、生根性状评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最长根长这一指标虽为iaa表现最好,但其生根率太低,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的促进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因此,4种激素中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促进效果最好的为naa。进一步分析naa处理的6个不同浓度可知,1000mg/l时扦插所生根系的5个指标均表现不俗,整体上优于其他浓度。因此,使用浓度为1000mg/l的naa溶液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好,有利于促进红花玉兰嫩枝生成完整、强壮、形态优、质量佳的根系。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